悦读

2022-11-04 10:05主持人李德南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专业作家
广州文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编当代文学文学批评

主持人|李德南(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专业作家)

主编: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

主编:王德威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

当代性:文学史与批评史的视角

近年来,关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各自的发展路径、问题与方法,也包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在对这些话题的讨论中,蕴含着人们对当代性的理解,以及从当下的现实出发而对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期待。这样的理解和期待,也体现在批评史和文学史的书写中。

陈晓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意在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进行系统的、具有理论深度与高度的梳理。这部著作有许多独特之处。比如,它独具慧眼地辨析了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这部著作还对文学批评的制度建构和人事因素、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中国的起承转合、女性批评的生成与女性文学热之间的互动、台湾当代文学批评的多重脉络、美国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和脉络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梳理。书中还对许多当代批评家的话语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这些议题的选定,也包括具体观点的提出,既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所走过的历程,也能看出文学批评对于当代学术和当代生活的回应与介入。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由王德威主编,“‘世界中’的中国文学”是这部文学史著作的一个关键词。“世界中”在思想层面和海德格尔的言说有承接关系。海德格尔将名词“世界”动词化,认为世界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生成、涌现当中。“世界中”是世界复杂的、涌现的过程,意味着会持续更新现实和观念,借此来实现“开放”的状态。《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并没有采用以大师、经典作品、重要事件为中心的文学史宏大叙事结构,而是采取编年模式,由包括议论、抒情甚至是虚构等不同形式的单篇文章构成,所讨论的议题也是千姿百态。它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去观看文学世界,都主张丰富、多元的“大文学观”,都试图回到文学本身,呈现文学史或文学现场的多样与斑斓。

这两部著作都是集体合作的成果,从中能看到众多学者、作家对当代性的多维理解。

猜你喜欢
新编当代文学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
龟兔赛跑新编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新编报到等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广州文艺2022年10期

广州文艺的其它文章
于逢《金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