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名结构“老××了”分析

2022-11-06 12:57胡潇文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摘要:副名结构“老××了”源自网络,其影响已逐步扩散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该短语的构成与其同形式自由短语有显著区别。文章对“老××了”的结构、语用、成因等进行分析,对可填入“××”的部分进行总结归类,以探寻其构成规律和表达效果。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老××了”;时间副词;名词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20-0-03

0 前言

以“老倒霉蛋了”为典型的网络流行语“老××了”,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其句法、语义、语用与同形式的自由短语“老××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于常见的“副词+动词/形容词+了”或“形容词+名词+了”结构,网络流行语“老××了”是“时间副词+名词+了”结构。此类特殊句式在网络背景下出现,且在微博已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值得研究和关注。

国内自2001年在知网可查到网络流行语的相关研究。如陈一民(2008)举例描述部分网络流行语,随后分析其表现、特征、流行原因,认为我们应全面确切地认识网络流行语。

关于副词修饰名词,张谊生(1996、1997)分析了能被副词修饰的名词具有的特征,认为副名组合表层形式和深层关系相互制约,指出存在时间副词修饰顺序义名词的结构。施春宏(2001)指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是副词修饰名词的客观基础,副词多为程度副词,并将语义特征分出强弱。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新浪微博和BCC语料库,引用时部分内容有删减和更改。

1 “老××了”结构

“老××了”可分为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副名组合和日常生活使用的自由短语。前者的典型是“老倒霉蛋了”,后者的典型是“老党员了”。通过与自由短语对比,我们能更清楚地明确该网络流行语的结构。

1.1 “老”的词性

“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81~782

页有能进入偏正结构的相关释义:

老:1.[形]年岁大(跟“少”“幼”相对);2.老年人,也用作尊称;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跟“嫩”相对);5.[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时间久的(跟“新”相对);6.[形]陈旧;7.[形]原来的;12.[副]很久;13.[副]经常;14.[副]很;极[1]。

经对比,“老××了”句式中“老”是时间副词,意义是很久。

例1:谁懂啊,2022以来就没啥好事情,每天为我朋友提供新的段子素材,老倒霉蛋了。(新浪微博,2022-2-14)

例2:浅试一下,老陪跑人了。(新浪微博,2022-2-7,一条对抽奖微博的评论)

例3:过节买书真的能便宜很多,老穷人了,书攒够了开始等过节了。(新浪微博,2021-12-18)

例1中“2022以来”“每天”强调说话人出现意外状况时间之长。因此“老”是强调时间久,可能是形容词或副词。但形容词的“老”可与“新”相对,“老党员”和“新党员”相对,“老道理”和“新道理”相对。但“老倒霉蛋”有人说,“*新倒霉蛋”没人说;“老陪跑人”有人说,“*新陪跑人”没人说(“新年新陪跑”类对举出现时可以说)。可见,短语中“老”是“12.[副]很久”,“老倒霉蛋了”是“副词+名词+了”的组合。定中短语“老”的副词词性在变换后更为明显。

例4:老+N→老+的+N

a.老党员→老的党员

b.老道理→老的道理

c.老倒霉蛋→*老的倒霉蛋

d.老陪跑人→*老的陪跑人

e.老穷人→*老的穷人

这与自由短语中的“老”有显著差别。结构助词“的”作为定中结构的标志,只能用于自由短语的“老××了”中。a、b变换前后意义不变,c、d、e变换前“老”表示“长时间”,变换后“老的”表示“年纪大”,意义发生变化,变换不成立。

自由短语中,“老××了”是“副词+动词/形容词+了”或“形容词+名词+了”结构,体现了副词和形容词的基本语法功能。如:

例5:新浪微博上说熬夜等于自杀啊,你别老熬夜了。(BCC语料库)[2]

例6:那海底世界老华丽了!(BCC语料库)[2]

例7:老道理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浪微博,2021-12-14)

例5中短语是“副词+动词+了”结构,例6中短语是“副词+形容词+了”结构,例7中短语是“形容词+名词+了”结构。

1.2 ××的构成

1.2.1 词性为名词

(1)含“不幸运”义的名词。有的“不幸运”义是由词义赋予,如“倒霉蛋”。“倒霉”是“遇事不利;遭遇不好”[1],“倒霉蛋”自然有“不幸运”的含义。这类名词是具有典型特征的类别性名词。

有的“不幸運”义是由语境赋予,语境多半为竞争环境,且说话人在竞争中受挫,如“分母、陪跑人、穷人”。“分母”是数学术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是“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作分母,相当于除数”[1]。“分母”原本没有褒贬义,也不指人,但在某些语境中,可以指人,并且有“不幸运”义。如:

心火活动终于全部解锁了,前往小精灵领取全部奖励,参与“相遇”礼盒的抽奖,老分母了,但是万一呢?(抽奖奖励一颗心,需要手动领取)(新浪微博,2022-2-7)

例子是一次抽奖活动,说话人用“老分母了”表达自己被抽中的概率低,在以往的抽奖竞争中很少获奖,不是“幸运儿”。

又如:

甲: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乙:老第七名了。

“第七名”本没有褒贬,只是一个名次。但在该语境中,“第七名”有在考试竞争中失败,不能得到更好名次的意思。

(2)部分贬义专有名词。此类名词的引申义被网友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的不满、鄙视。

例1:#禁止热饭公司员工发声#这老板老吸血鬼了。(新浪微博,2021-8-19)

例2:午休时间来了个客户:你们出来工作中午怎么能休息呢?(他)一开口就是老周扒皮了。(新浪微博,2021-2-3)

(3)一部分指人的顺序义名词,并且在顺序中处于低级别。

例3:我跟档案真是有不解之缘,老实习生了。装封,盖章,写编号,有够无语。(新浪微博,2021-7-21)

例4:问:如何评价拼多多就员工意外去世言论道歉?答:老临时工了。(新浪微博,2021-1-5)

“实习生”“临时工”在公司职位排序中处于最低级别,不属于正式员工。例4的语境是拼多多官方账号发表不当言论,随后发声明称是非拼多多员工的个人行为。例3是调侃自己,长时间不得转正;例4是嘲讽他人,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企业部门遇事就把责任推脱给临时工。“老”自身具有方言特征,而地位较高的人往往会更注意言行,一般不会用“老××了”调侃自己和嘲讽他人,更不会在公开场合,如在社交平台上,用该形式发言。

1.2.2 音节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

网络流行语“老××了”句式中,可填入“××”部分的词相对封闭。这些名词多为双音节,如“分母”“陪跑”“穷人”,或三音节,如“倒霉蛋”“实习生”“临时工”。在口语中可能出现单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但网络上尚未查找到有关实例。

1.2.3 “了”的性质

副名组合“老××了”中“了”是语气词。“凡是在体词后面出现的‘了只能是语气词,不可能是动词后缀”[3]。“了”表示陈述语气,起成句煞尾作用。因此,“老××了”可单独成句或在复句中充当分句。

例1:不要怪我不看你综艺,是我真的没钱开vip了。老穷人了。(新浪微博,2022-1-1)

例2:一个不会下楼梯的狗狗,老笨蛋了!(新浪微博,2021-9-16)

2 “老××了”的语用

2.1 “老××了”的语用意义

“老××了”的语用意义可分为两类:一是表达对自我的调侃和自我判断,舒缓“不幸运”带来的失落情绪;二是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嘲讽、鄙视等主观情感。

第一类的“××”为部分含“不幸运”义的名词和一部分指人的顺序义名词,且陈述对象是自己。

例1:老倒霉蛋了,给病人取针不小心把自己扎出血,现在就是等待明后天病人的乙肝艾滋梅毒检验结果,希望人没事。(新浪微博,2022-2-18)

例2:老陪跑人来陪跑了,这次要是抽到我,我就去给小棉花打工。(新浪微博,2021-12-3)

例3:甲:你转正了吗?

乙:老实习生了。

例1用“老倒霉蛋了”对自己今天的经历作出判断,也用其缓解对自己可能感染病菌的焦虑。例2用“老陪跑人”调侃自己中奖率低,并且在这种情绪下,说话人会把中奖视为意外之喜,把不中奖视为理所应当,因而更能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抽奖的无常。例3用“老实习生了”消解迟迟不能转为正式员工的无奈。

第二类的“××”可以是上文提到的三类名词,且陈述对象是他人。

例4:真情实感追剧会被气死,秦暄老倒霉蛋了。(新浪微博,2022-2-19)

例5:#新京报#老坏蛋了,干过那么多坏事,估计不怕报应。(新浪微博,2022-1-24)

例6:橘朵服务态度差,一出事就“兼职客服”,老临时工了。(新浪微博,2020-11-7)

例4用“老倒霉蛋了”表示对角色“秦暄”的同情,对编剧不合理创作的不满。例5用“老坏蛋了”表达对新京报恶意片面报道、不实报道的鄙视和憎恶。例6用“老临时工了”调侃橘朵以及部分企业将责任推卸给临时工的现象,表达说话人对责任主体认错不诚心、改过不用心的不满和无奈。

“老”的意义是“很久”,可见说话人目睹这些不幸运、不公正现象的时间不短,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说话人的情绪累积到了一个量度。该情况在使用中的表现是说话人情绪消极,对现实无奈。如在语境中有“不幸运义”的“分母”,说话人使用“老分母了”和“来当分母了”时有明显的区分,“老分母了”更加消极。在上述两类语用中,“老××了”都暗含对现实的无奈。

因此,“老××了”既可以表明状况持续时间之长,又可以用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表达相对激烈的情感。

2.2 “老××了”的语境

当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可以从句群中判断出陈述对象时,“老××了”的主语通常省略不说。因此,“老××了”依赖语境,需要社会语境或上下文语境补足陈述对象。但“老××了”常常为一个分句或单独成句,很少担任单句中的一个成分,除搭配“真是”构成“真是老××了”,或作谓语陈述主语“某某人”外。

此外,“××”的“不幸运”“受鄙视”的意义需要语境的支持。上文提到的“分母”“第七名”是典型的临时上下文语境為“××”提供“不幸运”义。而专有名词,如人名,构成的“老周扒皮了”“老吸血鬼了”,则需要社会语境提供“××”的引申义,否则受话人不能将“周扒皮”“吸血鬼”与“压榨百姓、剥削群众”的含义联系上,也就不能理解说话人的鄙视和愤恨。

“老××了”通常出现在口语和非正式的网络交流中,在报刊等书面语场合未找到实例,在BCC语料库也未能检索到相关语料。

3 “老××了”的成因

3.1 社会原因

随着网络用语的生活化,不少年轻人表示,他们会将网络用语带入现实语境,甚至有些人必须使用网络流行语才能清晰流畅、情感饱满地叙述一件事情。大量不合语法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以及英语二语效应导致的很多学生不能区分汉语形容词和副词,这两方面共同促使一些“特殊句式”出现。如“老周扒皮了”中人名“周扒皮”占据本该形容词担任的位置,这与之前的网络流行语“做人不能太CNN”有直接联系。而形容词和副词的混淆使部分网民混用“老”。而对“老”形容词用法和副词词义的杂糅是“老××了”的成因之一。

此外,网民对情绪宣泄和自我表达的需求也促使新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如“老临时工了”,幽默风趣,并且能够很好地表达说话人的嘲讽和无奈,言语不激烈,不会祸从口出。这样安全而高效地表达自然能受到网友青睐。

3.2 语法原因

汉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副名组合语言现象,并且前人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副词之所以能够修饰名词,其深层的原因和制约因素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修饰语副词,而主要在于那些被修饰的名词——或者是具有特定的语义基础,或者是功能发生了转化。[4]时间副词能够与顺序义名词组合,范圍副词修饰类别义名词时往往修饰其隐含的数量短语,名词可以动核化,从而受副词修饰。汉语中存在相关规律,因此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中,网民新创造和使用“时间副词+名词”的组合也不足为奇。新的组合中可见旧理论的影子,如名词的“类别义”“顺序义”等相关理论。

另有季安锋对时间副词“老”的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其认为在“老”修饰状态动词方面,“老”修饰状态动词表示某种状态的持久性,但并不表明这种状态是永恒不变的。相反,如果动词表示的是一种自始至终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抽象的关系或属性,那么这个动词不能用“老”“老是”修饰。不论“老”修饰动态动词,还是修饰静态动词,都表示在过去某一段时间或者现在一段时间的经常性动作(惯常行为)或持续性状态,而不是对未来情况的设想、推测或打算,所以“老”修饰动词性成分在表意上有一种已然性特点,而不表示未然性。

表现在句法上,“老”后面的动词对时间状语是有选择性的,可以受表示过去、现在的时间状语修饰,不能受表示未来的时间状语修饰[5]。而副名组合“老××了”与“时间副词‘老+状态动词”的语法功能较为相似,“××”名词(1)、(3)两类所表现出的状态也是持久但可改变的,说话人不可能一直“倒霉蛋”“分母”“临时工”。“老××了”也不表示未然性。“老××了”是网友不规范使用语法的产物,网友会有意无意地借用“时间副词‘老+状态动词”和“形容词‘老+名词”这样的现有语法规则创造新短语。

4 结语

“老××了”是“时间副词‘老+名词+语气词‘了”结构,其名词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其语义可含“不幸运”义、贬义或顺序义。“老××了”可充当谓语,可独立成句或在复句中充当分句。“老××了”的陈述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一般对自己表现调侃和判断,对他人表现同情、嘲讽等复杂情感。“老××了”需要语境帮助理解其陈述对象和情感取向。虽然“老××了”已在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中被使用,但该网络流行语能否长期存在还需时间检验。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

词典[M].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66,383,781-782.

[2]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等.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3(1):93-109,118.

[3]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09.

[4]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57-75.

[5] 季安锋.时间副词“老”的意义[J].汉语学习,2000(5):65-69.

作者简介:胡潇文(1999—),女,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