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 专科创变求新

2022-11-07 02:04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专科学科临床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如何遴选、培育、打造出优势专科,以及如何发挥出优势专科对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本场分论坛带来政策研究者的权威指引与医院管理者的智慧实践。

专科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基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临床专科,就等于在市场上有了“话语权”。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这为专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例如,三级医院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专注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提升区域整体诊疗能力,减少跨省就医。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有哪些创新点?如何遴选、培育、打造出优势专科,以及如何发挥出优势专科对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本场分论坛带来政策研究者的权威指引与医院管理者的智慧实践。

论坛开场由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教授主持,他对学科建设之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

陈翔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

王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曹智赛诺菲商务与大客户负责人

之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王华所长接棒支持,他对每位演讲嘉宾的分享结合医改政策、管理理论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深厚的理论、文学与哲学修养,让他的点评与介绍意趣横生,引来阵阵掌声。

在开场致辞环节,赛诺菲商务与大客户负责人曹智博士表示,专科建设是公立医院发展的载体和基石。在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实施、“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启动的背景中,医院之间的学科实力竞争进一步趋热。学科发展离不开研发助力,学科创变中将有哪些创新点,医药企业身处产业链可以提前做哪些谋划,赛诺菲一直在积极思考与行动。秉承“让病患看病更容易”“让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初心,赛诺菲将继续不断引入创新药物,积极参与带量采购,持续和医疗机构、学协会深入合作,助力疾病管理,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支持,助力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升。

黄二丹:医教研防协同背景中学科资源如何优化配置

黄二丹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

协医教研防同的抓手是在体系、机构和人员层面建立医教研防协同的评价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黄二丹在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医教研防协同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他首先表示,新时代在健康领域有3大突出表现,分别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在健康领域表现为慢病医疗支出的比重增大;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在统筹层级、价格调整和支付方式上重点发力;信息技术形成新模式、新业态,其中共享理念、去机构化有集中体现。

围绕服务能力与床位规模、学科分化与整合过程中医院组织架构变革、临床服务于教学科研、医教研防协同新模式,黄二丹阐述了自己带领团队基于理论与广泛调研、研究提出的观点。

他阐述,当前,医院发展面临不小的困境,包括药品、耗材零加成,检查、新的支付方式与考核的压力等。如何在控制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专科?如何在资源压缩的背景中发挥医院管理的效能?这两大问题成为每家医院都需要深思、下功夫解决的难点。

他表示,学科发展需要分工细化,亚专业建设需要资源和规模,临床服务需要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医院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如何,涉及并引导医院专科组织架构细分为4个层次:学科组、亚专科、专科;MDT、专科群、中心化;院中院、分院区、分院;托管、集团、专科联盟。

结合一系列政策指引,黄二丹指出医教研防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当前,无论是“平”还是“急”,都要求医院的“防”从体系进行布局,要求医院在体系层面落实医、教、研、防协同;协同的重点在“医疗”,目标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协同的内容是临床专科、人力资源、利益机制和信息系统等要素;协同的基础是围绕医疗/医学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平台;而协同的抓手是在体系、机构和人员层面建立医教研防协同的评价体系。

赵增仁:精致医院中的特色临床专科建设之道

赵增仁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精致医院”的内涵,包括规模要适度、学科有特色、管理精细化、运营有效率、医院有文化。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增仁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秉持精致医院建设理念,打造特色临床专科》。他首先阐述了“精致医院”的理念,包括规模要适度、学科有特色、管理精细化、运营有效率、医院有文化。

作为河北省医教研一体化的龙头医院,2021年10月,河北省医改现场会在医院召开;2022年5月,成为河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医院唯一试点单位。

赵增仁阐述医院学科建设的思路为“四维度一平台”+“学科建设的高度、深度、宽度”,四维度包括对内人才梯队建设与新技术培育,对外进行技术与管理双输出,向上做整合、向下做细分以及专病中心建设。

图1 学科建设思考

2021年6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建设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正式获批,以全国知名神经内科专家王玉平教授为首的宣武医院首批23位专家常态化入驻。依托该平台,目前医院神经领域20项技术填补河北省空白,4项技术国内先进,三、四级手术率达到了99.51%。医院普通外科则以冲击国家重点专科或学科为目标,秉持科学的思路进行细分与统一管理。

刘林林:以人为本 打造高质量特色专科

刘林林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

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一样,从来都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林林在论坛上演讲的主题是《医学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医院学科建设》。刘林林首先从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一支强大的优秀团队;与人才团队相匹配的,有明确的学科研究方向;有先进的技术平台;有高效的管理模式。

她表示,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一样,从来都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从专科细分到学科交叉,再到多学科协作、乃至学科群的产生,正在体现着学科的演化与变迁。

她介绍,医院近年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充分发挥临床医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潜力,致力于打造一流学科和学科群。以优势和特色学科为依托,大力开展基础与应用学科交叉,近年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合相关专科特色,陆续发展形成了“肥胖和相关疾病诊疗中心”“癫痫及发作性疾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嗓音与艺术嗓音康复诊疗中心”“功能性神经疾病(帕金森病)诊疗中心”“骨科发展研究中心”“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心”“防癌体检中心”等多个功能性综合中心,集中优势力量,探索学科发展路径,着力提升疾病诊疗和研究水平。

在刘林林演讲结束后,主持嘉宾王华教授对她阐述的理念与工作思路深表认同,他表示,管理五件事,设立管理的目标,衡量管理的结果、做好计划组织、做好沟通激励、大力发展下属。人才培养好了,学科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刘济生:建顶级学科群 促进高质量发展

刘济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学科建设的重点包括了特色技术锤炼、亚专科建设、临床技术创新以及学科群的建设。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我国地处地市级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中的佼佼者,拥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4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院长刘济生在论坛上的讲题是《以学科建设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在医院管理的中心工作中,学科建设是基础,临床教学是未来,科学研究是动力,人才培养是关键。其中人才战略包括了领军人才的培养、团队的打造以及走国际化战略引进与培养人才。

他介绍,以科研为学科长远发展蓄力,医院多年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保持在较高水平,获得国家杰青、优青、973、863、重点、重大国际合作等项目10项。

“学科建设的重点包括了特色技术锤炼、亚专科建设、临床技术创新以及学科群的建设。”刘济生介绍,医院现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内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 个(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神经外科、临床药学、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麻醉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临床免疫实验室)。

围绕优势专科建学科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打造出血液病学科群、骨科学科群、心血管内外科学科群、神经内科学科群。以血液病学科群为例,医院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为核心,建立以病种为纽带融合其他学科的学科群,并厘清以血栓与止血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进行常见血栓与止血疾病防治策略、诊疗方案、临床路径、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等临床研究;开展血栓与止血病理生理调控机制和相关疾病发病机理研究;研制血栓与出血性疾病新型诊断方法和试剂、创制新型治疗药物的转化医学研究,带动和引领医院血栓与止血相关学科的全面提升。

谢聪颖:打造三大平台助力学科长足发展

谢聪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谢聪颖在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平台战略与优势学科发展》。她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2020年4月,医院瓯江口院区开诊,10月,龙湾院区开诊,12月康复中心开诊,“一院多区”运行在克服重重挑战后进入上佳状态。

温医附二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临床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专科8个。

在论坛上,谢聪颖特别介绍了医院“泛儿科”学科群的打造:医院儿童内科体系现包含17个专科、外科体系含7个专科,医院还开设儿童眼科、儿童药学、儿童麻醉学、儿童耳鼻喉科以及儿童皮肤科;通过打造儿科交叉学科,包括围产医学、变态反应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等,医院形成涵盖更加广泛的学科长链条。其中围产医学就涉及从新生儿到产科再到生殖医学的疾病诊疗。集中力量出重拳,医院儿科实力排名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前10,复旦版最佳专科华东地区前5。

谢聪颖继而在论坛上分享了医院2021年业务数据:医院综合CMI位列全省三甲医院排名第四,日间手术量排名第二,三四级手术量排名第五,开展了省内第一例宫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

通过打造基础科研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成果转化中心助力学科发展。在研究型病房/I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建设方面,医院建立起面积达4800平方米,包括3个病区、120张床位的病房。医院在国内最早采用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并成为通过药监局核查的中心之一。医院已经获得药物批件30余项,近20项免临床数据核查。目前已完成项目超过100项。

李大江:打造学科持续提升的系统工程

李大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部长

在大型医疗机构,学科水平还体现在病种管理方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4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医院医务部部长李大江在论坛上带来的演讲题目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临床学科发展的思考》。

通过打造基础科研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成果转化中心助力学科发展。

他表示,学科发展需要完善工作机制,医院统筹规划,科室积极参与,医院和科室层面要步调一致;而学科发展涉及面广,组织协调繁琐,医院如何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包括手术及非手术、平台科室、医技辅助科室、亚专科重合……各科室需要打破门第之见、信息封锁,做好资源的高效利用。

涉及资源分配与利用,学科建设同样需要“条”“块”管理的紧密结合,李大江介绍,“条线”管理为行政、医务、护理、财务、后勤等职能部门实施,大家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研究政策、摸清现状、制定规划、组织资源、督促实施,以强化共性管理、实施绩效考评与奖惩。“板块”管理的职责主要在临床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和平台科室,相关工作重点在于落实规划、形成亮点、形成特色、发挥影响并具体实施,也包括拓展个性管理、实施绩效考评与奖惩。“条”“块”管理的结合则主要体现在通过内部审核明确基础条件,通过管理评价了解竞争优势,通过发现问题协同持续改进。

与此同时,华西医院长期坚持学科建设走基层,了解学科现状、发展、基础、建设规划;分析问题不足,给予政策支持;定期召开学科建设专题会,分析优劣势、资源整合、落实规划。

做好资源投入,医院了设立2000万元/年的新技术基金,为国内一流、国内首创、国际首创,基金用于资助患者、减免费用,数据统计、文章发表,关注临床、前沿和创新。

李大江表示,在大型医疗机构,学科水平还体现在病种管理方面,他全面阐述了精细化的单病种管理理念与体系:单病种新技术管理、单病种CMI、单病种平均住院日、临床路径、药占比、耗占比、单病种数量及手术量、死亡率与31天再入院率,构筑成为单病种全程管理。

辐射带动区域学科建设,提升专科美誉度,华西医院心内、神内、急诊、皮肤等19个学科建立起专科学科联盟,300多家单位参与,创新多样化的学科互动形式。医院还建有覆盖全省的27个专业的省级质控中心。

猜你喜欢
专科学科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2020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超学科”来啦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