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在路上”的深度思考与成功实践

2022-11-07 02:04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8期
关键词:联体分级医疗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怀揣“在路上”、持续奔跑的勇气与决心,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中各方付诸的探索与实践,诸多的现实疑问,值得关注与总结。

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重要内容,是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模式和就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的制度。近年的医改工作,围绕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中心目标,推动形成有序就医格局,重点明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县医院的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需步步为营。分级诊疗难以一蹴而就,“在路上”或为一种常态。

武昆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刘宏石黑龙江省医院党委书记

闫红林:“一院两区九卫” 新发展格局促进多方共赢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闫红林在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一院两区九卫”新格局下医联体发展实践探索》。他首先详细阐述了国家有关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的政策演进,并表示,当前政策制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资源利用率不够高、基层医院人才瓶颈严重的问题。

他继而以医院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就沣东院区建设与深度医疗合作项目引入,展开介绍了医院主导的“一院两区九卫” 的新发展格局,新格局下西安城西区和沣东新城的医疗体系得以重构、优化。

如何提升基层机构能力,关键还在人才。新格局中,由医院负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培养、派驻工作,解决人才招聘难的问题;创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模式,采取“轮岗派驻”的模式,每1~3年为一个轮岗周期,享受同等职称晋升政策,解决晋升难的问题。聘用人员薪资待遇由沣东新城财政对医院进行定额补助和派驻单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人员经费不足部分由医院承担,解决待遇低的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轮岗派驻”常态化以及远程医疗协作网、专科联盟建设,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得以全面拓宽。而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深度医疗帮扶则致力于打造其成为“微分院”,实现医疗同质化。

闫红林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如何提升基层机构能力,关键还在人才。

刘文捷:下沉医疗资源 做实分级诊疗

刘文捷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医联体建设需要充分统筹当下与未来的关系,而SWOT分析可以帮助进行医院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经过7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新院区和东院区(胸心医学中心)“一院两址”的格局。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文捷表示,医联体医共体共发力,将助力分级诊疗落地,但下沉、深入、通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精准、纵深下沉,更可及,更高效,一定是当下与未来的重点。

他在演讲中分享了医院近年探索实践的“全县域全方位合作(1+2+N模式)补齐补全县域医疗短板”等6大案例,均实现了政府、三甲医院、基层医院、人民群众多方共赢。

谋定而后动,基于长期的探索实践,他表示医联体建设需要充分统筹当下与未来的关系,而SWOT分析可以帮助进行医院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以专科联盟为基础、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平台、以远程协作网为纽带的多种形式医联体的总体原则,更有利于减轻地市一级医院的人力负担,助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6月8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常宁市人民医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刘文捷表示,医院将履行三甲医院的职责与担当,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服务等优势,做到“两个务必”“两个保障”:务必在常宁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具有一定水准的医疗团队,务必建立一套畅通的双向转诊流程,让常宁人民医院医疗帮扶需求有保障、人才培育有保障,最终实现“技术帮扶无保留、人才培训全方位、双向转诊高效率、分级医疗见实效”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南华附二医院将继续通过开展专家常驻坐诊、专家团队定期巡诊等多种方式,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并通过“资源整合、人力聚合、设施融合、技术汇合”,不断充实合作内容,完善合作形式,提升合作水平,朝着“政府放心、同行认可、患者满意、员工幸福”的预期目标有序推进工作。

杨方:狠抓内涵促进医联体建设

杨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建立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最佳途径,已经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作为省级的三甲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当前承担着昆明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成都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15所院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带教,并接收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医院管理和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

医院副院长杨方表示,医联体是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定点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协作团体。事实证明,建立医联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最佳途径,已经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由医院牵头的昆华医联体建设的目的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提升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在此过程中探索了以下多个方面成效。

一是完善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二是完善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形成“责任共同体”;三是完善医联体运营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四是完善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形成“管理共同体”。

目前,昆华医联体已签约270所包括对口支援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覆盖了省内16个州市和邻近的四川、贵州等部分县区,重点开展人才培训和适宜医疗技术推广。

2016年至今,举办4届昆华医联体院长论坛,与全省200余家昆华医联体成员医院院长及相关专家,共同研究推动形成医联体建设长效机制。

燕宪亮:院府联动发力 协同构建医联体

燕宪亮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做到让急诊急救就近展开,让患者留在县医院的同时,一系列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带动县医院学科踏上新台阶。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淮海地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副院长燕宪亮在演讲中分享了医院先后托管睢宁县人民医院、贾汪区人民医院和泗洪县人民医院,医院、政府联动发力,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先进经验。

在启动打造新时代医联体建设的“睢宁模式”之初,徐医附院即明确要秉承为睢宁县人民医院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技术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将徐医附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经验、成果和价值理念与睢宁县人民医院共享,建设新时代医疗联合体合作的样板。

做到让急诊急救就近展开,让患者留在县医院的同时,一系列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带动县医院学科踏上新台阶。以泌尿外科展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为例,该项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扩大了科室及医院的影响力,助推了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升,为睢宁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在贾汪区人民医院和泗洪县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单位,医院以建设资源统筹机制,助力基层医院实现自我“造血”,解决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解决路径——建设资源统筹机制

2019年底,徐医附院与泗洪县委、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院府合作”新篇章,徐医附院与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共同打造了医联体建设的“泗洪品牌”,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创新举办的首届洪泽湖医学论坛,助力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2021年,第二届洪泽湖医学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亲身感受了泗洪分院经过徐医附院两年多的帮扶,在管理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

刘宝峰:区域检验中心对基层医疗质量的提升

刘宝峰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卫生院院长

医学检验中心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让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得以实现,助力基层首诊。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卫生院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滑城街道办事处石桥村,占地约2200平方米,是一所一级综合性公立医疗机构。该卫生院现有职工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人,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4名,主管护师及护士13人,设有综合门诊、住院部、中医疼痛科、妇科、外科、口腔科、皮肤科、体检科、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西咸新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社区实验室、彩超心电图室、DR室、中药房、西药房等21个临床和职能科室,开放病床36张。

卫生院院长刘宝峰在论坛上分享了加入区域检验中心网络带来的业务与深层能力的改观。

2020年7月,在陕西省西咸新区自贸办和教育卫体局的领导下,卫生院与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共同建设滑城卫生院社区实验室,将基层检验能力从不足50项提升至150项以上。

同时依托西咸新区医学检验中心,检验项目可达1000种以上,与西咸新区中心医院检验结果互认。以检验为切入点,将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渭城卫生院的业务从收入从2019年的222.2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422.3万元,其中检验收入提升到2019年的22.75倍。

如专家所言,目前在基层医疗机构有资质诊断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让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得以实现,助力基层首诊。未来,搭载5G应用大平台,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武昆、黑龙江省医院党委书记刘宏石分别担任本场论坛上、下半场的主持嘉宾,他们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深管理者,从理论、政策、现实需求等多个层面和视角对演讲嘉宾的分享予以精彩点评,并对大家为促进分级诊疗从不同维度和方向所取得的成绩表达了赞许!

猜你喜欢
联体分级医疗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中国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