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龙:践行央企担当 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2-11-07 02:04刘文生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8期
关键词:药材中医药中药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身为央企,经济责任之外,中国中药控股更多关注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从中医药法施行到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到系列重磅文件的发布,近年来,随着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作为央企平台的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药控股”),在新的发展时期,更是以“践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积极主动应对市场新变化,以崭新的姿态,从更广领域、更长周期的发展大势中谋划高质量发展道路。

“身为央企,经济责任之外,中国中药控股更多关注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中药控股董事长陈映龙道出了公司筹谋高质量发展道路背后的核心理念和考量。

践行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发展使命的提出,是中国中药控股引潮新时代的必然之举,亦是其60余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传承和践行的基因。

陈映龙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中药控股前身是中国药材公司。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缺医少药,中药行业产销无序,中药生产供应无法满足医疗需要。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指导下,国家决定筹建中国药材公司,赋予其“整顿行业、振兴行业”的重要历史使命。

1955年3月,代表国家管理中药行业的中国药材公司正式成立,其后中国药材公司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药材站,负责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带领中药行业从无序走向现代化、规范化,为新中国的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谈起发展过往,在陈映龙看来,引领、开拓、创新是中国中药控股与生俱来的血脉基因,这样的基因让其在此后的发展中,始终秉承着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理念。

2003年,中国药材公司并入国药集团,成为后者旗下以中药业务为主的全资子公司。“中西合璧”让国药集团实现双轮驱动、均衡发展,也夯实了中国中药控股进一步腾飞的基础。

2010年,在国药集团的部署下,中国药材公司确立由传统药材商贸向中药工业化转型的经营战略。从行业管理到商业经营,再到转型工业,中国药材公司试图实现内涵的嬗变和发展结构的重塑。

工业化战略下,中国药材公司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为依据,以与自身战略定位相符的现代中药板块核心业务为主要发展方向,迅速开展了全产业链布局和全新发展版图构建。

2013年,中国药材公司引入优质资源,打造上市平台,完成对香港红筹股公司盈天医药(570.HK)(其后更名为“中国中药控股”)的并购,获得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同期并购贵州同济堂,充实中成药产品结构、工业转型基础。2015年,中国中药控股并购天江药业和广东一方,奠定了公司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龙头地位,彻底实现了工业化转型的目标。

“十三五”以来,中国中药控股全面建设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构筑起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工业制造产业集群,完成在全国24个重点省份、地区的工业产业布局,业务覆盖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大健康产品、国医馆等领域。战略转型的同时,中国中药控股实现了高速发展。

2012—2021年10年间,中国中药控股营业收入增长15倍,自2012年的约14亿元到2021年约205亿元,净利润自2012年的约2000万元到2021年的约20亿元,总资产规模自2012年的约16亿元到2021年的约391亿元。

中国中药控股的迅速发展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上,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表现、扎实的研发生产实力和稳健的市场推广能力,其位列第二位,行业地位持续增强。

从高速到高质

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中药控股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产品质量建设。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中药材质量主要受种植、贮藏、流通等环节影响,而种植环节是前提和基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在最前端布局中药材种业的中药企业,中国中药控股从种子选育抓起,选育优良品种,建设规范化的优质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从根本上保证道地药材的地道。

如公司在山东平邑建立金银花GACP基地,稳定质量、完善溯源机制,并通过集约化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发展丰富的金银花产品组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依靠广东一方的经验及技术优势,参与地方金银花标准制定。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以自建或共建方式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设200余个GACP基地,覆盖75个品种,基地面积超15万亩。

“我们的优良品种资源对全行业服务。”陈映龙希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地种子,在经过不断优化后,以星火燎原之势,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中药控股在药材资源体系建设中,建立了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的质量体系,从全链条保证中药材道地品质。

根据道地药材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中国中药控股在全国20个省区市建有29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具备强大的中药饮片炮制能力。依靠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业务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构建以高质量的中药饮片和高标准的终端服务为核心的集群优势。该模式下,中国中药控股将饮片调剂设备、煎药设备、转运传输辅助设备等联系起来,对接医院HIS系统,实现中药调剂、代煎、排产、配送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代煎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中国中药控股拥有江阴天江与广东一方两家全国起步最早的国家级试点企业,以及12家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无论是生产规模、科研实力,还是市场份额,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中药控股还拥有丰富的成药产品,816个品种中77个为独家品种、415个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88个品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仙灵骨葆胶囊、玉屏风颗粒等10个全国独家基药品种。通过开展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探索及构建产品证据链,提供中医药全病程管理治疗方案,提升临床价值,塑造中医药优势病种各治疗领域第一品牌。

中国中药控股利用产业链供应集采优势、丰富的食品药品资源、强大的中药健康产品研发实力、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可追溯的质量保障体系,以过硬的产品和生产优势推动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中药工业制造产业集群的完善,中国中药控股启动了中药品控溯源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有效加强对中药产品的溯源能力,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控,保证流通链上的每一味中药的信息都可溯。

守正创新担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中国中药控股在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方面一直勤耕不辍。

中国中药控股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打造出强大的科研团队与行业领先的科研平台。目前,公司建有4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6个CNAS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目前,中国中药控股共有375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区级科技计划支持;累计授权专利937项,其中发明专利274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3项。

“一流企业做标准。”陈映龙介绍,中国中药控股引领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省级标准的研究制定,截至2022年6月,在已颁布的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中,中国中药控股提供102个,占比51%,居15家提报单位之首;推动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化湿败毒颗粒获批上市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承担多个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深度开展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开展中药材资源品种选育,已获得“国甘一号”“国甘二号”“贵同柔毛1号”等中药材新品种认定。

中国中药控股强大的科研能力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体现。疫情暴发后,凭借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和先进的生产质控系统,其受委托生产“肺炎一号方”等临床急需药品,并推动化湿败毒颗粒上市,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未来,中国中药控股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在种子种苗繁育、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医院制剂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身为中药“国家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自身优势,助力中药国际化,是中国中药控股肩负的重任和使命。

陈映龙告诉记者,公司已在马来西亚投建加工基地,专业从事血竭、乳香、没药、燕窝等南药的生产加工与进出口贸易,促进海外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中药贸易多元化。

与此同时,中国中药控股旗下产品,如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饮片等,通过捐赠、销售等方式发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抗疫期间,更是向境外63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中药产品,为疫情防控贡献中药力量。

国际认证是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目前,中国中药控股旗下企业已获得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的TGA认证及包括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验室认证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内的多项国际标准认证,为进一步打开中药国际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汇聚品牌力量

央企的品质承诺和信誉保障,是中国中药控股安身立命之根本,亦是其深耕行业、引领行业发展的强大背书。

今天,中国中药控股已打造出“龙印中国药材”的核心品牌。在陈映龙看来,中国中药控股专注中药材种植领域60余年,以“原料来自主产区的优质中药材”为自身定位,将高质量产品追求贯穿药材种植与经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业务板块,每一款印有“龙印中国药材”商标的产品,都是央企品质和信誉的保障。

“龙印中国药材”完美诠释和体现了中国中药控股对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而旗下同济堂、安宁、冯了性3个中华老字号,同济堂、天江药业、仙灵、德众、仙灵骨葆等多个知名品牌,以及同济堂中药文化、少林跌打止痛膏、源吉林甘和茶、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等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今天依然在很多人心目中占据很强的认知地位,它们不单代表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代表着一种品牌文化,传承了几代中国人对品质的追求。

“‘龙印中国药材’旗帜下,各子品牌虽然有不同特色,或在不同的细分专业市场有不同的服务对象,但发展好中医中药这个理念是一致的。”陈映龙表示,充分体现央企的责任和担当,把中国中药控股对产品质量和循证证据建设孜孜不倦的追求注入各子品牌,形成发展合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是中国中药控股一贯坚守的价值理念和不懈追求。

品牌支撑下,中国中药控股正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为公立医院提供可信赖、具有经济性和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陈映龙表示,中国中药控股有庞大的产品群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有优质的基本药物、医保药物及前沿新药,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学科建设、药物适应证、药物组合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服务。

央企的品牌和使命担当,决定了中国中药控股为公立医院提供合规、一流、细致的全方位服务的目标。“这是我们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中国中药控股有决心、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陈映龙说。

猜你喜欢
药材中医药中药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