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研究生课程中多种教学模式转换的应用*

2022-11-07 05:49朱卫娜许增华刘英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儿科学分组讨论儿科

刘 英 朱卫娜 许增华 占 科 朱 玲 杨 涛 刘英连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南昌 330006;2.江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南昌 330006)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1]。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为主,同时采用医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情境化模式、分组讨论模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将儿科疾病简单明了的阐述清楚,并且生动的讲述儿科疾病与成人的不同点。

硕士研究生在5年大学里就已经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学、中西医诊断学、方剂学及中药学等学科,研究生期间主要学习专业知识,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研究及诊疗进展。故研究生期间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而是临床研究、疾病的诊疗,要相当于初级医生,直接面向患儿。然而患儿不像成人那么配合,就诊时哭闹,四诊资料收集不完整,所以中医儿科学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弥补临床诊疗的不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2017级中医学专业研究生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

1.2 研究方法

1.2.1 课程及学时 2组研究对象的课程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韩新民及熊磊主编的第3版《中医儿科学》教材,为30学时,均按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

1.2.2 教学方法 观察组选用多种教学模式转换,先理论授课,教授主要内容后以工作坊形式展开讨论。10 min后,针对该病案的开展情景模拟,一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学生扮演“患儿”,进行该病的望闻问切,然后对患儿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束后其他学生对该诊疗过程展开提问,提出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该病的经典医籍进行讨论分析,并且对该病及此次教学做个总结。对照组采用以教师多媒体讲授为主的基本传统课堂教学法,课后归纳总结及临床跟诊。2组学生均接受1学期教学,每周1次课。

1.3 观察指标 2组学生30学时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考试,临床实践考试包括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技能操作,对观察组发放25份满意度调查问卷,收回25份有效问卷。

2 结果

2.1 2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问诊成绩、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 观察组学生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 观察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操作,锻炼临床思维,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且及时改正,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故此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欢。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多种教学方法评价情况 [例(%)]

3 讨论

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是着眼于临床实践得,因此儿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优秀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方可成为合格的儿科医生[2]。儿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不一样,属于“哑科”,问诊时小儿尚不能言,或言而未全,体格检查不配合,哭闹不安,临床资料难以完全收集,故在四诊中,尤其重视望诊,因小儿肌肤娇嫩,“有诸内必形诸外”在儿科临床实践中体现得非常明显[3]。

理论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式教学法、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经典医籍的讨论及分组讨论法,课堂中多种教学模式之间相互转换。多种模式转换教学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眼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授课内容的记忆。案例教学法可通过病案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过程及治疗方案,这一过程就要用到中医学多门基础学科,学生经过对该病案的分析,将各课程融会贯通,层层剖析,且对该病种的认识也更加深刻[4];分组讨论法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或难点,展开分析讨论,这就比大学本科生更有专业性;情境模式教学法相当于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或情境中,通过学生的望闻问切而诊疗疾病,在患儿描述疾病的众多情况中抓住诊疗要点,锻炼学生的辨证及诊疗思维[5];在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中,可举一反三,既可知该病的临床表现,又可知该病在患儿中如何体现;通过临床跟诊理论联系实践,针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查找文献,解读各大医家的分析及见解,了解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6]。

本结果提示2组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组总体考核成绩更好,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临床实践操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评价均优于对照组,且>50%的学生喜欢课堂上采用此种教学方式,满意度高。观察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临床跟诊,其问诊技巧、与患儿的互动能力、与家属的沟通能力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询问患儿是否便秘,可以换成:解大便时需要很大的力气,还是很快就解好了,拉出来的便便稀巴烂的,还是水样的,还是像香蕉样成条状的,这样的话患儿很容易理解。在患儿体格检查时,可以跟患儿互动,转移患儿注意力,使其放松,积极配合。患儿生病,家属心情比较急躁,学生通过临床不断的跟诊,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患儿家属的当时的心情,不急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儿及家属排忧解难,心平气和的沟通。这样既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又能让患儿信任医生,彼此增加信任感,减少医患矛盾。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被激发出来,临床实践操作又将基础理论知识调动起来的,这样既锻炼了临床思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亦能在临床跟诊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通过不断的学习,再实践,形成学习-实践-学习-实践这种模式。本研究表明多种教学模式转换的方法可用于学术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

猜你喜欢
儿科学分组讨论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