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与磷钾肥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

2022-11-07 06:43李秀芬朱建军高照亮李水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萼片磷酸二氢钾冠幅

李秀芬, 朱建军, 高照亮, 李水根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林木果树研究所, 上海 201403)

玫瑰茄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别名洛神花、芙蓉茄、苏丹茶,原产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为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 m,花单生于叶腋,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 cm,花期夏秋间。花萼和小苞片肉质、味酸,常用以制果酱,茎皮纤维供搓绳索用。玫瑰茄富含VC,不仅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利尿、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压和刺激肠壁蠕动的药用功效,还是极好的美化环境观赏植物,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经济植物[1]。玫瑰茄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引入福建漳浦,大面积种植成功后,成为玫瑰茄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2],现已在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四川、江西等地引种栽培[3-5]。

随着玫瑰茄的开发利用,现主要用于保健饮料和玫瑰茄红色素的提取。从玫瑰茄萼片中提取的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压等重要生物活性[6],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在食品及药妆行业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7],也是一种待开发的抗慢性代谢疾病的药用植物[8]。另外,玫瑰茄病虫害少,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可作为荒山荒滩的先锋作物进行种植,也是无公害有机栽培的良好作物[9-10]。因其喜温怕寒的特性,此前在上海地区鲜有种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从2011年开始引进试种,玫瑰茄在上海生长发育良好,基本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玫瑰茄单位面积的产量,对其施肥措施进行研究。氮肥和磷钾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探讨其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对于指导玫瑰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玫瑰茄种苗播种日期为5月25日,株行距70 cm×90 cm。尿素(总氮≥46%,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磷酸二氢钾(P2O5≥52%,K2O≥34%,四川省什邡市华蓉化工有限公司)。

1.2 方法

试验于2021年8月17日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奉浦院区苗圃进行,设3个处理:T1为尿素10 g,T2为磷酸二氢钾10 g,以不施肥为空白对照(CK),每处理6株,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隔1周调查玫瑰茄的株高,用SPAD 502叶绿素仪测定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调查开花状况,在开花盛期测量花径;生长中期和后期各调查冠幅1次,调查结果的数量及花萼干鲜重。数据采用DPS v6.55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处理对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玫瑰茄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对土壤肥力非常敏感。由表1可知,氮肥对玫瑰茄叶绿素的影响最为显著。施肥后1周(8月24日),T1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T2和对照,且一直维持到第6周(9月29日);在第7周(10月6日)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此时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T2处理对玫瑰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不大,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2.2 施肥处理对生长的影响

2.2.1 株高

施肥后隔周进行株高的调查。如图1所示,不同处理的玫瑰茄的株高生长趋势一致。8月25日前,玫瑰茄的株高生长较缓慢;8月25日至9月29日有一个快速生长期,然后生长变缓。玫瑰茄施肥后,4周内各处理玫瑰茄株高差别不大;第5周开始,T1的株高优于T2和对照,但差别不大;T2与对照的株高生长趋势一致,未表现出促进作用。

图1 不同施肥处理对株高的影响

2.2.2 冠幅

分别于9月22日和10月28日取南北和东西样本平均值进行冠幅测量。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处理对玫瑰茄冠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9月22日,T1处理的玫瑰茄冠幅极显著高于T2和对照;10月28日,T1处理的玫瑰茄冠幅极显著高于T2,显著高于对照。T2有使玫瑰茄冠幅变小的作用,但相比对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高冠比方面,T1的高冠比最小,9月22日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10月28日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尿素处理的玫瑰茄后期株高生长加快,使高冠比增加。10月28日的高冠比以T2最高,极显著高于T1和对照。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冠幅的影响

2.3 施肥处理对开花结果的影响

2.3.1 开花进程和花径

玫瑰茄9月9日始花,上午开花,下午凋落,日均开花数如图2所示。开花期主要集中在9月15日至10月5日,不同处理的玫瑰茄开花进程一致,T1的日开花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以盛花期9月27日测得开花直径(图3)为例,T1的开花直径显著大于其他2个处理,说明氮肥不仅能显著增加玫瑰茄的开花数,也能使玫瑰茄花径增大,而T2对玫瑰茄的开花数和花径均没有促进作用。

图2 不同施肥处理单日开花数随时间的变化

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2 结果和萼片产量

于10月25日对玫瑰茄结果数进行调查,10月27日采集玫瑰茄果实进行称重。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间结果数差异明显,以T1处理的单株结果数最多,平均每株结果68个,是对照的近2倍,说明氮肥能显著增加玫瑰茄的结果数量。不同处理对玫瑰茄单果重和单朵萼片干鲜重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施肥对玫瑰茄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果数量上。氮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单株干萼片产量是对照的2.09倍,而T2对玫瑰茄的结果数量和萼片产量均没有促进作用。

表3 不同施肥处理玫瑰茄结果数及果实与萼片重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玫瑰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冠幅及高冠比有不同影响,尿素处理能迅速而显著增加玫瑰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且能维持时间比较久;尿素处理的玫瑰茄的株高和冠幅都高于其他处理,且冠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磷酸二氢钾处理对玫瑰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未表现出促进作用,反而抑制了冠幅的增加,增加了高冠比。不同施肥处理对玫瑰茄开花进程没有影响,对玫瑰茄花径和开花数的影响较大。尿素处理使玫瑰茄的结果量增加1倍多,在单果重和萼片干鲜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能显著增加玫瑰茄萼片的产量。

在实际生产中,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除了与单株产量有关外,还与单位面积的株数有关。本研究采用的株行距较大,因此,施氮肥导致冠幅增大,而单位面积产量并未受到影响。但如果株行距小的话,冠幅增加会影响到叶片的光照,氮肥的增产效果会受影响。而本试验由于密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照和磷酸二氢钾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所以,在生产中,如果不施肥,可考虑加大播种密度,即薄地宜密,沃地宜疏[11]。

磷酸二氢钾处理对玫瑰茄的各项指标影响不大,未收到增产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土壤中的磷钾元素足以满足玫瑰茄的生长所需,或是试验正值玫瑰茄的营养生长旺盛期,而磷钾肥有利于植物开花结果,故施肥时间不合适;同时,玫瑰茄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受日照时间的影响较大。所以,磷酸二氢钾处理可能在玫瑰茄初花期使用效果较好,具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萼片磷酸二氢钾冠幅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超常量磷酸二氢钾对温室番茄控旺效果的研究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峨眉含笑
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你会用吗?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系1. 征镒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亚组3. 高翠雀花亚组 Subsect. E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