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2022-11-08 09:56虞志坚
湖北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虞志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概念,精辟阐述了它的深刻内涵,准确揭示了它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源头地位,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又是红色传统的切实体现,更是红色基因的生动反映。传承革命文化、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担时代使命,进而“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凝练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并将其视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根本属性、思想基因、理论特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认真研究、深刻领悟、积极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是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基本前提。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灵魂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贯穿伟大建党精神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充分彰显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来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着眼于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利益,勇于探索真理,正确运用真理,积极践行真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不断认识真理、运用真理的社会实践中,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真理性。追求和践行真理是人生的最高理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想信念为人们提供了真理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理论的高度自觉和理性的深刻认同之上,但不会止步于真理的认识,因为坚定理想信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追求。坚定理想信念自始至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兴党强党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懈筑牢理想信念的历史,更是一部始终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基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构建起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立场。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顺应了历史发展大势,有力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过程,就是他们实现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过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大旗,带领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谱写了中共党史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壮美篇章。中国共产党坚持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担当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彰显了党的宗旨与民族命运的内在一致性,形成了滋养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沃土。着眼于宏阔的历史视野,以历史发展的基轴为线索,把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百年历程置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境遇中,可以清晰地观照其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脉络。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本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本色。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入党誓词就要求党员“牺牲个人,努力革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出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革命年代,面对万分险恶的客观环境和异常残酷的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就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实践本色的最好诠释。据组织与民政部门统计,在28年的民主革命中,“我们党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根本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实现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而付出了如此惨重牺牲的政党。在一百年的亮丽奋斗史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冲锋在前、顽强拼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舍生取义的革命先烈、一批又一批不屈不挠的英雄人物、一批又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本色。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旨归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完全是相融相通的。对党忠诚要求党员干部强化组织意识,对党组织具有稳定的情感态度、持久的责任意识、坚定的拥护行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对党忠诚要求党员干部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对党忠诚要求党员干部以对党的章程、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忠于职守,忠于党的事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党忠诚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忠诚于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在党员干部的忠诚体系中,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负人民是立党的初心,忠诚于党就是不负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价值旨归维度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层层递进、相互融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追求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意志、牺牲精神提出了相当高的标准,要求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随时做好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准备。只有从思想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内心深处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能铸就铮铮铁骨,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其科学内涵随着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历程的持续推进而不断丰富,百年来不断拓展和升华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就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二、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性、启迪性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烈呼唤。

(一)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主渠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题。“三进”工作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又要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百年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因此,全面、深入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会、切实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我们应当从高度的政治站位来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中的非凡意义,切实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性问题的精准回答。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发展大势,认清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伟大梦想的实现添砖加瓦。在立德树人的旗帜下,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正确而坚定地站稳政治立场。

(二)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的客观需要

理想引领方向,信念决定道路。在中共党史上,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英勇奋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雄气概、“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铿锵誓言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层面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雨露滋润大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芒闪耀环球。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先进模范都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楷模。这些楷模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的动力源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以此引导他们“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总体上是正确的、坚定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方面做得还不够,导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推崇政治理想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脱节、敬仰道德理想但知与行难统一、注重职业理想但无法坚持脚踏实地、追求生活理想但不能做到安贫乐道等等。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一旦出现动摇、滑坡,“四个自信”的根基就不会牢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入最大危险。因此,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的客观需要。

(三)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依托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党史观、错误历史观的必然产物。有破才有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要前提。海量信息中的错误观念及多元化思潮借助新兴媒介的商业逻辑导向和商业模式运行在网络平台迅速蔓延,使得历史虚无主义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产生思想误导,给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正确历史观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强烈冲击,必须把充分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党史案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校园文化、大学生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明是非、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让大学生在感悟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点燃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火炬,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有助于在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基础上,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帮助他们形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正确党史观。

(四)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生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砥砺前行,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武装起来的思想武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着眼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素,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不断优化、要素更加科学、质量持续提升。及时有效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深受伟大建党精神浸润的鲜活事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提供与新时代新实践同频共振的思想动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在革命年代激励着青年群体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而英勇斗争,在和平时期鼓舞着青年群体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新时代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内容上的创新发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要素的不断优化,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含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新时代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追梦人的主力军、新征程上圆梦人的生力军,必须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坚定践行者。要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筑牢大学生信仰之基、铸就大学生爱国之魂,就必须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新兴媒介、社会实践等维度入手,引导他们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形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引导力

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归根结底是要引导大学生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融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讲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即将“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在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融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融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告诉大学生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综合采取探究式的专题讲授、互动式的课堂谈论、启发式的视频播放、体验式的实地参观等方法进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作为教学重点,以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事迹作为教学着力点,以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实践呈现出来的精神作为教学落脚点,以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影像等多媒体形式作为教学载体,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变成鲜活生动的教学呈现,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主阵地。再次,在教学资源上,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积极建设高校思政课“伟大建党精神”专题网络资源库,建设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打造“伟大建党精神”专题课程资源共享联盟,开发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自主学习、专题辅导于一体的“伟大建党精神”专题网络教学平台。

(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催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渗透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导向作用,影响、改造和创新了校园文化,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互动有利于整合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格调高雅、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这突出强调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为此,我们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例如,在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邀请纪念馆、博物馆前往校园开展有关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红色书籍、资料、图片、革命烈士遗迹的展览;抗战主题歌剧、话剧、舞蹈剧汇演等,并现场告诉大学生,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关头,中国共产党深知民众的苦难、痛感民族危机的深重,“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举行爱国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举行建党百年影片展、摄影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植入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元素。

(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兴媒介,利用网络空间的时代感,塑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常怀为国之心、常行为民之举,才具有广泛的号召力、非凡的凝聚力和坚强的战斗力。对于大学生这类属于“网络原住民”的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而应当借助新兴媒介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随着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以网络媒介、数字媒介等为载体的新兴媒介借助微博、QQ、微信、抖音、公众号等社交平台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与观念。刷朋友圈、观看微电影、浏览好友空间、阅读数字报刊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更偏好在网上获取信息、发表看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强化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增强大学生的鉴别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方式与“键对键”的新型教育方式相结合,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而正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在网上及时发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响亮声音,有效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资源,必须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采用当代大学生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兴媒介,真正提升新兴媒介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力,能够增强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本校网络教学平台,将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音频、视频、图片融入教学资源系统中,利用传播力广、渗透力强的网络教育,使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高校思政教研室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辟伟大建党精神论坛,设置红色文化专栏,同时创新互动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已经开通师生留言、讨论等功能的微博、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来传播伟大建党精神,平台管理者可以把彰显主流意识形态、语言简洁明快活泼的留言与帖子推荐为精彩发言或置顶,形成良性互动,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发挥外化于行的有效性,强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扎实的理论引领力、强大的实践指导力、深刻的现实解释力。为了彰显伟大斗争精神的磅礴伟力,必须将其落到实处。只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感,才能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必须精心设计主题、明确实践要求、细化实践方案、做好宣传动员、确保全员参与、达成实践目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感悟建党精神的伟大;在社会实践结束后,要让大学生在汇报会上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参与伟大建党精神学习实践的体会。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影响力。如可以利用暑期组织大学生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寻生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遗迹。在学习实践中,可以耳濡目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全景:在整齐有序、庄重严谨的中共一大展厅内,毛泽东意气风发、慷慨陈词,李达会心微笑、意表赞同,董必武侧耳倾听、眼神坚毅,这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蜡像凸显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灵魂;观看汪寿华、王孝和、郑覆他、李白等烈士的遗书、遗物和日记,感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元素;观看短视频《追梦》,聆听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幼稚走向成熟,领导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中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波澜壮阔历程,感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旨归;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开天辟地”单元,身临其境地纵观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感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在类似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专家讲解、现场聆听、相互讨论、个人思悟,促使大学生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人民的正确选择”,广泛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倍加珍惜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而把伟大建党精神外化于行,自觉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必须通过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做到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以梦为马;脚踏实地,勇担时代重任,乐于奉献;开拓进取,锤炼过硬本领,不负韶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猜你喜欢
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小画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