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轨道交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2-11-09 08:26张治国王茹玉
山西青年 2022年2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用型教学质量

张治国 王茹玉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在面对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新产品的培训学习时,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将知识运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解决碰到的难题,服务与生产运营实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既区分于传统的学术型高等教育,也区分于高等职业教育,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因此不能按照普通高校或者职业技术学院的方式进行培养。那么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呢,如何提高培养的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综合素质,是目前民办教育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交通的发展尤其迅速,国家不断推进铁路、高铁、城轨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在提升,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交通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和社会交往越来越紧密,资源、人口等生产力布局越来越清晰,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现代化水平等不断提高。随着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因此,加快建设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促进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高等院校当务之急。[1]因此,大量的民办院校开设或增加轨道类相关专业,以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由于各个院校办学的历史、实力、师资等各方面参差不齐,部分轨道交通类专业是新兴专业,可参考对象匮乏,可借鉴的经验不足,相互之间交流较少,部分高校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拒绝参观学习等,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良莠不齐。而轨道交通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相关技术掌握全面的高级人才。因此,如何整体提高轨道交通类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就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原因。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一)坚持立德树人,思政引领,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按“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着力打造三全育人格局的过程中,认真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把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推进《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增强课程思政亲和力以及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20门思政示范引领课的立项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

(二)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根据自身专业布局和特色确定新工科的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深入开展专业改造和内涵提升,打造优势特色专业。主动适应高铁新技术和智能制造新业态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等融入课程体系,优化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新工科内涵,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实际,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升级改造,并提升实践平台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实现培养“知识—素养—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借助“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平台,实施“四融合”“五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图1所示。学校与中兴通讯合作建设了“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形成有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与宁波地铁、杭港地铁、港铁深圳等公司签署订单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校企共同重构课程体系,互补实践平台,融合师资队伍以及创新实践模式,实现“四融合”“五合作”,全面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水平。各专业充分发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车侠众创空间”、开放和创新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学习课堂、实践课堂和文化课堂等方面的全方位育人水平。

图1 产教学研示意图

(四)贯彻OBE理念,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构建周期性的多维协同评价与多级反馈体系,如图2所示。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质量立校,制定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发挥“PDCA”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导学服务、校园延展体系,形成教师追求学习质量、学生关注学习体验、管理重视学习效果的质量文化氛围。[2]

图2 闭环的多维协同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三、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论述和研究以下方面:

(一)加强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相关规定,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调研,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实力,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轨道专业或专业方向,合理确定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人为本,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统一,贯彻新工科理念,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能力的培养,彰显人才培养方案的个性化以及创新特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围绕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科的专业发展两者紧密结合。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科研成果向课程数字资源、教学内容的及时转化。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植入企业实务课程和培训课程,把企业优质资源引入专业培养计划,吸纳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人才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人才储备基地。

(六)强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和中老年教师的示范带头人作用,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熟练、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七)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及时更新实验的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三性实验项目。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创新能力。

(八)推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

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大力推进考试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改革,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将学生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读书心得、实践方案、创意设计、课题研究等方面纳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范围。通过推动考试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九)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行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举行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开展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形成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十)落实企业培养主体责任

大型轨道交通企业及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自有设备、设施、场地、师资和技术力量,在自主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筹备建设的学校教师提供培训服务。

四、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院—系—师—生”四维协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

构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全员评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如图3所示。在校院监督、系内协同、教师互听和学生评价四个维度上,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管控;设立实践环节检查、督导随机听课、教学质量检查、学生评教、考场巡查、课程小结、成绩分析、试卷检查、毕设复核等9个环节,实现师生动态信息跟踪及网上互动管理。

图3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二)“监督—评价—反馈—改进”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修订机制

健全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评价机制,实施质量监督、师生互动、教师自检及教师间互检互助,形成教学全周期的反馈闭环,优化教学方案,不断“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评价、评奖评优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学工作积极性。

(三)“校内外互动”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

定期开展培养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与反馈;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完成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等,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监督—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教学工作日益规范,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很多地铁企业将该专业作为选才主专业,杭州地铁公司授予学校轨道交通类专业“最佳人才培养奖”。

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民办本科高校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保证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及质量。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应用型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