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旧立新在这里发生西浦建筑系首创街道展览,与古城进行有趣对话

2022-11-09 08:34邹孝听通讯员钱懿
现代苏州 2022年20期
关键词:建筑系东升亭子

记者 邹孝听 通讯员 钱懿

究竟怎样才能让古老的街道焕发新的可能,值得每个人好好思考。

我是谁?我在哪?我来自何方?在苏州的东升里,来往的路人纷纷在一幅巨大的海报前驻足。原来这里在举办一场有趣的建筑艺术展览,由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杂志《归格》团队策划和设计的“在何方·去故乡”展,通过建筑艺术装置,与苏州古城及其居民和游客进行有趣的互动和对话,让这些古老的街道产生新的可能性、焕发新的活力。

“发呆亭”是西浦团队在东升里搭建的第一个装置。西浦建筑系副教授韩佳纹是此次展览的发起人,她在2022年初第一次来到东升里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东升里文化艺术长廊有很多人来打卡,但无论对于游客还是周边居民来说,却似乎缺少合适的室外停留场所。

在她眼里,东升里其实是一个艺术街区。“我希望在街道中找到特定的‘穴位’进行进一步的空间性‘针灸’,让整个街区形成更强的互动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应该有个地方让人能坐下来欣赏这条充满艺术气息的街巷。”

负责亭子设计深化和施工的建筑系大四学生王翌旸说:“这个亭子的设计初衷是从人的尺度出发,诱发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我们的设计深化和材料处理都围绕着人的需求,我希望它能够给东升里附近的居民和游客一个聊天、放松的空间。”

为了减少现场施工对于周围邻居的打扰,西浦团队首先在土木工程系的实验室里搭建起了亭子,完成打磨、刷漆,再把亭子全部拆卸装车,运送到东升里文化艺术长廊进行重新拼装。

除了“发呆亭”之外,现场还搭建了五处有趣的互动装置。颇有意思的是,这些装置由西浦团队在2022年期间所撰写和发表的文本内容转化而来,包含了团队对于城市更新策略的深度思考。他们希望唤起人们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反思:谁将对我们城市的未来做出选择?建筑师?规划师?或者我们自己?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以自己建筑学的背景,让一种新的空间类型随着展览而介入城市,但不会在苏州古城的街道中显得突兀。希望这些装置成为社区生活的新容器,也让前来打卡的人们能够有片刻的时间脱离周围快速流动的人群。”从今年夏天开始全程参与策展、设计、施工的建筑系四年级同学廖梓汀说:“这个展览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非常有趣和具有挑战的尝试。在策展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与东升里的连接逐渐紧密,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相互牵绊、合作、创造。于我而言,策展的过程或许也是一场自我的展览。”

西浦设计学院院长康斯坦丁诺斯·帕帕迪基斯(Konstantinos Papadikis)表示,设计学院一直在尝试和苏州当地的社区进行交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他说:“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角的未来设计师,为社会和社区创造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这次展览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建筑系东升亭子
大树亭子
某型电动汽车的车身柱碰结构设计
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收获
超级头脑训练营(1)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把“亭子”随身携带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为什么在要9月1日前后开学?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