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社会和谐稳定 护百姓安居乐业

2022-11-10 01:38本刊评论员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18期
关键词:着力基层群众

文/本刊评论员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保障,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社会治理水平,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全面部署,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指明了方向。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着力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党的领导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前提、根本推动和根本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把社会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牢强基导向,坚持政治引领,压实压紧责任,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确保基层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多走到群众中间,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注重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和“最恨最怨最烦”问题抓起,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感受到党每时每刻都在身边。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发自内心地为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成事,更加注重工作温度,加强对特殊群体关心关爱。

社会治理点多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早发现”上下功夫,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做实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网格运行机制,确保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走;压实属地属事责任,主动发现风险隐患,着力解决具体问题。要着力在“早处置”上下功夫,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科学预判、有效化解风险、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真正做到保社会和谐稳定、护百姓安居乐业。

猜你喜欢
着力基层群众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茶花
2016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创新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