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的情感表达在数字媒体传播中的应用

2022-11-10 01:16章冰心浙江理工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20期
关键词:插画大众数字

章冰心(浙江理工大学)

一、数字时代下的插画创作

数字时代下,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人们可以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迅速地获取大量所需的信息。数字媒介和数字平台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深,插画创作因为数字媒体的应用,可以在第一时间提取社会共性与社会情感,通过视觉符号的组合来强化社会情绪,并在第一时间传递感受,引起共鸣。

(一)读图时代的来临

当下的社会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一种表现形式,而是进入一个图文结合或者是图像与影像相融合的时代。成乔明在《艺术市场学论纲》一文中提出,形成读图时代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一是图片、影像远比文字生动、有趣;二是电子屏幕化的阅读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和触觉体验;三是读图节省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四是明星制的运作加速了文学图像化;五是个性化的文字表现催生了多元视觉文学的泛滥。图片相较于文字而言,打破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体系下人们的交流障碍,形成一种更为直观的通用语言。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平台的多元化以及信息获取的逐渐便利,无形中加速了读文时代的瓦解。插画作为一种能够表达创作者自身情感投射的表现方式,也因为数字媒体技术和平台的加持之下,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二)数字时代下插画创作者的新标准

数字时代媒体和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插画创作形式的多样化,也对创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插画创作者除了需要顺利完成传统的插画创作,也需要对数字技术有更多的了解。例如,数字插画就是运用了数位板、电脑机绘等形式来创作。另外,视觉的呈现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纸媒,而是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和呈现方式。像是3D 展陈以及数字交互影像,这种融合了不同技术手段的传播形式也对插画创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插画在历史发展中,长久以来都被视作是穿插在文字内容中,充当帮助读者理解文字内容的辅助形象而出现的。但插画发展到今天,它已不再只是文字时代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装饰,它发挥了更多的作用。插画能够让创作者通过相对便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个人情感和独特想法,是和读者之间进行情感沟通的一种媒介。经常可以在市场上看到很多插画作品,它除了实现创作者的艺术表达之外,还可以反映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其可以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人们内心世界的交流,通过插画中的构图、色彩引导读者感受到创作者的意图和情绪。所以,因为插画的这一特质,插画创作者也需要有个人的审美和创造力,除了表达内容和情感之外,更需要用作品担负起社会责任,也是古人常提到的“文以载道”。

(三)数字时代下新的大众需求

数字时代下,大众的心理需求也在发生着转变,这种转变也伴随着时代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而变化。其中,大众的审美需求变化最大,大众对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当下想要让作品实现“共鸣”,就必须让作品和大众对话。德国实验心理学家罗伯特·费舍尔提出的“移情”概念,即受众在被作品吸引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所以大众的心理也会影响到作品的呈现。这个时候插画无疑可以充当“桥梁”的作用,在传达的过程中,影响大众并产生互动,留下内容印象。当下社会情绪多集中在以幸福、开心、好奇等为主的正面情绪和以不安、焦虑、急躁等为主的负面情绪中,并且这两种看似相互对抗的情绪面向还会产生复杂的交织作用。因此,如今大众所需要的视觉呈现也不会只是一种刻板、单一的形态,而是多角度的,可以实现“共鸣”并且具有成长性,可以不断被社会文化滋养,会持续输出社会价值的视觉形态。例如,“后浪”这一社会热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刘斧编撰的《青琐高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一直以来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之后在2020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网络平台上的一则短视频《后浪》上线,视频中演员何冰慷慨讲述,以“后浪”称呼当代青年,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许,引起各界广泛热议,“后浪”一词被重新定义。网友们更是创造了一系列对应的插画形象,使得“后浪”由一个简单的词语再创作构成了一个相对具象的文化形态。借此不难发现大众需要的是将内容外化成更直观的视觉形象,通过向外的艺术表达,来记录、呼吁这一阶段的社会问题,多一种疏导和了解社会情绪的方法,帮助大众从内部调节复杂情绪。

二、数字媒体传播中的插画形态分析

(一)静态插画

静态插画主要依靠实体或虚拟的呈现形式,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往往都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进而让读者感受到区别于现实的形象。而当下,创作者多通过加入数字技术来进行尝试。例如,法国艺术家朱利安·帕考的插画作品(如图1 所示)。他采用数字拼贴的形式,使用电脑来进行创作,而不是传统的剪刀、胶水。他通过收集、处理和拼贴老照片和旧图像来完成他所创造的异度空间,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区别于现实的奇幻体验。这种全新的创造形式是在电脑软件和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才得以完成的。另外,像是数字绘本和数字作品,他们本身的创作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传播的媒介由纸媒扩展到了多平台的形式,读者可以通过数字产品或者线上平台来阅读作品,这也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无疑静态插画可以结合数字技术,在让作品能够给读者产生更直接的印象、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创作者突破了时空的约束,能够用数字媒体来更自由、直接地进行表达。

图1 朱利安·帕考为Creutz&Partners创作的插画作品《Bull and Bear.》(来源:搜狐)

(二)动态插画

动态插画相较于静态插画,最大的区别是内容和形式的更加多样。它可以在创作中加入更多的元素,像是故事情节、形体语言等。动态插画的表现更多元化,也更能够表达创作者的个人色彩,使视觉感受更加丰富。数字时代下,信息快速更迭也加速了动态插画的发展。例如,日常中经常看到的页面加载动画以及GIF 动图,除了表达创作者的意图之外,其在当下也适配日常生活,具有共情性。像是故宫博物院针对《雍正行乐图》所创作的动态画,画面中的雍正化身各种角色,比如弹琴的高士、采菊东篱的陶渊明、独钓寒江的老渔翁、戴着假发的西洋人等。举手投足间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雍正,并勾起我们的兴趣,进而了解古画背后的故事。这种互动形式也在动态表情包中有所应用,像人们所使用的各大通信软件中,动态表情包往往可以代替文字,甚至能够表达文字所描绘不了的情绪。动态插画的应用除了表达当下社会的某种生活态度之外,也是一种具体社会情感的集中性释放。这就是动态插画的直观特征——运动性所赋予的,它恰好能够引起视觉注意,让受众被动吸引,产生多角度的情感体验。

三、插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阿尔伯特阿莱西认为,设计从来都不应该是因袭守旧或者根本不能鼓舞人心的,相反它应该能为工业带来创造性的发展。一项设计是否优秀,不能仅以技术、功能和市场来评价,一项真正的设计必须有一种感觉上的漂移,它必须能转换情感,唤醒记忆,让人尖叫,充满反叛……它必须要非常感性,以至于让我们感觉好像过着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活。换句或说,它必须是充满诗意的。

(一)插画中色的情感表达

视觉上,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内涵,而我们身为一种视觉动物,本身对颜色的运用也十分敏感。强烈、高饱和度的颜色通常会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低饱和度的颜色则可以传达出一种温和、自然的感受。好的创作者通常会在创作的同时围绕创作意图来选取色彩,感受不同色彩所呼应的象征以及背后基调。例如,英国插画家多萝西·M·惠勒的插画作品(如图2、图3、图4 所示),她创作的形式多以儿童读物插画为主,选用较为明快、鲜亮的颜色,她的用色也更加大胆,有着强烈的色彩对比。因此,色彩的搭配对插画有着重要作用,合理的搭配颜色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情感,营造不同的视觉氛围。

图2 多萝西·M·惠勒水彩插画作品《English Nursery Rhymes》部分插图1(来源:小红书)

图3 多萝西·M·惠勒水彩插画作品《English Nursery Rhymes》部分插图2(来源:小红书)

图4 多萝西·M·惠勒水彩插画作品《English Nursery Rhymes》部分插图3(来源:小红书)

(二)插画中形的情感表达

插画中形的设计不仅仅体现着事物的具象形态,也体现着事物的抽象形态。插画中创作者往往会加以提炼创作对象的特征,并进行适度的夸张,在能够备受众正确识别的同时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真切地感动大众。例如,迪士尼中的角色形象,往往会在基于事物本来面貌的同时,夸大他的特点,让观众留下印象,并更好地进行主线故事的展开。《美女与野兽》中,王子的仆从卢米亚和葛士华因为收到诅咒,被施咒成了一个蜡烛和闹钟。但全年龄段的观众都可以准确地分辨他们,并且从蜡烛和闹钟的形态变化来感受他们的喜和怒。

(三)插画中意的情感表达

意的表达是插画设计中的精髓。意不仅是插画中的意识流露,也是插画中的审美体现,是插画中形和色的集中展示,插画中的风格表现就是意的一种表达。创作者在把握作品的基本风格方向时,需要将自己的个性与大众的视觉心理相结合,使作品在具备了群体性和风格特点的同时,张扬作品本身的个性,来完成内容上的情感交流。而意在插画中的情感表达,还在于“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视觉表述,创作者可以通过插画的创作手段来将作品中的意与大众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四、插画的情感表达对数字媒体传播的影响

数字时代,数字媒体传播需要迎合大众新的需求和大众消费文化的变化。大众消费文化中有着明显文化形态的就是感性消费,感性消费是以消费者的情感活动为主题,大众的需求也以一切的情感活动为出发点来追求情感价值。而我们在追求这种没有具体法则的体验时,无疑会被带入一个真空的、可以自由感知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这种空间是多面相的,会提供大众多维度的情感价值。

插画作为当下数字传播中的一种热门的图像传播形式,用视觉感受打动着大众,丰富着大众的情感视觉,也迎合了商品经济,促进大众进行感性消费。它在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同时,通过色彩、形态、风格、氛围、手法、意境以及题材角度来把控着情感输出,也就必然会造成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一)插画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引导审美和塑造大众情感需求

插画在数字媒体传播中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借由大众的感性消费来引导和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让大众通过插画作品和插画在数字平台中的应用,来提升个人审美。这种审美除了视觉上的审美能力也是对内容的审美,我们常看到的插画借由视觉来进行对内容的包装,让内容的表达更加直观也更加丰富。除此之外,插画也可以塑造大众的情感需求,插画的各要素都在配合着实现大众的情感交流,每一件成功的插画作品,其内核都是能够恰当的激起大众情绪,并有的放矢地将这种情绪运转,完成落地。

(二)插画所引起的负面影响:意义亏空和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是商品经济所引发的一种负面情绪。而插画虽然在历史发展中,都被认为是穿插在文字内容中起到帮助理解的一种辅助。但时至今日,插画的影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绝不仅仅是辅助图像,更是将情绪、观念外化成视觉表现的一种手段。所以,插画也将当下社会的价值真空所引发的无聊情绪、享乐主义进行记录和传达,直接引起了泛娱乐化的盛行。例如,一些大型消费活动都会采用商业插画或者动态插画来表达内容信息,通过抽象的视觉符号和装饰性风格来进行填充,这也是近年来孟菲斯风格在商业插画领域盛行的一大原因。究其原因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试图让大众通过消费来规避意义亏空和价值缺失所导致的心理体验。

五、结束语

数字时代下,由于技术和手段的更新,受众和市场的需求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插画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适应着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大众的情感需要。市场上不同的插画风格、结合不同传达技术的插画形式,都在传达着想要表述的情感信息。新时代下的插画相较过去,时代特性和地域特性已经慢慢淡化,时空限制和风格限制也在不断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自由和多元的形式,这是传统形式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才得以实现的。但是不管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插画的独特魅力一直都在感染着大众,让大众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被插画的视觉和内容所吸引,通过插画感受创作者所描绘的奇异时空和美好未来,创作者也可以借此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思考。如今,插画创作已经更加趋于产业化,在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固守着插画的本质属性即内容和情感的传达,并进一步满足当下大众的更多需求。

猜你喜欢
插画大众数字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插画
答数字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数字看G20
何籽❘插画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