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1990年-2016年期刊发文数据的计量分析

2022-11-11 06:47游鑫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婚恋观学术论文发文

文/游鑫

一、资料统计与分析方法

1.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为了使统计结果更能反映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客观现实,本文以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网站为期刊源,检索了从1990年到2016年以“婚恋观”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以论文第一作者为“作者”信息来源收集资料,仅对有效数据进行计量学分析,部分缺失信息记为不详,最终计入统计学术论文共991篇。

2.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借助EXCEL、SPSS22.0等工具,对期刊的载文量、实证文章数量、引文量、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第一作者的年龄和职称分布等诸多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二、婚恋观研究现状的计量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1)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篇均占版稳步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对我国传统婚恋观产生了冲击,婚恋观念的变化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主题。根据统计显示,1990-2005年的发文量总计122篇,2006-2016年发文量为857篇,以“婚恋观”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篇均占版也在稳步增加。结果表明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篇均占幅在4页以上的占比35.72%。篇均占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2)实证类文献为主,并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刊载的婚恋观研究学术论文中理论类文章217篇,所占比21.9%,实证类文章774篇,所占比多达78.1%。实证类学术论文年均占比高于70%的年份有18年,占本研究总年份的三分之二。近年来,婚恋观研究注重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现有研究主要通过自制问卷或深度访谈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调查,但是目前缺少权威的、行之有效的测量工具,有待相关研究人员实证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引文量逐年递增。本文对现有婚恋观研究学术论文引用文献数量进行统计,表现为引文量不断增长,教育研究者日益注重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参考。本文共统计学术论文991篇,其中有引文的学术论文 905篇,平均引用8.81次,引文率91.32%。

(4)研究主题不断聚焦。关于婚恋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婚恋观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教育对策。通过研究主题的结构图中,可以发现婚恋观研究主题不断聚焦,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婚恋观现状的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婚恋观变迁的原因,进而提出婚恋观教育对策,总体而言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5)研究对象的计量分析。数据表明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量最多,有423篇,占比42.68%,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婚恋观。由于性别差异等的影响,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男性大学生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看法有显著差异,现有研究缺乏对女性的婚恋观研究。

2.地缘因素分析

(1)发文量在区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婚恋观研究的期刊发文量在地理区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发表的婚恋观研究学术论文共计440篇,占比44.40% ;中部地区为393篇,占39.66%;西部地区为158篇,占15.94%。发文量位居前三的是北京、河北、山东,共发文271篇。发文量位居后五位的地区共发文26篇,不同地区间发文量的差距悬殊较大。一方面,期刊所在单位密集的省份有利于期刊的发表;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观念较为现代和开放。

(2)发文作者单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结果显示我国现有婚恋观研究的学者所在单位在地理区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单位的学者发表的婚恋观研究学术论文共计464篇 ,占 66.26% ;中部地区为406篇,占20.86%;西部地区为160篇,占 10.87%。对照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统计表发现,高等学校分布多的地区发文量也相对较多,如江苏、广东和湖北等。

(3)作者单位和发文单位所在地区一致对于作者发文有优势。根据对期刊出版单位所在地和和作者单位所在地相同的发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作者单位所在地与出版单位所在地相同的文献有213篇,占比21.49%,即作者单位和发文单位所在地区一致对于作者发文有优势。

3.不同类型单位的发文情况分析

(1)本科高校占比最大,发文单位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结果分析表明,本科高校是婚恋观研究的中流砥柱,发文最多,共计703篇,所占比71%。高职高专和科研院所也是婚恋观研究的一股重要力量,此外,各省市党委、团委、各大医院、编辑部等单位也在关注婚恋观问题,这反映出婚恋观研究主体多样化,以高校教师、研究生为主,其它机构成员逐渐聚焦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这一主体。

(2)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学院。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发现,现在婚恋观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和心理学院或心理研究咨询中心,共发文314篇,占总发文量31.69%,接近三分之一,其它单位虽然也有所涉及,但是较为分散。

4.发文作者的个人特征

(1)作者年龄分布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成果数逐渐增加,在 35~45岁这个峰值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之后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剔除年龄缺省的作者,最终统计出作者总数为725人次。其中,年龄最小的为 21 岁,最大的为83岁,35-45岁的作者有276人,占比38.07%,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中流砥柱。从作者的年龄结构分布来看,婚恋观研究队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活力。

(2)作者职称。本研究对991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剔除年龄缺省的作者,最终统计出作者总数为847人次。正高级职称作者共165人,占19.48%;副高级职称作者共192人,占22.67%;中级职称作者共138人,占 16.29%;初级职称作者共84人,占9.92%;整体分布合理。

三、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以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几大网站为期刊源,对1990年到2016年的所有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婚恋观研究快速发展,发文量在2005年以后加速增加,其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逐年增加

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能够反映出他们的价值观取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中国未来婚姻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非常重大影响。现有的婚恋观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逐年增加,且增速较快,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在发展中不断精细化,以性别为分类标准,对于女大学生的特征研究越来越精确和科学。

2.婚恋观研究采用实证方法的期刊论文逐年增长,但是缺乏有效研究工具,研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婚恋观研究对过程和方法的规范性要求日益增强,实证类学术论文数量逐渐增多,改变了以理论思辨为主的格局,还需加强实证方法在婚恋观研究上更为严谨及广泛的应用。

目前,实证研究方法多数以自制问卷进行小范围的发放来获得数据,或是以质性研究的访谈为主,缺乏准确性和普遍适用性。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已有成熟的问卷,可以加以借鉴,但因以文化差异为轴承,形成适合中国人的婚恋观调查问卷。

3.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研究的系统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研究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大多数的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其原因和对策方面的研究没有太多涉及。应把大学生婚恋观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的、独立的社会问题加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相对应的策略探讨。

4.引文量逐年增长,但是缺乏对国外权威学术论文的应用参考

婚恋观研究的学术论文引文量逐年增加,表明了研究者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从侧面也体现出了婚恋观研究学术论文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婚恋观研究文献的外文文献引用极少,缺乏对国外权威期刊的借鉴和参考。及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有助于较为迅速地把握最新的研究动向。

5.婚恋观研究的学者队伍以高级职称为主,作者队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婚恋观研究的发文作者以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为主,占有绝对优势。从整体上来看,作者队伍分布较为均匀,但是初级职称学者发文主要在省级期刊上,应该加强对于初级职称的提携和扶持,鼓励他们加强对于婚恋观研究。作者年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作者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为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6.不同类型发文单位呈现偏斜,加强各类机构对于婚恋观研究的关注度

婚恋观研究发文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布虽然较广,但分布不均,本科高校发文最多,高职高专发文占比小,学术性有待加强,研究积极性有待提高。科研院所和其它机构的发文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婚恋观念的需求的不断增大,应加强各大机构对婚恋观的研究。

猜你喜欢
婚恋观学术论文发文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可行性研究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