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党建如何深度融入公司治理

2022-11-11 21:17主持人姚珏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2年6期

主持人 姚珏

企业的发展决策党组织参与不了,职工群众的心声企业高层了解不到……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民营企业党组织的“心病”,党员职工没有参与感和获得感,也反向制约着“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期圆桌会从民营企业党组织“有位”“有为”的角度,聚焦民营企业党建如何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邀请组织部门、企业等共同探讨、分享,提供民营企业党建深度融入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思考。

本期嘉宾:

福建省泉州市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办公室主任 李鹏锋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边永福

华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 林建一

Question A

近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轻管、重量轻质的现象仍未消除等。如何解决党组织话语权薄弱、企业治理机制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从法理上、制度上保障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有位”可循?

李鹏锋:

现行法规准则中,对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职责权限、发挥作用渠道等没有细化规定。有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反映,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底气不足”。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将党组织有机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中,提升党组织的地位和话语权。一是党建工作法定化。2017年来,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民营企业“党建入章”,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责定位,使党建工作法定化制度化,增强企业抓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向全国推广。全市共有1.2 万家“三有”民营企业完成“党建入章”,其中上市公司17家,南威软件集团是全国首家“党建入章”的上市民营企业。二是具体职责清单化。按照“企业主支持、党组织能承担、党员职工拥护”的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把行政、人事、工会等工作交由党组织负责,“一企一策”建立党组织职责清单。全市60%以上党组织在企业中承担一定职责。三是参与治理制度化。大力推行党组织班子与企业决策管理层“双向进入”、党组织负责人与工会主席“一肩挑”,建立健全党企联席会议、民主恳谈会等工作机制,推行党组织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事前论证、会上表达、会后通报”三步工作法,不断拓展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路径。

边永福:

让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有位”可循,一方面,要从顶层制度确立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我们以上市公司、规上企业、“双强六好”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把党建工作有关要求写入公司章程,让党组织作用发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步建立落实党组织前置研究程序,推动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人事安排、员工权益保障等重大决策前,认真听取党组织意见建议,确保党组织在企业中说话有分量、干事有平台。另一方面,要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奉化区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政策帮享、人才帮育、金融帮惠、市场帮需、困难帮解、党建帮强六方面内容,制定推广“锋领红帮”36条清单,通过上下联动、精准施策、协同推进、闭环服务,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如建立“双强六星”评价指标,组织开展“六星争创”亮晒比选,将党建发展指数与企业KPI指数挂钩,推动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林建一:

作为一家在浙江瑞安土生土长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华峰集团在1998 年就成立了企业党组织,后升格为集团党委。近年来,集团党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建工作融入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一是实行“党政联席”。深入贯彻“第一议题”制度,由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读物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企业科学决策、健康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二是推动“党建入章”。在2018年度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将“加强党建工作”明确写入公司章程,在制度层面引领全体党员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同步发布《巡视监察工作制度》《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办法》等6项党群工作标准,作为集团以及各外埠基地党群工作的执行依据。三是落地“党建考核”。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探索“党建入企业KPI 考核”,把“党群服务情况”“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等工作纳入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的管理考核,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Question B

民营企业的产权、经营自主权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能否有效融入公司治理,党组织书记是关键。如何确保党组织书记融入公司治理有能力、有职责、有渠道、有动力、有保障?

李鹏锋: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我们专门出台《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公司治理能力指导意见》,抓实“选、育、管、激”全链条,打造一支高素质“红领头雁”队伍。一是突出选优育强。按照“讲政治、爱企业、有能力、懂党建”标准,试行党组织书记任职前向县级两新工委备案,把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职工工作的优秀党员选拔为党组织书记,大力推动党员出资人、高管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市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民营企业党组织第一书记,推动297 名县(市、区)党员处级领导干部兼任315家民营企业党建指导员,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传帮带。遴选40多名优秀党组织书记、高校专家教授担任“先锋导师”,探索举办“党建+产业”专题培训班,每年对党组织书记开展一次集中轮训。二是强化政策赋能。持续开展“强党建促发展”联合行动,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与涉企部门对接机制,组建216支暖心助企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作用,使党组织书记成为对接落实惠企政策的桥梁。把党建工作情况作为企业评优评强、确定自主认定人才试点单位等重要评价指标,引导企业把党建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内容。三是推行职级管理。在福建省首创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职级管理激励办法,设置政治素质、党建实绩、群众公认度以及所在企业守法经营、安全生产等评分指标,统一评定5个职级,根据职级评定结果给予工作津贴、政治安排等差异化激励,评选一批“优秀红领头雁”“红领人才”,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全市共有2082 名党组织书记纳入职级管理,425 名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边永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非公企业这样较为特殊的环境里面,一名好的支部“带头人”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奉化区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建强党组织书记队伍:一是以能力提升促规范履职。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把懂经营、善管理、会协调的党员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通过示范教学培训、师徒结对培养、先进典型培树等方式,强化党建业务培训,提升党建工作能力,推动党的组织生活规范落实,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二是以双向互动促党企融合。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党组织书记纳入企业管理层序列,落实党组织书记与企业管理层双向列席会议、党企共学共商等制度,使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管理在各层级实现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罗蒙集团200家分公司,80%的负责人由党员高管担任;奥迪斯丹科技有限公司8个分厂,全部由党员担任厂长。三是以要素优化促激励保障。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党务工作者经费保障,推行党组织书记年度目标对标考核责任制,对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评,评定结果与评先评优、经费补助等挂钩。

林建一: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成效良莠,与党组织书记的作用发挥密不可分。近年来,华峰党委积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打好“赋能培养”“双向互通”“激励考核”等组合拳。一是强化“赋能培养”。开设“华峰党政校”,由党组织书记牵头,及时组织学习,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清思路、稳方向。今年以来,组织华峰讲堂6期,举办党群学习会45 场,参与学习党员职工达1 万余人次。二是强化“双向互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企业经营管理层与党员队伍双向进入,集团董事局主席任党委书记、总裁任党委副书记,各公司、各部门的“一把手”党员优先担任所在党组织书记,董事局常务董事以及公司中层以上管理队伍中党员占比均超过半数。三是强化“激励考核”。每年定期定额向各级党组织书记发放职务津贴,对党支部、党员等进行年度评优评先、考核激励;打通党群职务公开竞聘上岗(晋升)通道,落实“党群职务”挂钩“行政待遇”,把党群作为锻炼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主阵地。

Question C

党建引,发展行。强化民营企业党组织功能,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党建与发展目标共融、发展共谋的重要前提。在探索“因企制宜”,实现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可以分享交流的经验与做法?

李鹏锋:

我们始终把发挥实质作用、助推企业发展作为“党建入章”工作的落脚点,转化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发展优势。一是助力提高生产效率。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把党组织建到车间班组、党旗插在项目工地,设立543 个车间党支部(党小组)、1.1 万个红色先锋岗(责任区、技术攻关小组),搭建“二亮一比”“三诺”“为企业解难题、为职工办实事”等实践载体,组织党员职工建言献策7.5 万项。顺美集团党支部成立“逐梦冬奥”党员攻坚队,精心研发陶瓷类“冰墩墩”“雪容融”,产品上市后迅速走红,“一墩难求”。二是助力提升治理效能。总结推行党建融入公司治理“1533”工作机制,引导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管理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先进企业文化培育、职工队伍廉洁建设等5 项治理内容,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安踏公司党委、纪委牵头成立审计监察部,建立系统化反腐巡视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助力提增社会效益。强化政治引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慈善公益、共同富裕等中心工作,彰显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今年3 月泉州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民营企业党组织迅速组建1793支抗疫突击队,1.86万名党员职工奔赴所在村居(园区),开展志愿服务34.5 万人次。鸿星尔克集团党委第一时间为河南2021年暴雨灾害捐赠5000 万元物资,成为“网红企业”,荣获全国“诚信之星”。

边永福:

奉化区以提升党建效益为目标,在全区非公企业推广“效益党建十二条”,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融合互促。一是推动组织生活和企业日常管理的有机融合。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特点,以班组、车间为单位,灵活运用“车间学堂”“晨会微课”等载体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提升组织生活实效。二是推动组织力提升与产业链发展的有机融合。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能量聚在产业链上”的党建模式,通过设立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等“党员先锋岗”,把分散在基地、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产业链环节的党员组织起来、人才聚集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增强企业发展动能。三是推动企业文化与团结凝聚职工的有机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专题研讨、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帮助企业提炼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关心关爱企业职工,激励职工积极融入企业、全身心推动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林建一:

抓实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近年来,华峰集团党委以“党建强、企业兴”为总抓手,明确发展定位,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在助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推动企业党建与发展全局同频共振。一是“满载运行”助力抗疫。疫情发生后,集团党委第一时间向全国8个地区开展28次捐赠,总计金额达700多万元。作为口罩原料生产企业,集团党政班子牵头、党员职工带头,广大职工主动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各装置实现“24 小时不停工”,以高效率、满负荷保障防控物资生产“不停供”。二是“红色特攻”攻坚克难。以华峰新材料产业园这一温州首批省“152”项目为主战场,聚合党员骨干力量组建项目“红色特攻队”,广大党员职工常驻项目、加班加点,攻克规划、设计、工程等方面难题20 多项,项目进展增速显著,园区全部达产后预计产值约100 亿元。三是“三创平台”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效”竞赛,开展技能比武126 项,收集创新项目43 个,创造效益3752.35 万元。开展“双融双促”“三亮三比三满意”“岗位建功”系列行动,收到党员职工合理化建议4500余条,采纳3900余条,累计节省成本3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