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考古中的宋元戏曲文化
——反观戏曲音乐方向的研究方法

2022-11-12 20:04段毅强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曲宋元杂剧

段毅强

(晋中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一、音乐考古学文化的概念

在理解音乐考古学文化之前,首先要明白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活动的文化,通过留存的史料、考古挖掘的古代器物遗存,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相关情况,它其实属于历史学范畴。音乐考古则是针对考古中的音乐遗存进行的研究。在早期的研究中,音乐考古文化是根据戏曲类的文化遗存进行的考古研究,它更加偏向于对历史留存的音乐类文献资料的考察。李纯一先生曾经指出:“考古材料第一,文献材料第二”的说法,因为文献资料经过历代的个人解读,难免容易失真。所以,在当前音乐考古文化的论证中,应该加强对考古材料的研究,它包括各种考古发现的音乐实物等因素。在传统的音乐考古文化研究中,比较缺乏对实物类的考古对照,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反观研究音乐考古文化的真正内涵,利用考古学研究中的时间因素、地理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研究宋元戏曲。

二、音乐考古文化分区

由于音乐考古文化具有考古的一般特性,所以根据考古学的一般规律,在音乐考古中对古代音乐进行分区研究是必要的,这就是音乐考古文化分区。比如,根据地理因素进行的音乐考古文化分区,使我们找到了河姆渡音乐考古文化、中原殷商音乐考古文化等,这些都是根据音乐考古文化分区所呈现的音乐文化。对于音乐考古文化的分区,既要考虑横向地理因素的分布,也要考虑纵向时间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地理区域的不同时代,音乐属性是不同的,而同一时代的不同地理区域,音乐类型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宋元戏曲文化就属于跨越了时代、跨越了中国地理分布因素的音乐考古类型。

首先来看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应的贾湖音乐考古文化和河姆渡音乐考古文化。到了殷商时期,人类的活动区域遍布全国,采用地理方向分类的中原、北方、西北、东方、西南、南方、东南等七个区域,都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文化。这都是以地理因素进行的音乐考古文化分区。至于时间的划分因素,一般是根据朝代的命名和朝代的音乐属性而进行的音乐考古文化分区,比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以屈原为代表,就是那个时候的音乐分区类型。再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的元曲,就是以时间因素划分、以朝代名称命名的音乐考古文化。

三、音乐考古文化中的文化因素

上文阐述了音乐考古文化中的地理因素和时间因素,那么还有第三个维度的因素,那就是文化因素。它包括音乐历史遗存的文物等物质形态,还包括音乐的音响属性等文献资料,文物形态属于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这包括墓葬文化中的陪葬文物、各种出土的古老乐器等;而文献资料则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因素,包括当时的乐理知识等。关注音乐考古文化,不应该仅仅关注它的纵向时间因素和横向地理因素,还应该包括内涵丰富的文化因素,这对于理解当时的音乐文化内在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考古学家曾经对考古范畴内的文化分区下定义,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周朝。这种考古学中的文化分区,可以对音乐考古文化分区形成参考,因为人类的活动一直是伴随着音乐活动而进行的。在这个时期的考古文化分区中,往往区域的划分与族群的属性、部落和集团有关系,而这些族群往往有着自己的墓葬文化,所以除了对时间和空间因素的考察之外,还应该根据这些历史遗存进行音乐考古文化的研究。

例如,殷商时代形成的中原音乐文化分区,经常会出土大量的乐器。这说明殷商时代的音乐地位是很高的,乐器经常被列为重点陪葬品,这个时期的音乐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那个时代对于音乐的追求有多么狂热,从其他方面也可以得到佐证。例如,商朝的都城叫朝歌,由此可见,那个时代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对于音乐考古的文化因素的探求,除了对陪葬品、陪葬乐器的考古,还应该包括音乐形态的考古。比如,春秋战国时代,从音律和编曲等方面,能够看出当时的政治关系。当时曾国与楚国的关系密切,所以两个国家有很多音乐上的交流,在编曲上,曾国的曾侯乙采用的就是楚国的编曲方式,这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从音乐形态方面考察古代音乐,能够发现当时各国关系的远近亲疏,也算是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内在探索。

四、针对宋元戏曲文化进行音乐考古研究

(一)宋元戏曲文化的时间因素

资料显示,元曲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比较特殊的艺术形式,因为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以朗诵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而到了元代,文学作品被改成了民间唱本,作品是以歌唱的形式被表达出来的,这就形成了这个历史阶段独有的音乐考古文化。元曲比较出名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西厢记》《天净沙·秋思》等,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也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据资料显示,元曲主要包括杂剧与散曲两个部分,其中杂剧的艺术形式,来源于宋杂剧和金院本,可以说这是元曲的历史渊源。想要纵观整个宋元戏曲文化,就要从宋朝的杂剧开始,因为那是宋元戏曲的历史起点。

宋杂剧来源于宋朝大城市中的街头艺术。北宋时期,商品经济、艺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瓦舍”的兴起。人们把商业性游艺场所称为“瓦舍”。许多艺人在瓦舍表演,观众也大多是普通民众。后来,由于皇帝也想要取乐于民间,于是把“瓦舍”的戏班子搬到了皇宫大院之内。因为这样的举动,“瓦舍”的地位大大提升,开始拥有皇室的光环,所以民间出现了更多的类似瓦舍表演的改良艺术形式,宋杂剧就此产生。宋杂剧成为了市井民众展现自己生活态度和抒发政治情怀的有效渠道。后来的《窦娥冤》这类替民伸冤的作品,也与杂剧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渊源。随着时间的流逝,宋杂剧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扩展,宋代瓦舍中的滑稽戏、傀儡戏和皮影戏接连上演,还形成了一些竞技游戏类的戏曲形式。这些戏曲形式在编舞、人物造型、唱腔体系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民间开始流行起来。但是,这些扩展的戏曲形式都不是纯正的宋元戏曲。再后来,金国在这种时代潮流下,诞生了金院本。金院本的戏曲体制,与宋杂剧类似,同样也不是纯正的戏曲。直到元代,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影响下,真正的元曲诞生,经过创作者的改良和创新,它的戏曲体制更加严格规范,成为中国戏曲真正的开端。

(二)宋元戏曲文化的地域来源因素

元曲的曲牌除了纵向的历史传承之外,还有横向的流传和扩散问题,即元曲的地域来源问题,这也是音乐考古文化所考虑的横向地理分布问题。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形式和金人音乐产生碰撞与融合,产生了当时的“北曲”,这是元曲的前身。“北曲”顾名思义,产生于北方,随着元朝在北方的建都而不断向南方发展。

最初,“北曲”是元朝贵族的娱乐戏曲,主要迎合当时元朝贵族和皇族,所以也只在以元大都为辐射带的北方地区流行。后来,元朝控制的地理版图不断扩大,北方的“北曲”作家迁居南方,同时,南方的一些文人也加入到了“北曲”的创作阵营,所以南方地区的元曲得到了广泛发展。但是,因为带有北方的戏曲基因,同时又融入了异族的音乐元素,元曲始终不能做到文化融合,最终在水土不服中,逐渐走向没落。随着元朝的覆灭,戏曲文化重新以汉人音乐的传承方式,发展成了后来的南方戏曲形式。

(三)宋元戏曲文化的文化因素

从宋杂剧开始的宋元戏曲文化,随着考古学的发现而不断发展。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的北宋晚期的墓葬中,发现过宋杂剧中的副净色角色,这个墓葬出土的陪葬品中,出现了完整的副净色装扮人偶。人偶头裹方巾,穿着长衣衫,腰间有布结腰带,表情和整体人物形象都是非常滑稽可笑的。除了河南偃师这处墓葬,禹县的白沙宋墓、温县的前东南王村宋墓,都出土了副净色的相关文物,都表明宋元戏曲曾经在北宋晚期达到过辉煌阶段。

五、总结

研究音乐考古文化的真正内涵,需要利用考古学的时间因素、地理因素以及文化因素;音乐考古文化由于具有考古的一般特性,所以根据考古学的一般规律,在音乐考古中对古代音乐进行分区研究是必要的;对于音乐考古文化的分区,既要考虑横向地理因素的分布,又要考虑纵向时间因素的影响;关注音乐考古文化,不应该仅仅关注它的纵向时间因素和横向地理因素,还应该包括内涵丰富的文化因素,这对于理解当时的音乐文化内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想要纵观整个宋元戏曲文化,就要从宋朝的杂剧开始,因为那是宋元戏曲的历史起点;元曲的前身是“北曲”,“北曲”顾名思义,产生于北方,随着元朝在北方的建都而不断向南方发展;河南偃师等地出土的音乐考古文物,都表明宋元戏曲曾经在北宋晚期达到过辉煌阶段。

猜你喜欢
元曲宋元杂剧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