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2-11-12 08:43赵铭思
中国新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消费

|文·赵铭思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

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贵州省赫(赫章)六(六盘水)高速公路汪家寨互通(2022年4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诸多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新发展格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发展格局。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这种新发展格局必然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美元,成为经济总量第二、制造业总量第一的超大规模经济体,无论是供给能力还是需求潜力都具备了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条件和基础。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从根本上说,“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国内大循环加快畅通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首先必须畅通国内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的拉动力。10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不少时尚品牌在这里开设北京首店乃至亚洲首店,首店、首发、首秀接连上新,持续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

朱楼画栋,彩胜华灯,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集唐风市井体验、唐乐歌舞表演、文化社交休闲于一体,每天吸引万余名游客前来观光,展现了文旅消费的蓬勃活力。

这两地消费市场的繁荣景象是我国消费市场加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升级,模式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扎实有力、成效明显。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为14.6%,较2012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接连出台,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市场销售增长有所放缓。但总体来看,随着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显效,消费市场保持恢复态势,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新型消费稳中向好,餐饮等接触型服务消费持续恢复。数据显示,2022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同比增长4.4%;比2019年9月增长7.8%,两年平均增速为3.8%。

从投资来看,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各地积极推进“两新一重”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1月-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连续3个月加快。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

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看来,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根本动力。

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市场虽大,却“大而不强”: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隐性壁垒,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统一,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修订,公平竞争制度机制日趋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进一步畅通;首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公布……

2022年以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4月10日发布,释放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鲜明改革信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4月25日发布,紧扣当前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问题,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

“硬设施”项项落地,“软环境”步步提升,持续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李继伟 摄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的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组装新能源环卫车(2022年4月12日摄)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国内大循环处在主体地位,是国际循环的基础和保证,国际循环则起着带动和优化的作用,是国内循环的外延和补充。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不能仅仅就内需谈内需,须形成内需外需兼容互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形成了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连接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西哈努克港的金港高速公路,2022年10月1日通车试运营。这是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标志着柬埔寨从此进入高速公路时代。

从起步到壮大,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商共建共享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新华社发(李震 摄)这是2022年7月16日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拍摄的金港高速公路项目(无人机照片)

放眼神州大地,伴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对外经贸合作连上台阶,开放事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升至5.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至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1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12年的1133亿美元升至2021年的1735亿美元,年均增长4.8%,自202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

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境外中资企业从2012年年末的近2.2万家增长到超过4.5万家,境外投资存量从2012年年末的0.5万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7万亿美元,促进了我国与东道国互利共赢。

10年间,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中国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17%增长到2021年的35%;部署建设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2022年10月1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众多工业企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10年间,我国对全球开放发展的贡献实现由量的累积到质的巨变,不仅贡献了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4的增量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约1/6的增量,也分享了巨大市场红利,更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发出了更多中国声音、贡献了更多中国方案。

2022年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

“没有开放的促进带动作用,国内大循环就会成为‘独轮车’。”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能够推动形成中国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王文涛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更好发挥开放的作用,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仅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还要提升国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牵引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

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未有穷期。

立足自身,持续释放内需潜能;坚持开放,深度融入全球经济。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消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国内消费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