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治理与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研究

2022-11-14 05:36刘妤鑫
活力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治德治主体

刘妤鑫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委党校,四平 130700)

一、新时代乡村治理与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批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对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带来很大的冲击。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增多,乡村土地荒芜,传统文化断裂,乡村风气下降,社会问题也逐渐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于新时代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既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同时也要构建“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发展。“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为乡村治理开辟了新的方向,通过大力推进治理、法治、德治建设,更好地促进了乡村社会秩序,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解决乡村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我国人民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尤为强烈。这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我国乡村发展较城市发展相对滞后,贫富差距也较为悬殊,这也成为制约我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因素。加大乡村治理、法治、德治体系的构建,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体现,是乡村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发展、民生问题提供了保障。由此可见,构建“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有力举措,只有构建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够解决乡村发展的不均衡,才能够保证农民群众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幸福感。构建合理的乡村法治体系、德治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重建良好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人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更能够接受乡村现代化的治理方式与手段,直接推动了乡村治理由社会结构的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公共服务、非村级组织成员逐步进入乡村事务的管理工作中。同时,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的升级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按部就班的实施过程中,各种新式思想、技术不断涌入乡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旅游业发展的火爆,给乡村人民的价值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城市游客相比,乡村居民更容易出现思想偏差问题,影响乡村稳定发展的进程。所以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也要切实加大乡村治理、法治、德治建设。将这三项治理元素相互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乡村人民的道德法治意识与行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治理的有序性,促进乡村治理工作朝向法治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二、新时代乡村治理与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首先,乡村治理过程离不开良好的秩序,但是在实际的乡村工作中,村民的民主意识匮乏,村民会议制度难以落实,导致村民民主变成了村干部民主。同时,村委会是上级政府机关领导的基层机构,虽然本质上是村民代表,但是由于其受到上级政府机构的管理,所以在这种“双重”身份下,很难发挥好自治功能,不能够很好地维护村民的权利与利益。其次,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大部分与农业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例如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流转问题、征地拆迁问题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出台的政策开展工作。法治治理在乡村的影响还不够深入,个别村干部的法治观念不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村干部不能够依法办事,一些执法人员不能够依法执政,存在执法不严等问题,村民们更是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当出现问题时,不能够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治理主体存在问题

第一,要想确保乡村发展良好,乡村主体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于城镇具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青壮年到城镇务工,这些青壮年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乡村剩余的多为老人和孩童,并且这部分群体的素质有限,导致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乡村发展步伐。第二,村支部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开展村中的各项工作。村委会则是由村民自行选举组成的群众性组织。这两个组织在乡村管理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其代表核心来看,村委会代表的是村民的利益,而村支部更多地代表领导核心,在工作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分歧。党支部的成员认为自己在治理村务的过程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权。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就会造成村务管理混乱,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村两委错位,没有厘清各自的职权,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分工、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长期的职权不清晰很有可能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社会发展,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第三,虽然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但是这种主体的多元化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在决策工作中。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扩大乡村治理主体范围,同时也要积极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但是当前我国乡村多元化治理主体中,存在治理主体意识不清晰,缺乏顶层设计的问题,严重影响乡村“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的效果。

(三)治理环境复杂多样

第一,在推行乡村治理、法治、德治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制度管理的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加大乡村居民对法治、德治的认识。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切实使治理、法治、德治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但纵观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宣传体系,仍存在宣传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宣传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三治结合”的宣传工作,致使“三治结合”体系的构建、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不仅是村民缺乏对“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认识,同时大部分村干部也缺乏对“三治结合”体系的认识,作为乡村管理者,其思想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办法上,忽视法治、德治手段的运用,势必会限制治理能力,破坏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二,现代文明的冲突使传统的村规民约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中,依然遗留着一些违反现代民主自由的理念,例如倡导男尊女卑的陈旧思想。第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的农村居民到城市务工,这部分村民在城市化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影响下,虽然开阔了视野,但是一些利益至上的享乐主义思想也会侵蚀到他们,不利于乡村德治手段的实施与推广。

三、新时代乡村治理与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路径

(一)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做好“三治结合”体系构建

中共中央于2019年8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加强村党委组织重大决策的公开化,切实完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将自治、法治、德治工作理念融入村干部、村民的思想中。该工作条例切实为乡村工作的领导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升组织力量,切实保证乡村稳定工作的开展。所以在“三治结合”体系治理实施中,要切实搞好群众自治工作,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民主决策,保证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切实提高村干部法治理念,完善自治制度建设,因地制宜地完善各项制度,厘清两委的工作权限,确保“三治结合”体系的顺利实施,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整体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赖程度。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体系,确保乡村工作持续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协同治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制度的完善性,切实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促进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主体真正形成合力,尤其是乡村工作、领导中的基层党组织,更要切实做好统筹兼顾工作,保证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始终秉承着民主、法治、德治理念。同时,在乡村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每个治理主体,确保主体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切实保证每个主体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治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其次,要切实加大乡村治理多元化理念的宣传,切实发挥乡村民约自治规则的作用。加大乡村居民监督、协同治理的意识,提高乡村居民自治的法律道德意识,使乡村居民认识到协同治理合作对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加大乡村大学生村官的引进力度。最后,要加强乡村治理各主体协同发展的意识,明确各主体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职责,促进乡村治理主体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组织领导素养,加大为村民服务的能力。在多元化乡村组织主体的共同治理下,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工作的开展,切实促进新时代乡村稳定发展。

(三)加强治理环境整顿,构建“三治结合”的系统完整局面

第一,要加强治理观念的培育,将“三治结合”理念切实落实到工作实处,加大法治观念、现代化治理方式的引入。基层干部作为治理行为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切实加强对“三治结合”体系的认识与认同。上级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对于广大村民,要积极采用德治手段开展引导工作,加强乡村人民的管理工作。切实加深乡村村民对“三治结合”理念的理解,促使村民自觉参与到乡村自治工作中。第二,要完善村约民规内容,加强对现有村约民俗内容的甄选,除保留传统优秀内容之外,要取缔民间陋习,切实体现时代发展要求,保证村约民俗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新时代的村约民俗还要切实体现现代法治理念,提高村民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善于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切实促进新时代乡村治理工作的稳定实施。第三,加大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促进乡村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的形成。我国地域辽阔,乡村民俗丰富多彩,其中蕴含了众多优秀的文化习俗。所以在建设新时代乡村过程中,要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习俗融入村民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中,使更多乡村居民知晓本村优秀文化内容,更好地促进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潜移默化地提升村民道德修养,促进美好新生活的形成。

结 语

我国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是我国现代化乡村治理的产物,对于乡村有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下,我们的基层干部要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完善我国相关管理制度办法,摒弃乡村不良村规民约,促进我国新时代的乡村建设。运用自治、法治、德治合理结合的手段解决阻碍,从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猜你喜欢
三治德治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何谓“主体间性”
荷叶礼赞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强化“三治”结合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注重“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以“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