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问题探究

2022-11-14 09:12高小红
经营者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工事业单位单位

高小红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一、前言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能够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增强执行效果,突出单位的运营目标,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时调整内部控制目标,提升单位的工作能力。事业单位不仅有独特的运营目的,还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在此情况下,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进步,使其更好地服务群众。文章立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内部控制简述

内部控制指的是单位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障单位资产安全,使会计信息能够准确、运营方针能够顺利执行,而采取的规划控制、调整、评价等方式手段。当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加强管理、规避风险,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价值与运营目标,将事业单位的管理作用发挥出来。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不仅需要避免财务风险,还要开放社会监督,保证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落实执行。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需要被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并对其采取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才能够达成内部控制目标,有效控制事业单位的各种业务活动,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合规合法,保障资产安全,使会计信息数据准确度更高,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可以有效推进单位运营能力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能力

事业单位的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而提升,采取内部控制手段,可以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综合能力提升,提升其社会服务质量。内部控制能够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避免出现工作失误。通过评价与监督,可以发现在内部控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环境,让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合理化、科学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改与升级,促进事业单位综合能力提升。

(二)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评价与监督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更加高效的方式管理。内部控制能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的策略方针,以审核等手段来敦促职工贯彻执行方针,加快事业单位的办公速度,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与监督,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职工积极投入工作之中,不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认真地服务社会,也可以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可以较好地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进内部控制工作,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更加健全,高效贯彻政策方针,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增强事业单位整体凝聚力

每个单位都希望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以此促进单位健康运转。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同样十分注重单位的凝聚力,以此保障事业单位更好地运营,不断升级进步,为我国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能够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凝聚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内部控制手段增强事业单位的整体凝聚力,不仅可以使内部控制落实得更加彻底,也可以让事业单位的职工对单位产生信任感。通过内部控制将整个单位的职工拧成一股绳,对其进行评价与监督,并找出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问题,能够解决事业单位凝聚力较差的问题,使事业单位整体动力增强,促进单位改革升级。

四、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实施后,形成了与事业单位契合的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升业务工作效率与财务管理能力。但是当前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首先,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够合理,评价缺乏明确的指标依据,不能根据明确的指标得出评价结果。同时,评价机制并不细致,导致评价效果较差,事业单位进行部门内部评价,往往无法保证其过程公正,也不能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其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亟待完善。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与审计岗位,大多数情况下会随便安排某个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专业性,监督工作没有遵照相关要求开展,随意性较大。这对内部控制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内部控制基础不牢

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时间并不长,目前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在这个时期之内,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需要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来完善。但是当前,内部控制的基础不够牢固,在事业单位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评价与控制难度加大,无法针对内部控制进行管控。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彻底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在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发挥作用,在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起到表面、短期的作用。其次,事业单位的职工对内部控制并不了解,评价与监督工作难以开展,做不到全体员工共同推行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效果不好,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内部控制的基础不牢,以致内部控制的执行面临的困难较多,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在此基础上无法顺利进行。

(三)内部控制监督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

内部控制需要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参与,在单位领导的引导下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质效,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然而,当前事业单位的职工对内部控制重视度不高,在落实内部控制时,常常不重视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标准,导致内部控制存在十分严重的形式化问题。首先,部分职工在开展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时,没有依照监督原则开展工作,若出现人手紧缺或时间紧迫的情况,监督人员就会降低监督标准,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进行监督,没有实事求是,也没有深入研究,对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暂设的审计部门侧重于任期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很少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导致事后监督工作存在不足,不能发现事业单位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使单位陷入损失严重的危机之中。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形式化的问题不仅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进步,而且还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改革升级。

(四)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意识欠缺

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虽然能够推进内部控制的落实,但是在实际的评价监督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手段,可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政策制度进行调整,保障单位的资产安全,推动事业单位不断进步。但是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意识,导致这一工作的开展效果较差,不能发现内部控制落实工作中的不足,造成内部控制逐渐跟不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最后沦为一种落后的管理手段。其次,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意识,致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逐渐下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初期,职工可能会按照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开展工作,加快内部控制的落实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将内部控制看作一般的管理方式,甚至完全不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开展工作。如果不改善这一问题,就会阻碍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

五、解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现存问题的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要较为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系,保证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首先,事业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以明确的标准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使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更好地开展,不再出现标准混乱、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取这种方法,可以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逐渐完善,在事业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将监督工作做好,促进事业单位的进步。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按照审计标准进行监督,对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监管,使内部控制的优势与劣势都能够体现出来,从而发现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做好,使事业单位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注重内部控制基础建设

内部控制的落实需要一个较好的环境,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好转,会为内部控制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帮助。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需要在较好的基础上开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内部控制基础建设。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补充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此做好内部控制的一系列工作,调整事业单位的各个政策制度,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使内部控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次,事业单位的领导需要发挥好带头作用,让职工明确实行内部控制的意义,使全体职工能够更好地落实内部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使事业单位整体的凝聚力增强,为了统一的工作目标积极努力。基于这样的前提,事业单位会逐步加快改革的步伐,提升自身综合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仅需要改善当前内部控制监督人员不重视相关工作的问题,也要解决事业单位临时委派的审计工作人员对业务工作审计不到位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内部控制监督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其对日常工作引起重视。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在遵循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符合内部控制监督的原则与标准,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细致审计,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正常实施。其次,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部门的工作内容,细化审计部门的责任。具体而言,不仅需要对业务工作进行审计,还需要对单位其他工作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监督形式化的问题。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能够为事业单位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既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提升,又可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升级和进步。

(四)培养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意识

高效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需要具备较强的工作意识,以此保障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效果。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工作,以预算管理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在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中定期向职工公布执行情况,使各个部门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能够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分析问题,提高职工对此的重视程度,使职工树立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意识。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将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挂钩,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长期保持工作热情,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认真地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进行评价与监督,落实内部控制,便于内部控制随时调整,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运转。通过这样的方式,事业单位的社会价值可以更快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六、结语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能够发现内部控制在执行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弥补这些短板,完善单位的管理体系,促进单位更加快速地发展进步。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能够推动单位自身的改革升级。在此情况下,文章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展开研究,提出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基础建设、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培养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意识。通过这样的方法,事业单位可以更快地落实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发展进步和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职工事业单位单位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职工摄影(2)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