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和百越

2022-11-14 09:41安石榴
广州文艺 2022年8期
关键词:南越岭南广东

安石榴

岭南,是一个由方位到地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岭之南。岭指的是南岭,岭南就是南岭以南地区。南岭是华夏大地南端一条自西向东绵亘的漫长山脉,源起云南,由广西西北部贯穿湖南、江西一路往广东北部伸展,余脉延伸至福建南部,全长1400多千米,海拔通常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超过2000米。南岭的构成,主要包括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五道显著的山岭,合称五岭。五岭,在很多时候又被当作南岭的代称。

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也是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由于大岭逶迤,峰峦层叠,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形成了显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呈现难以逾越的态势,甚至气候、环境等也迥然不同,由此五岭之南就被称作岭南,与岭北截然分开。在史料记述中,古代的岭南,因为山地密布、林深草莽、江河纵横、气候湿热而多被称作“化外之地”“瘴疠之境”“蛮夷之乡”,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先民,也被称作“南蛮”,意思等于是说南方未经教化的野蛮人。同时,“蛮”又含有“蛮荒”之意,蛮荒之地以及野蛮人,这样的一个地方与人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成为外界对岭南地区的模糊的混同的指认。

关于岭南、五岭最早的文献记载,分别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和《张耳陈馀列传》:“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乱,百姓疲敝。”“领南”即岭南,二字通用。此外,古代文献中对岭南还有“峤南”“岭外”“岭表”“岭海”等称谓,不一而足。对于岭南范围的界定,西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称“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地理志》则将秦朝所立的桂林、南海、象三郡称为“岭南三郡”。这两种指称,均是以政权的建立及管辖作为依据,属历史概念,有着不同朝代行政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历史上的岭南地区,除了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还曾包括湖南、江西位于五岭之南的部分地区,以及宋代之前归属中国统治的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

五岭所指,在古代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其后普遍认定由东而西分别为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晋朝裴渊在《广州记》中称之为“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斯五岭”(后人考证裴渊以县名代称岭,始安岭即越城岭,临贺岭即萌渚岭,桂阳岭即骑田岭,唯揭阳岭存疑);南朝邓德明在《南康记》中称之为“台岭之峤,五岭之第一岭也,在大庾。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在桂阳。都庞之峤,五岭之第三岭也,在九真。萌渚之峤,五岭之第四岭也,在临贺。越城之峤,五岭之第五岭也,在始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之为“大庾、越城、萌渚、骑田、都庞岭”;南北朝顾野王所编的《舆地志》亦称“一曰台岭,亦名塞上,今名大庾。二曰骑田。三曰都庞。四曰萌渚。五曰越城”;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称“然五岭以大庾为首,则始安、临贺、桂阳、揭阳,又大庾之臂也”……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而主要是指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即大庾岭道、骑田岭道、都庞岭道、萌渚岭道、越城岭道,如《晋书·地理志》记载:“秦始皇既定扬、越,以谪戍卒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峤岭。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宋朝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指出:“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并列出五条通道分别为:“自福建之汀,入广东之循、梅,一也;自江西之南安,逾大庾入南雄,二也;自湖南之郴入连,三也;自道入广西之贺,四也;自全入静江(桂林),五也。” 说的是第一条岭道从福建汀州入广东梅州;第二条岭道从江西南安入广东南雄,也就是梅关古道;第三条岭道从湖南郴州入广东连州,也就是西京古道;第四条岭道从湖南道县入广西贺州,也就是潇贺古道;第五条岭道从广西全州至桂林,也就是湘漓古道。

这五条岭道,分别横列于两广北部与赣、湘交界之处,均为岭南、岭北水系的分水岭,从大方面来说即是湘江、赣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五岭分水岭是早期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主要通道所在,对初期开拓岭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岭道与水道往往相互连接,秦始皇南征百越时,在湘水和漓水背向之处开凿灵渠,连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西江支流桂江(上游为漓江)、贺江及西江汇合之处设置广信县(今广西梧州至广东封开、德庆一带),成为岭南一个时期的社会活动中心,并由此孕育、催生了广府民系及广府文化。

岭南古称百越之地,泛指五岭以南百越部族先行居住繁衍的地方。百越,是古代中原人对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所有人群种族的统称,通常指曾广泛分布于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的越族、越人。“百越”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有“杨汉之南,百越之际”的说法。“越”通“粤”,不少文献都会将这二字混同混用,现代简称浙江为“越”,简称广东为“粤”,便是据此而加以区分。“越”这一称谓,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那时的中原人即泛指东南方的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史称“北方胡,南方越”,《史记》中即有“吴起相楚,南平百越”的记述,从中可见战国时期中原强国就对南方越地有所沾染。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与孙武并称“孙吴”,他辅佐楚悼王南征北战,将楚国推向强盛。而“越”这一称谓的由来,存在多种说法,有说来自盛行于商周时期的兵器“钺”,越族人用来做捕猎工具,将之视为自己的象征物;有说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建立的越国;有说出自古代越人呼“人”的语音,意思就是“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百越部族的起源,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东南和南方各地区的土著居民,从马坝人和洞中岩人遗址考察,早在10万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岭南大地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再以新石器时代初期、中期的文化遗址如英德青塘遗址、南海西樵山遗址、增城金兰寺贝丘遗址、新会罗山咀贝丘遗址为代表进行考察,说明其时岭南地区的平原谷地已有人类生活,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形成了粤北地区、粤东平行岭和粤中东江地区、粤东韩江流域地区、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西江中游地区、粤西南和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地区六个不同文化特征群体,从而呈现出粤地多民族的文化状态。由此综合判断,百越民族群的主体是东南和岭南的土著;一种认为源自大禹之孙少康(夏朝国君,也即传说中的酒祖杜康)一脉,由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人南迁又转向西南而形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东汉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如此记载越族的分布及来历:“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吐、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说及从今越南北部到浙江绍兴沿线都有越族居住,是夏帝少康的后人,岭南各郡的越人是从绍兴一带迁徙过去的。从中可知越族之多、分布之广,但越人均为“会稽少康之后”的说法,备受质疑,后世多不采信,西晋臣瓒在注《汉书·地理志》时即提出质疑:“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

不管如何,“百越”是古代中原人对越族人的统称,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百”是多数的意思。“百越并非来源单一的古民族,而是一个组合复杂而来源众多的大区域的民族群体。他们虽归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但由于来源成分复杂,其风俗习惯和语言、体型亦迥然不同。”(何光岳《百越源流史》)生活在长江以南沿海和山地区域的古老越族,由于分布甚广,种姓众多,交相杂处,因此被统称为百越,其中较大的越族主要有吴越(今苏南浙北一带)、扬越(今江西湖南一带)、闽越(今福建一带)、南越(今广东大部)、西瓯(今广西中部、北部)、骆越(今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此外还有较小的越族如于越、东越、西越、夔越、夷越、滇越等,百越族的另一部分,则与今天岭南地区的壮族、侗族、黎族、畲族、瑶族、布依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例如壮族与骆越、西瓯一脉相承。

百越族的分布区域,包括今天的浙江北部和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部、福建北部以及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部分地区,还有越南的中北部。另有一些越族人向东南亚迁徙,成为东南亚部分民族的祖先。南越起初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广东境内,后来又发展到广西及以南地区。“南越”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庄子所描述的“建德之国”,采用文学笔法,似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之国,应该说只是对当时的岭南有所听闻而做出的想象。从中可知战国时期就有“南越”之称,后来《史记》通称为“南越”,《汉书》则称为“南粤”,证明“越”“粤”自汉代起即已相互通用。关于南越的称谓来由,古代史志并无明确记述,众说纷纭,当代学者罗香林认为:“以其地为扬越南部,故称为南越。”秦末汉初,南越之地出现了一个本为中原汉人却自称“蛮夷大长老”的杰出人物,他就是一手缔造了南越国的赵佗。南越国,不能与南越族等同而论,南越国是在南越族聚居之地立国,而非南越族自行立国,实质上仍是中原汉人所建立和治理的国家。

商朝时,南越就被称为“蛮越”“南蛮”,似乎从那时开始,“蛮”就成了古代人们贴向这个地方和人群的一个标签。而造成这一印象的,极大原因是传统的“中原中心论”观点制约,这与古代中国习惯于将外国统称为“蕃”“夷”而不加区别是同样的道理。另外或许也与当时土著越人不免显得奇特怪异的生活习俗、装束行为有关,比如断发、文身、椎髻、凿齿、契臂为盟、崇信鸡卜、喜食蛇蚌、干栏巢居等。由此可以判断,中原人所说的“蛮”,又含有不解、疏离之意,而不能完全等同于“野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蛮”著称的边远地域,却在大秦帝国铁蹄初至时遭遇了更为野蛮的劫掠,第一次带领军队从中原进入南越的,即为一个暴戾自大的野蛮人,他就是秦始皇派来征伐岭南的主帅屠睢。

猜你喜欢
南越岭南广东
忆岭南
雨岭南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石刻文字杂识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从南越与闽越的砚台出台比较两地的社会发展进程
易说岭南
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