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研究

2022-11-14 07:26孙韧马逢伯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年龄段级别竞技

孙韧 马逢伯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优秀运动员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基础训练阶段开始,经过专项提高和最佳竞技阶段,直至竞技保持阶段结束运动生涯(部分优秀运动员未经历此阶段)。作为以获取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的竞技体育,人们总是希望运动员尽可能早地达到较高竞技水平并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且在尽可能长的时间保持这一水平[1]。有学者将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这一区间的年龄称之为竞技年龄[2]。

竞技年龄的长短因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我国许多学者对不同运动项目,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等运动项目竞技年龄进行了研究,对影响运动寿命和竞技年龄的训练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延长运动寿命的相应对策[3]。有关举重竞技年龄,胡健等人[4]分析了1896—2000年现代奥运会129名男子冠军,预测出未来男子冠军的平均年龄会基本稳定在23~24岁。罗智[5]采用数理统计法确定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年龄。华彬[6]通过统计分析,验证了运动员训练阶段与最佳年龄段分布的一致性。杨刚山等人[7]对我国举重世界冠军成绩增长规律中的年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举重运动年龄与成绩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将优秀运动员视为一个整体,没有考虑不同级别、不同成绩和不同年代运动员的差异。

优秀运动员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既可指达到较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也可指在高水平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的运动员,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学者大多根据研究需要自行定义。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参加重大赛事,更侧重于对比赛名次的追求。该文根据研究需要,将优秀举重运动员定义为在世锦赛和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运动员,对其竞技年龄特征进行分析。

该文旨在以世界举重锦标赛和奥运会举重比赛各级别总成绩前八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和不同成绩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为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998—2016年期间共12届世界举重锦标赛和5届奥运会举重比赛男子各级别总成绩前八名,共1216名运动员年龄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不同级别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及变化趋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最佳竞技年龄、运动寿命、举重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并在国际举重联合会官方网站查阅相关比赛成绩和运动员相关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依据国际举重联合会官网提供的比赛日期和运动员出生年月,计算比赛时运动员的年龄,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组别年龄的差异程度,并对各组别运动员年龄进行频数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总体特征

根据举重联合会官网提供的比赛日期和运动员出生日期,运用Excel软件计算出运动员比赛时的年龄。经统计,1998—2016年期间世锦赛和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5.19±3.62岁,分布区域广泛,最小年龄不足18岁,最大年龄近40岁。整个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即前八名运动员中大于平均年龄的人数比小于平均年龄人数多(见表1)。

从表1可见,运动员年龄呈不均匀分布,24~<25岁分布最多,共132人,占运动员总数的10.9%,其次为23~<24岁和25~<26岁,分别有130人和129人,各占10.7%和10.6%。各年龄段分布的人数随着与平均年龄差异的增大而减少,分布较少的年龄段均为年龄较大和年龄较小的年龄段。

表1 世界优秀运动员年龄分布

采用巴雷托截集法,以50%为标准进行截集,确定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的主要分布区域。

从表1可见,22~<27岁5个年龄段累计贡献率达51.3%,是其竞技年龄的主要分布区域,且在上述5个年龄段分布差异较小,经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22~<27岁是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但并不否定运动员在其他年龄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可能性,如龙清泉获得2008年奥运会冠军时只有17.7岁,普留克费尔德尔获得奥运冠军时年龄为36岁。前八名运动员中共有354名运动员高于最佳竞技年龄上限(27岁),占总人数的29.11%,238名运动员低于最佳竞技年龄下限(22岁),占总数的19.57%,经检验,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生物学因素、人文社会学因素、训练学因素、意外事件因素[6],上述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竞技年龄的影响不同。该研究仅从训练学角度对竞技年龄特征进行研究。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为22~27岁,但并不排除在其他年龄保持或进入世界优秀运动员行列的可能。

2.2 不同时期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

时间本身并不对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产生影响,而是作为能够对竞技年龄产生影响的诸因素的载体,如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改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均可使不同时期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发生一定的变化:达到高水平所需训练年限缩短,保持高水平的时间延长。这种影响并非均匀地发生在各个时间段,而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如某一时间产生了对运动成绩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先进训练方法或手段,缩短了运动员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间,或者有效延长了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能力的时间,就会表现为与前一阶段相比,该阶段运动员竞技年龄减小或增大。

从图1可见,2004年奥运会运动员竞技年龄最大(26.47岁),2010年世锦赛运动员竞技年龄最小(24.21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各赛事运动员年龄差异程度进行检验,发现除上述两赛事的差异程度具有显著性水平外,其他赛事间虽有一定差异,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1998—2016年期间,运动员竞技年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时间特征,可能是该阶段技术相对稳定,也没有出现对运动成绩有较大促进作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关,运动员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所需训练年限和所处年龄以及保持这一水平的时间变化不大,表现为各赛事前8名运动员平均年龄差异不大。

图1 1998—2016年世锦赛和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平均年龄变化

2.3 不同级别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

2.3.1 不同级别运动员竞技年龄变化趋势

举重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将举重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随着举重运动的发展,比赛方法和级别划分也在不断变化,为配合奥运瘦身计划,1998年国际举重联合会将男子举重由原来的10个级别合并为现在的8个级别。

从图2可见,体重最小的56kg级年龄最小(24.25岁),体重最大105+kg级年龄最大(26.61岁),除69kg和94kg两个级别外,竞技年龄表现出随着级别增大而增大的趋势,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级别年龄差异程度进行检验,发现56kg级与105kg和105+kg两级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5+kg级与其他所有级别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现象主要由于各级别竞争激烈程度不同,致使运动员更替速度有所差别。

图2 1998-2016年世锦赛和奥运会男子各级别前八名运动员竞技年龄变化

2.3.2 不同级别运动员竞技年龄分布特征

不同级别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区域,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又有所有区别。共同特征表现为主要分布区域的跨度相同,均为5个年龄段,分布运动员数量所占比例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差异较小,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区别表现在各级别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区域的起止年龄上:56kg级主要分布区域的起止年龄最小,分别为20岁和25岁,62kg、69kg、77kg和94kg级别的主要分布区域起止年龄相同,均为22~27岁,105kg和105kg以上的起止年龄较中小级别大,分别为23~28岁和24~29岁,即不同级别运动员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区域跨度相同,但起止年龄有所区别,起止年龄随着级别的增大而增大。

综上所述,不同级别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有所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级别最集中年龄和主要分布区域有一定差异,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分布最集中年龄和主要分布区域的起止年龄随着级别的增大而增大,各级别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区域的跨度及分布数量基本相同。因此,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随着级别的增大而增大,但保持高水平的年限基本相同[7-9]。

3 结语

(1)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在22~27岁,但并不排除在其他年龄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

(2)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并没有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特征,即不同时期竞技年龄特征差异不大,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奥运会最集中年龄段和竞技年龄分布主要区域与相邻赛事差别较大。

(3)世界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因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表现为分布最集中年龄和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区域的起止年龄随级别增大而增加。

(4)奖牌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表现为不同级别奖牌运动员分布最集中年龄随着级别的增大而增大,竞技年龄主要分布区域随着级别的增大起始年龄有所增大,终止年龄变化不大。

猜你喜欢
年龄段级别竞技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级别分明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