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排球专项学生训练情况调查分析

2022-11-14 07:26王硕袁芳王亚萍刘明倩韦静依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升学排球体能训练

王硕 袁芳王亚萍 刘明倩 韦静依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4)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主要是从事体育教育工作[1],学生毕业后多数会走上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岗位。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专业的人才质量,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从源头处提升中小学体育课的质量。该文以体育教育专业中排球项目为例,以潍坊学院排球专项学生训练情况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排球专项学生从选材、训练、考试以及入学后在校训练状态,了解目前的训练情况,为改善现有的不合理现象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建议,改善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的体育类事业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潍坊学院排球专项学生训练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潍坊学院2017级、2018级排球专项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排球、普通体育高考、体育教育影响因素等关键词,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并查阅了《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球类运动——排球》等书籍。同时,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浏览了近几年关于体育高考的相关文件,为该文的调查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对3位排球主选课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采访,根据研究目的,设定问题,对潍坊学院2017级、2018级排球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积极性、训练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及所需信息,自主设置问卷,问卷的信度、效度已通过专家检验。共发放问卷34份,最终回收34份,有效问卷34份。

1.2.4 数理统计法

该文采用Excel对调查所得有效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并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为增进对排球专项生的现状了解做充分的铺垫。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排球专项学生的来源构成

调查对象为2017级、2018级排球专项学生,共34人,其中22名学生是排球专项的学生,即自体育高考升学时专项为排球项目,占总人数的64%。另有12名是转专项的学生,由其他专项(田径、武术、篮球等)转为排球专项,占总人数的36%。根据问卷调查及采访结果得知,转专项的学生中有66%的学生出于兴趣进行排球的训练学习,有34%的学生由于个人原因(伤病、就业方向等)选择转专项。

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动机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运动动机是推动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学生专项选择的动机直接影响专项学习,进而影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3]。

2.2.1 中学期间专项选择动机

调查发现,有54.54%的学生是受教师、家长的影响;自主选择排球项目的学生占31.82%,这部分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咨询体育教师的建议后选择了排球专项。另外,有13.64%的学生选择排球专项是由于前期从事其他项目训练时发生运动损伤,不宜继续进行原专项的训练,所以改选排球项目(见表1)。

表1 中学期间专项选择动机调查表

2.2.2 大学期间转专项的选择动机

数据显示,有36%的学生的专项不是排球,是在后期转专项时选择了排球。有41%的学生出于兴趣选择转专项;有17%的学生是受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的积极影响,选择转为排球专项;有25%的学生出于个人(伤病、职业方向等)原因,不想继续原专项,继而选择了更换专项。另外,有17%的学生出于发展第二特长的需要,选择转入排球专项,这些学生由于前期未经系统专业的排球训练,在进行战术训练时,以后排防守站位居多,少有技巧性站位,如二传、副攻等。

2.3 专项及体能训练时间及频次

2.3.1 中学期间训练时间与频次

入学前的训练为大学期间训练的基础,也会影响到大学期间的训练效果。训练时长是影响技术水平的原因之一,训练时长对于体育项目成绩有很重要的影响,训练时长充足才能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时长不够,学生的潜力难以发掘。

根据对训练时长的调查,学生在高中时期训练时长主要在半年到一年间,占据了总人数的47%;其次是一年到两年间,占总人数的38%,而训练时间超过2年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5%。高中时期每次专项训练时长大于2h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9%,每周训练次数大多是5~6次,占调查总人数的53%。

体育高考成绩是由专项成绩和体能成绩组成。由调查所得数据可知,学生每周进行体能训练的频次较高。高中时期,有41%的学生每周体能训练次数是6次及以上;有26%的学生每周训练4~5次;其余33%的学生每周体能训练次数低于4次。在体能训练的时间安排上,技战术训练穿插进行是最多的选择,但技战术训练之后,单独安排的体能训练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4]。

2.3.2 大学期间训练时间与频次

调查显示,有76%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每周有2~3次的专项训练是课程安排的训练;有24%的学生每周进行4~5次专项训练,是除上课以外,自行组织的备赛训练。体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调查显示,有47%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体能训练的时间直线下降,每周两课时的排球训练课上只进行排球项目的训练。其余有53%的学生,有保持体能训练的意识,会自主进行体能训练,多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但基本都是男生。

2.4 入学前训练环境

2.4.1 中学排球师资

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除了学生自身,教练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教练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适合其能力发展与提高的方向,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在帮助学生弥补短板的过程中,发挥突出项的优势,使运动员能适应不同比赛的情形,逐渐引导适合运动员个人特点的节奏。使运动员可以找准自身的定位,探寻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手段,把训练效果最大化[5]。初步接触体育训练的学生尚无能力自行制订训练计划,所以要依靠教练员的指导训练,制订训练计划并进行带训。对排球专项来说,具有扎实正确的基本功是掌握排球技术的基础,由专业的排球教练教授,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化。

经数据统计,有47%的学生高中时由其他专项教练带训;有24%的学生是由排球专项教练训练;还有29%的学生是去校外体育辅导机构进行排球训练。

2.4.2 中学排球场地设施

场地设施是训练的平台,与训练的质量息息相关。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开展体育运动训练需要一定的场地,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设施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根据调查,有71%的学生所在学校有排球场地,且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另有29%的学生其校内无场地,需到校外场地进行训练。

2.5 排球专业学生参赛经历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以赛带练,以赛促练,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适应实战场景,并锻炼对场上变化的随机应变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6-7]。

2.5.1 中学参赛经历

据调查,有12%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参加过正式比赛,且其训练时长相对较长。在模拟实战的训练中,教师评价这部分学生在场上具备很好的攻防意识。

2.5.2 大学参赛经历

经整理,2017级、2018级学生在校时,校内共组织过3次校级排球联赛。3次体育系内五球联赛。根据调查数据,有88%的排球专业学生参加过3~5次正式的排球赛,另有12%的学生由于个人原因未能参赛。部分参加过比赛的学生表示对排球的兴趣有所增加,且在训练课上注意力能够更集中。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由于比赛成绩不理想,或者个人技术不足,在场上不能适应比赛节奏等,感觉自己不适合参与排球运动。

2.6 学生参与课余训练的动机及时间

潍坊学院的室外排球场地设施数量充足,且排球爱好者众多,所以室外排球场往往汇集着众多学生开展排球活动。

2.6.1 课余训练参与动机

调查显示,有44%的学生参与课余训练的原因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排球技术水平。有20%的学生是为了备战排球赛,所以在结束训练课后跟随教师参加自行组织的备赛训练。有24%的学生是将课余训练当作打发时间的方式,同时也能提高排球技术水平。

2.6.2 课余训练活动时间

调查显示,参与课余训练的学生占71%,每周参加课余训练的频次为2次及以上,其中有80%的学生训练时长为1~2h,有20%的学生训练时间超过2h。根据现场观察,发现参与课后训练活动且次数多、时间长的学生在课上基本功及跑动的训练中,表现更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排球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山东,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更愿意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排球专项学生一半通过排球项目升学,一半升学后选择转专项到排球专项。

学生选择通过参加体育高考升学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选择通过体育项目升学。选择排球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身体条件适合排球训练,极少数学生是出于对排球感兴趣。

学生训练总时长人均不满一年,普遍是在高三一年开始的体育训练,只为通过体育专业测试而进行应试性的训练,专业能力不突出,极少数学生训练时长超过3年。升学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只进行针对考试内容的训练。升学后大部分学生参加了正式比赛,但场上表现欠缺,经验不足,处理球技术不娴熟。

排球专业教练带学生进行排球训练的,占比未过半。中小学的器材设施基本充足,基本能满足训练的需要;学生基本都会有排球课余训练,大部分学生有主动提升技术水平的意识,但升学后体能训练时间明显减少。

3.2 建议

科学选材,在起点处把握后期学生训练质量,不能仅仅考虑升学的专业测试,要长远考虑学生的发展,设置转专项测试,确保转专项学生真正适合参加排球训练。

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训练的兴趣,避免因为被动选择导致训练积极性不高。

发展更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注重全面性、系统性训练,将训练质量最大化,及时根据学生技能水平的变化调整训练计划,统筹兼顾,因材施教;组织比赛,增加实战经验,强化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定期组织交流赛,检验练习成果,并通过交流赛发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后期训练中及时改进。

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在学校体育项目不全面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能够满足各专业训练的需要。

体能训练至关重要,除一般体能训练外,还要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以及结合核心力量练习,提高身体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垫传球的稳定性及扣球、发球的力度。

猜你喜欢
升学排球体能训练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我国冰壶运动员备战冬奥会竞技体能训练的研究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