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透析相关营养不良探析*

2022-11-15 12:22姜纯纯俞曼殊朱羿霖江燕盛梅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气血患者

姜纯纯,俞曼殊,朱羿霖,江燕,盛梅笑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透析相关营养不良又称为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国际肾脏营养代谢学会(ISRNM)将其定义为蛋白质质量和能量储备损失的一种营养状态[1]。长期透析引起的分解代谢﹑氨基酸丢失﹑营养素摄入不足﹑酸中毒和炎症增加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2]。最新研究显示,全球透析患者PEW患病率达28%~54%[3]。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显著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高度关注[4]。目前西医尚缺乏经济﹑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5],中医药以其多靶点﹑擅长整体调摄脏腑功能的治疗优势,在慢性疾病营养与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透析相关营养不良其本在肾,关键在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作为中土之脏,能安和五脏,维持脏腑气机平衡。笔者通过整理近年来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文献报道,试从脾探讨其病因病机和治法。

从脾的生理特性认识透析相关营养不良

根据透析相关营养不良主要的临床表现,如纳差﹑恶心﹑疲乏﹑低体质量﹑肌萎缩等[7],可归属中医学“虚劳”“痿证”“溺毒”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湿毒瘀阻。脾气虚弱,失于运化,则气血乏源。“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脾肾亏虚,聚湿生浊,久之浊毒壅滞气血而成瘀。

1 脾主运化

1.1 运化水谷,充养肌肉 《类经·藏象类》云:“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脾胃为水谷之海,主运化水谷,生成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又《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所以脾能布散水谷之精,充养四肢肌肉。透析相关营养不良表现出的肌无力﹑肌萎缩﹑体质量指数下降,与中医学“脾主四肢肌肉”相合。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运动,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则筋脉弛缓,肌肉瘦削,萎软无力,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脾病而四肢不用”。近年来,透析患者肌减少症倍受关注,是指进行性﹑广泛性的全身肌量减少,伴肌肉强度下降或生理机能减退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发病率达38%,易导致肌肉损失﹑虚弱﹑低体能甚至残疾[8]。据报道,肌少症主要发生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这与血透患者低能量摄入和蛋白质分解加速密切相关,是透析中伴发的一种重要的营养障碍状态[9]。从中医角度认识,脾虚不运,肌肉失充是其病机关键。

1.2 运化水湿,排泄浊毒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脾居中焦,为水液吸收和转输之枢纽,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透析患者常表现出水肿﹑纳差﹑恶心﹑舌苔腻等症状,这与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息息相关。脾运失常,不能与肺肾共同通调水道,致津液输布障碍,湿聚为水,发为水肿,水积成饮,饮凝成痰,痰盛生浊,久郁化热,毒寓于热,终致浊毒内蕴。尿毒症患者体内蓄积过多的代谢毒素,不能随透析完全清除,是浊毒逗留不祛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透析患者体内代谢毒素及细胞因子清除能力下降,于循环中堆积并激发炎症反应,导致骨骼肌蛋白质降解﹑蛋白质合成被抑制,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营养不良-微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10-11]。从中医角度认识,浊毒内蕴是主要病机环节。

2 脾主升清

脾之升清,可拆分为“升”“清”两个方面理解。升,是就气机的运动而言,《医学纲要》言:“升降之枢纽,全在脾土之运用”,脾胃为气机斡旋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脾虚致气机升降失常,“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出现腹泻﹑便秘﹑腹胀﹑呕吐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而这些临床表现存在于超过80%的透析患者中,严重程度以中度及以上为主[12]。国外文献报道,透析患者长期持续的胃肠道症状和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相关性,胃肠道微生物稳态失衡,引起氧化应激及级联炎症,导致营养吸收和合成障碍[13]。清,即清阳,是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在脾气主升的基础上,清阳之气由中焦向上输送至心肺﹑头面,若脾虚清阳不升,无以荣养头目官窍,则出现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疲乏等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表现。

3 脾藏意主思虑

“脾藏意”,“脾在志为思”,说明脾与情志关系密切。《灵枢·本神》曰:“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忧思过度,脾气郁结,致木郁土壅,脾虚失运。透析患者精神负担重,包括对疾病的担忧以及经济压力,常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情绪障碍。而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是透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呈明显正相关,体现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数值的显著降低[14]。这是由于情志问题可引起脑-肠轴活动异常,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摄入减少﹑进食障碍,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导致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发生[15]。如李梴《医学入门》所载:“脾劳意外过思,则胀满少食,极则吐泻肉削,四肢倦怠,关节肩背强痛”;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指出:“思伤脾者,气留不行,积聚在中脘,不得饮食,腹胀满,四肢怠惰”。不良情绪还会导致患者抵触治疗,使营养治疗效果不佳。此外,脾和肝生理上互相调和,病理上相互影响。肝失疏泄,情志不畅,又会反过来导致脾虚不健,营养吸收不佳。

从脾论治透析相关营养不良

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优化蛋白饮食方案,补充酮酸,补充肉碱,提高透析充分性,补充营养素等对症处理,其疗效有限。中医提倡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脾为五脏之本”,脾胃衰而五脏病。从脾论治透析营养不良,兼顾相关脏腑及气血阴阳,从整体上调整机体内环境,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更能从根本上提升脏腑机能。从脾论治,亦应视何种疾病病证所致透析引起营养不良而治,其中以脾肾不足﹑气血亏乏﹑湿毒瘀阻为主,因此,治当从以下几个方面。

1 甘缓调脾,益气养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而行。国医大师邹燕勤强调,治疗慢性肾脏病,应注重补养脾气,使精血化源充足﹑益阴温阳[16]。孟河医派大家费伯雄著《医醇賸义》云:“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即和法缓治,不偏不倚[17]。因此,调脾用药当甘淡平补,缓和醇正,避免滋腻壅滞。临床上常使用生黄芪﹑潞党参﹑太子参﹑麸炒白术﹑白扁豆﹑炒麦芽﹑鸡内金等药性平和,清补甘缓之品以补脾益气,并酌情加入陈皮﹑枳壳﹑香橼﹑佛手﹑木香等行气健脾药,使补而不滞。通过调理脾胃使气血充沛,脾气升清阳以上荣头面,气行载血运以供养四肢肌肉。安海文[18]观察黄芪当归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结果显示该方能有效改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升高体质量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测量指标,降低SGA主观营养评分中营养不良比例。邓聪等[19]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肾衰养真胶囊(组方:人参﹑黄芪﹑白术﹑当归﹑丹参等)通过下调 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 Bcl-2蛋白表达,降低慢性肾衰竭肌肉蛋白分解率,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改善营养不良。

2 运脾化湿,疏滞泄浊

透析患者脾失运化,体内水毒积聚,加之脾胃升降失常,浊毒上泛,出现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症状,使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化湿泄浊﹑促进水湿浊毒排泄显得尤为重要。“脾健贵在运”,又因“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所以温﹑运两法应兼而求之。临床上首选苍术运脾燥湿,清代名医黄元御曰:“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治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苍术与厚朴配伍,中阳得振,诸湿困肿得解。若湿邪上壅,食少纳呆,加广藿香﹑佩兰﹑砂仁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若湿浊中阻,胃肠蠕动减慢,宿便内结,当选半夏﹑熟大黄和胃降浊;若湿邪久郁,蕴热成毒,则以六月雪﹑积雪草解毒利湿。张建等[20]对腹膜透析患者应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健脾化湿法能够调整胃肠道功能,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

3 补脾益肾,佐以疏肝

李中梓提出:“人有先后两天,补肾补脾法当并行”。肾病久治不愈,肾气衰惫,难以生精化髓,致腰酸乏力﹑骨节羸弱﹑骨痛等骨营养不良表现。补益培本莫重于脾肾,脾肾同补,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强后天以养先天;益肾以顾护正气,提高机体的耐受性,增加透析的充分性,从而降低透析相关营养不良发生率。临床上常选用盐杜仲﹑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怀牛膝平补肾气,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酒女贞子平补肾阴,较少使用温补肾阳药,防温燥太过耗伤阴血。现代药理学表明,补脾益肾药能促进蛋白质和核酸更新,调节糖脂代谢,补充营养,纠正缺失[21]。此外,透析患者久思过虑,气机壅塞,木郁土虚,适当地佐以疏肝药,如醋柴胡﹑炒白芍﹑醋香附﹑广郁金之类,有助于透析病人舒解情绪,增进食欲,从而改善营养不良。

4 外治法

“有诸内必行诸外”“内病外治”。清代名医吴师机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透析患者限制水盐摄入,用药需避免过多的液体增加容量负荷,因而中医外治法在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治疗中应用较多。灸法具有温阳逐湿﹑补中益气之功效,以脾肾同治为思路,常选用足三里﹑三阴交为施灸主穴,其中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两穴联用,升降有常,燥湿相济,能增进食欲﹑调理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而三阴交为脾﹑肾﹑肝经交会之穴,又可健脾补血﹑调补肝肾,辨证属气虚者加太白﹑太溪;阳虚者加脾俞﹑肾俞﹑关元;兼血瘀证加血海﹑丘墟;兼湿浊证加丰隆﹑阴陵泉。研究表明,以调脾法为主的辨证施灸可延缓血透患者进行性肌肉消耗﹑增加体脂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22]。黄芪主补益脾肾,益气温阳,于脾胃病之腧穴足三里处注射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提升血浆白蛋白水平[23]。

小结与展望

透析相关营养不良呈高发病率,西医针对性治疗方法有限,且费用昂贵加重透析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医药在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防治和管理中独具优势,重视从脾论治,甘缓调脾养气血以充肌肉,健脾化湿泄浊毒以增食欲,补肾疏肝和脏腑以治根本,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透析患者营养水平,改善症状。但应当明确的是,从脾论治透析相关营养不良只是方法之一,中医药灵活应用内治和外治法,在透析相关营养不良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更多的循证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气血患者
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活了2个月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气血不足的五种表现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