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惠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经验*

2022-11-15 12:22段楠杨子藤梁竹茹宗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少阳柴胡气机

段楠,杨子藤,梁竹茹,宗惠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月经前后诸证是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反复出现不适症状,通常多在经前1~2周出现,包括乳房胀痛﹑头痛﹑眩晕﹑身痛﹑泄泻﹑发热﹑吐衄﹑浮肿﹑情志异常﹑口糜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多症同见,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1]。本病多见于25~45岁妇女,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本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西医没有月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于经前期综合征(PMS)的范畴。西医认为PMS的发生与精神社会因素﹑卵巢激素水平的波动﹑泌乳素水平升高﹑5-羟色胺水平降低﹑β-内啡肽水平显著下降﹑前列腺素水平升高﹑维生素B6缺乏等因素有关[2-3]。 对本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纠正水钠潴留﹑控制精神神经症状﹑应用激素治疗﹑抑制排卵等,缺乏特异性,治疗后复发率高[4]。导师宗惠副教授为中医妇科学博士,多年来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治疗月经病经验丰富,擅长从调理气机角度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笔者跟随老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老师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以期为月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气机升降失调为纲

本病的发作呈明显的周期性,与经期及经行前后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情志因素和体质因素均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月经的来潮是冲任二脉的气血在天癸作用下规律溢泻的结果。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机的调畅决定着血海的溢泻。导师认为人体的气机是左升右降﹑环流不息的。冲任气血的变化和全身气机的周流都是人体圆运动的体现,可以相互影响,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月经来潮前,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易于影响到少阳﹑阳明的气机,而导致少阳枢机不利或阳明腑气不通,再加上其他致病因素如脾肾虚﹑气血虚或血瘀的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5]。

1 少阳枢机不利

导师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是本病最常见的病机之一,这与女性的体质特点和情志因素特点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妇人大全良方》有云“妇人性情执着,不能容忍”,怒则伤肝,若肝气不疏,气机郁滞,加之经前气血下注冲任,冲任气血较平时更加旺盛,郁而化热,致使营卫失调,可见经行发热;气能行津,气机不畅,水湿宣泄不利,益于肌肤,故经行浮肿。“气有余便是火”,若肝气上逆﹑肝火上炎,可见经行头痛﹑眩晕﹑情志异常﹑口糜等;木火刑金,导致肺阴不足,肺火偏旺,郁于表皮可见经行痤疮。《傅青主女科》云:“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胃气血郁滞,可见经行乳房胀痛;气滞血瘀,可导致头面部经脉不通则痛。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气横逆犯脾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经行时气血下注胞宫,冲气夹痰上扰,见经行眩晕。

2 阳明腑气不通

导师认为,肝气之疏泄和阳明腑气的通降是相辅相成的,阳明腑气不通常常伴随少阳枢机不利而出现。《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生于气也。”《素灵微蕴·噎膈解》云“饮食消腐,其权在脾,粪溺疏泄,其职在肝”。《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经脉所以上行者,固多因冲气之上干,实亦下行之路,有所壅塞。”若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致使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疾病易从燥化﹑热化,冲为血海,其脉隶属于阳明,经前经血本应下注,若阳明之气不能下行,则郁而化热上炎,可见经行口糜﹑情志异常﹑痤疮等;《内经》中记载“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六腑不通可引起头痛。

治疗以调节气机升降为要

本病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治疗时应分清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根据本病发生时患者的生理特点,经前期血海充盈宜疏泄﹑勿滥补;经期血室大开,宜调和气血。基于以上认识,导师临床治疗本病,常采用和解少阳﹑和胃降浊之法,使少阳阳明气机得畅,血海溢泻得通,则诸证得解。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妇人……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丹溪心法》云“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云:“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四圣心源》曰:“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临证指南医案》云:“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故气之升降开阖枢机不利。导师认为情志因素在女性发病及疾病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子以肝为用,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育龄期妇女要经历经孕产乳等生理活动,使得精血耗伤,机体处于“阳长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善太息﹑胸胁乳房胀痛等症。《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秦景明《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云:“诸气怫郁, 则气壅大肠, 而大便乃结”;《医学入门》中指出:“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脏腑有密切联系,治腑不可忘治脏,肝主疏泄,可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大肠是传导糟粕的器官,其功能的正常与肝气调达密切相关。若肝气郁滞,则大肠传导失常,致使大便秘结不通。导师在临床工作中,从女性特殊的生理角度出发,指出在月经病的治法中以调为要,疏肝理气为治本之法,通过调畅肝与大肠的气机,使少阳枢机得利﹑阳明腑气得通,恢复脾升胃降的生理状态及机体气血运行且可调畅情志。

大柴胡汤加减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而设,其方药组成是由小柴胡汤和四逆散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而成,具有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可清泻少阳相火,舒畅肝胆之气;黄芩具清热泻火之功,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可增强柴胡清泻之功;白勺敛阴柔肝,柴胡配伍白芍一收一散,可制约肝木,防止肝木疏泄太过;半夏调节中焦气机升降;生姜有助恢复中焦气机且又能制约半夏的毒性;大黄可荡涤胃肠﹑清泻阳明之热,恢复中焦气机升降;枳实与大黄相配可增强大黄攻下之力;大枣固护脾胃,防黄芩﹑大黄﹑枳实等苦寒之品损伤正气,且与生姜同用可调和营卫,助气血津液化生。从配伍方面来看, 本方可调节肝胃气机升降,疏肝健脾和胃并举。现代研究证实,妇科疾病的发生于少阳证所累及的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6],柴胡为妇产科临床常用药物,柴胡皂苷﹑柴胡多糖是其主要成分,具有解热﹑镇痛﹑调节免疫的功能,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痛经﹑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此药[7]。柴胡-黄芩为常见药对,可使药力直达病所,而泻肝经郁火[8]。大黄的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等,具有致泻﹑止血﹑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葡萄糖球菌﹑淋病双球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敏感[9],根据经﹑带﹑胎﹑产特点谨慎选择大黄用量,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明显[10]。枳实能加强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功能[11]。半夏具有镇静﹑祛痰﹑降压﹑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临床应用广泛[12]。

导师在临床实践中常用本方作为基础方,治疗本病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者,经行头痛者加川芎﹑葛根﹑白芷﹑菊花等引经药清利头目,若头痛剧烈,则加龙胆草﹑石决明清泄肝火或丹参﹑红花活血止痛;经行吐衄者加牛膝引火下行,加白茅根﹑生地等凉血止血;经行乳房胀痛者加桔梗﹑荔枝核﹑橘核﹑延胡索﹑瓜蒌等行气散结止痛,若乳房经络不通﹑郁结成块则加夏枯草﹑海藻以软坚散结;经行情志异常者加郁金﹑合欢花﹑凌霄花等疏肝解郁,远志﹑石菖蒲等品交通心肾以安神,或牡蛎敛肝潜阳以达安神之效;经行发热者常加入牡丹皮﹑连翘﹑生地黄等品以清热凉血;若见经行痤疮,则加皂角刺﹑枇杷叶清肺排脓;经行口糜者加黄连﹑竹叶﹑栀子﹑黄柏等清热之品,或加入肉桂﹑制附子引火归元[5]。若见患者咽干不适则加沙参益胃生津;失眠多梦者加百合﹑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夜不能寐﹑心悸不安者加龙骨﹑琥珀﹑珍珠母宁心安神;面红目赤者加菊花﹑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口干口苦者加金银花﹑龙胆草清热解毒﹑泻肝胆火;小便短赤者加生地﹑竹叶﹑通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典型病案

李某,女,39岁,离异,2020年8月25日初诊,主诉“经前及经期头痛、乳房胀痛10余年”。患者平素月经尚可,3d/34d,经量少,色暗红,血块(+),痛经(+),伴经前头痛、乳房胀痛。带下无明显异常。末次月经2020年7月26日。近十余年,辗转各地寻求治疗,均疗效不佳。平素不善言辞,急躁易怒,口苦口干,面色发青,每于经前2~3d出现头痛、乳房胀痛,心烦失眠,喜外出乘凉,至月经来潮后3~4d缓解,大便2~3d1次,质干。现症见:头痛难以忍受,烦躁易怒、较难控制,心烦失眠,口干口苦明显,面青目赤,耳鸣,双侧乳房胀痛,痞满,小便黄,大便3d1行,质干。舌红苔黄干,脉弦滑大。G1P1A0(2010年顺产一男婴)。行脑CT、MRI未见异常。行妇科彩超示:子宫大小4.9×4.0×3.1cm,内膜线居中,厚约0.8cm,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经行头痛,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治疗时应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处方:柴胡18g,黄芩9g,清半夏12g,炒枳实9g,白芍9g,生大黄6g(后下),木通3g,石斛12g,麦冬15g,郁金12g,元胡15g,生地20g,竹茹12g,生姜3片,大枣3个(掰)。共5剂,1剂/d,嘱煎两次,水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经后复诊[13]。

二诊:2020年9月25日患者诉服药后症状较前缓解,时有头痛、尚可忍受,心烦易怒、可以控制,口有苦味,小便淡黄,大便1次/d质软。嘱患者经前5天继服上方,共5剂,1剂/d,煎两次,水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经后复诊。

三诊:2020年10月22日患者诉服药后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偶有头痛、心烦,口稍苦,小便调,大便1~2次质稀。前方改生大黄5g同煎,嘱患者经前5d服用,共5剂,1剂/d,煎两次,水煎至600mL,分三次温服,经后复诊。

四诊:2020年11月13日患者诉本次月经来潮无明显不适症状,大便1次/d,呈香蕉便。

按:患者平素肝郁,使得肝失疏泄﹑肝气上逆,经前及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冲气偏盛夹上逆之肝气,故出现经行头痛;肝气犯脾,使脾失健运,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故出现经血量少﹑血块(±);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气犯胃,肝胃气机升降失调,故见经前乳房胀痛;肝胆互为表里,肝气郁而化火,使胆火亦盛,肝火上炎见面青目赤,胆火上炎故口干口苦,胆火扰心故心烦失眠,热盛伤津,故见小便黄,舌红苔黄干;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腑气不通,故而痞满﹑大便3日1行质干。因此选用大柴胡汤加木通3g,清心降火﹑引火下行;石斛12g﹑麦冬15g,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郁金12g﹑元胡15g,活血止痛﹑疏肝安眠;生地20g,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竹茹12g,清热除烦。全方共奏疏肝泻热﹑行气通腑﹑滋阴除烦之功,少阳枢机得解,阳明腑气得通,则一身之气机得畅,诸证缓解。

结 语

月经前后诸证独特的发病特点,决定了其治疗的特殊性。女子以血为本,月经以血为用,气为血之帅,气血调和则病无以生[14]。导师在治疗本病时,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采用和解少阳﹑和胃降浊之法,从多年临床实践中证实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的特殊疗效。但是我们同时需要注意,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女性将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在治疗本病时,必须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使其能够平稳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猜你喜欢
少阳柴胡气机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本草”说养生
约会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