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转群的管理措施

2022-11-15 19:10翟金桃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猪群断奶猪舍

翟金桃

胭脂镇畜牧兽医站,甘肃康乐 731500

在生猪养殖中,转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待生猪饲养至一定阶段后,需将其转入对应的圈舍饲养,通过分群饲养以便于后期日常生产管理,为猪群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在转群中,常因多种原因而导致转群应激,若方法不适宜猪群健康将受到较大影响。基于此,必须对规模化猪场转群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1 断奶仔猪转保育

在仔猪断奶后,其体内母源抗体将消失,仔猪机体抵抗力日渐变差,对各种外界环境变化尤为敏感,若养殖环境不佳,仔猪极容易患病。同时断奶仔猪肠胃尚未完全发育,其对饲料要求较高。因而在断奶仔猪转保育中常发生各种应激,待其转群后,仔猪极容易发生患病、腹泻、体重降低等问题。基于此,在断奶仔猪转保育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坚持全进全出这一基本原则,转群前彻底清理并消毒保育舍,防止转群后断奶仔猪因抵抗力不佳而患病。转群前,还需对断奶仔猪结合大小、体质、健康程度等指标合理分群,以便于转群后管理。此外,养殖人员还应当做好仔猪转群前的卫生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消毒等工作,若为圈舍养殖,养殖人员可以在转群前使用氯制消毒剂以及碘制剂等对圈舍进行消毒,且注意消毒的彻底性,通常情况下水槽、食槽、墙角、护栏以及各类养殖器具等均要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时间最好在天气晴朗的上午,除了消毒工作外还应当重视灭虫工作,猪舍内虫源不仅会导致断奶仔猪寄生虫病,而且其还是病毒以及细菌的载体,因此在消毒的同时还应当使用杀虫剂等进行除虫。此外,若养殖场内有鼠类出没,养殖人员还应当展开灭鼠工作。

在断奶仔猪转群时,需为其营造一个与产房相似的环境。断奶仔猪刚进入保育舍时,需保证保育舍内温度与产房一致,或比产房高1~2 ℃。若圈舍内具备铺板,其舍内温度为25~26 ℃较为适宜;若采取网上饲养方式,舍内温度27~28 ℃较为适宜;若采取水泥地面饲养,除要求舍内温度高一些外,还需考虑其地面是否潮湿,可将垫料铺设于地面;在保育舍内维持产房内光照程序,首先维持保育舍内全天光照,防止仔猪出现夜间不采食现象。

待转群后,仍然为保育猪喂食转群前饲料,防止发生应激反应。为猪群提供与舍温接近的饮水,可将适量抗应激药物添加于饮水中,以减少应激反应。在转群后,还需对猪群精神状况、采食量、粪便情况等动态密切观察,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此外,由于断奶仔猪的自身免疫能力较低,因此还应当防止其他因素对仔猪造成的应激刺激:首先,养殖人员在进行仔猪转群时要尽量保持安静,以此降低声音对仔猪造成的刺激;其次,在仔猪转群后的卫生清理过程中也要保持安静;再次,若在秋冬季节进行转群,一方面要确保猪舍内的保温工作,同时也要对猪舍勤通风,但是在秋冬季节管理过程既要确保猪舍内空气的流通,还要防止由于突然通风,冷空气进入对仔猪造成的刺激。此外,在夏季还要做好防暑降温以及防蚊虫叮咬等工作;最后,为了避免断奶仔猪由于转群而对免疫力造成的影响,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以及预防类的药物等等。

养殖人员需要科学管理转群后断奶仔猪的饲料,通过科学搭配喂养饲料不仅能够降低来自于饲料方面的应激刺激,而且还能够促进仔猪的茁壮生长,刚转群后的仔猪抗疫病能力较差,且肠胃消化系统尚处于发展过程中,虽然仔猪的消化能力较差,但是吸收能力较强,因此转群后还应当通过饲料管理防止仔猪积食腹泻。养殖人员所使用的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宜过高,以15%左右为宜,尤其是在仔猪转群后的应激期时应当严格控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养殖人员可以适当地提升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该物质能够有效地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蠕动,减缓仔猪的肠胃负担,因此能够解决仔猪由于饲料而导致的腹泻拉稀等等。通常情况下转群后仔猪饲料的麸皮等成分应当占据整个结构的8%左右。断奶仔猪转群后的3 d之内饲料量应当控制在原定饲料量的50%~70%左右,待仔猪群转群4 d后开始恢复正常的饲喂量。

2 保育转育肥

在保育转育肥中,常因温度不适宜而导致猪群生长速度受到影响,最终提高料肉比,同时易导致猪群患病。在新的猪群重新建立后,常因相互斗争而导致猪只受伤,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死亡。

在保育转育肥中,也需对猪群质量严格把控,尽可能保证全进全出。在分群时,保证同一猪群大小相近、体重及体质一致,防止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问题,避免育肥过程中部分体弱猪无法抢到饲料。

在环境方面,需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在保育转育肥中,尤其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常因温度低于猪群承受下限而导致猪群转群应激的加剧。在育肥舍内饲养中,其地面主要为水泥地,同时地面较为潮湿,导致其舍内温度不高,此时处于大幅度降温时期,若仔猪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其抵抗力不佳,很难承受。基于此,在保育转育肥中,需对温度问题高度重视,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舍内温度,亦可将躺卧区温度适当提升,以减少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猪群伤害。

保育猪转育肥后,还需对定位问题综合考虑。具体而言,主要是料定位,即将适量饲料施撒于猪只预定躺卧区域;将赃物置于猪群应排泄区域,以引导猪只在指定地点排泄;在夜间哄起躺卧于错误地点的猪,将其赶至正确位置,直至其安稳睡好;刚转入育肥舍的仔猪偏爱于避风位置躺卧,因此可做好墙角设计工作,若需要猪躺卧于靠近门的位置,可将一块木板堵于门口,方便猪只自动躺卧。

3 配种后转群

在规模化猪场内,配种后转群常被人们所忽视。在实际生产中,对配种后母猪转群尤为重要,这是由于转群一方面会产生应激,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混群后母猪间相互斗争,导致母猪体温升高,影响其胚胎的成活率。

母猪配种后前3日、9~13日以及22~30日其最为敏感,这是由于上述三个时期受精卵较为脆弱,因而需避开这三个时间段转群。可在母猪发情配种后立即将其转走,以帮助胚胎成活;亦可在配种1个月后为母猪转群,以避开敏感期,提升胚胎成活率。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严禁在配种后1个月内转群,以防胚胎死亡。

4 妊娠母猪转入产房

在妊娠母猪转入产房中时,若其上床时操作失误,常增加生产过程中死胎数量,这是由于妊娠期母猪本身活动量较少,在转群中需长距离运动,导致妊娠母猪受到应激。若方法不适宜,追赶母猪或者鞭打母猪,常伤害胎儿,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或者早产现象,增加死胎数量。若母猪拒绝上床而强制其上床,常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需要对妊娠母猪转群上床加强重视。

若初产母猪不愿上床,禁止强制其上床,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上床台。同时,即将分娩母猪其肚子较大,活动极为不方便,若地面光滑常出现滑倒现象,可将适量沙土施撒于地面或者铺设防滑垫,此外养殖人员还要清除猪舍中裸露的铁丝以及木刺等等,通过做好猪舍环境保障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5 转群过程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在某些养殖场内会出现转群后猪体重迅速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而养殖人员通常会将此原因归结为转群猪的应激反应,其在发生应激后身体免疫机能迅速下降,并由于病原体侵入而诱发疾病,但是养殖人员却忽视了其他几类元素:首先,转群猪耗能也是引发病变的重要原因,规模化养殖场内养殖区域较大,在转群过程中若缺少转群车,则转群猪只能通过行走或者奔跑完成,某些猪长期圈养在猪舍内而缺乏剧烈运动,猪在乱跑或者人为驱赶以后机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使得身体各系统的消耗增大,此种现象会引起转群猪暂时性的系统衰弱,此外,猪机体的自身恢复能力要弱于人类,如猪剧烈运动可能会出现低烧以及降低血液循环的现象,这也是自身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除了身体机能消耗外,缺氧也是导致猪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转群猪在经过剧烈运动后会使得机体的需氧量极大提升,但是由于肺功能受限,在缺氧状态下猪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糖,最终使得猪的肌肉等组织酸疼,较为严重的猪会短时间丧失站立功能,因此其饮水量以及进食量也会相应地下降。

基于此,养殖人员在转群过程中为了降低转群猪机体的消耗,可以考虑使用车辆进行转群运输,且在转群前一周左右可以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添加黄芪多糖以及维生素等物质,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转群过程中转群猪机体能量的消耗,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由于应激刺激而导致的免疫力降低等问题。此外,在转群3 d内转群猪不得注射任何疫苗,且弱猪以及病猪尽量不转群,在转群前养殖人员还需要做好新猪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猪舍中的污染物,并进行彻底消毒,此外养殖人员还应当从多个方面考虑降低转群后猪群的应激反应,这对于保障转群后猪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猪群断奶猪舍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Hunter—Gatherers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冬季养猪高效管理要点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浅谈影响小型猪场猪舍环境的因素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