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云烟 声声惊雷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赏析

2022-11-15 09:50□刘
老年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张旭草书用笔

□刘 昕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杜甫曾经写诗赞叹张旭的书法:“张旭三怀草圣书。”韩愈也曾评价其:“旭善草收,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可见张旭书法在当时影响力之大。

草书《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墨迹本,横卷,五色笺,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帖是否为张旭所书,一直是学界争议不休的问题。但作为赏析,可先不去深究《古诗四帖》的作者问题,本文仅从其艺术价值和风格进行分析,希望对我们草书的学习和创作有所启示。

《古诗四帖》唐·张旭(传)纸本 28.8cm×192.3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诗四帖》是狂草的代表作,整体风格狂放不羁,气势豪迈雄伟,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疾风骤雨不曾停歇。这在草书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强调上下字的连绵不绝,如满纸烟云萦绕,一气呵成,痛快淋漓,令人拍手称绝。故明董其昌评说该帖:“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

此帖的线条圆融饱满,遒劲且充满力量感。在入笔、收笔及使转处多用笔圆劲,外拓圆转处显现着墨迹渗洇的痕迹,如同出浴之美人,结实浑厚里透着劲健奔放的生命张力,体现出书写者的才情和书写时欢快昂扬的生命状态。《古诗四帖》的用笔出神入化,给人仪态万千之感,笔断意连,令人遐想无限。且帖中大部分线条不太强调提按,较为关注粗细均匀的线条中使转与速度的变化,中侧锋并用,笔锋常落在线条端部的一侧,但立即转为中锋,使转过程中往往生出圭角。此外,书者还将篆书的中锋用笔和“二王”的逆锋藏头入笔渗化在用笔中,于圆融中透露着刚劲、挺拔、雄健的风姿。

《古诗四帖》的字形富于变化,难以捉摸,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时而似低昂回翔,翻转奔逐,充满“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的变化。大部分字的取势以耸态为主,但字的重心保持正中。其结构开张充满张力,随形就势不刻意求变,从而使通篇气韵生动,打动人心。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成竹在胸的功底,是书写不出如此巧夺天工的完美巨作的。

其谋篇布局也是适性随缘,在自然中表现出浑然天成的大自在境界。章法合理,行间错落有致、刚柔相济。也许这一点恰恰是古代书家在书写时无意表现自我,而自我却浮现于笔端的体现。书写本身即是心性的表达,也是直指本心的无意识流露,就像诗是诗人内心的自然流露一样。《古诗四帖》乍看起来很狂放,但仔细分析过后可知其绝非不规则地涂抹,很多细微的笔画、字间过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矫揉造作之感。其疏密变化都是逐渐发生的,即由疏到密,或由密到疏。如此形态的草书是在激越情感的牵动下加快节奏,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表现出一泻千里之势。

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定的技术之上融入艺术家的情感。书法线条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情感波澜起伏的表达,优秀的书法作品都达到了技法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古诗四帖》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充分表露了书者个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后世许多书法家的终极理想。

猜你喜欢
张旭草书用笔
THE TIME DECAY RATES OF THE CLASSICAL SOLUTION TO THE POISSON-NERNST-PLANCK-FOURIER EQUATIONS IN R3*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许淇·中国画《张旭》
打针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