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探析

2022-11-16 09:28徐玉红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饮食食物食品

徐玉红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 272000)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关键场所,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不单单是思想意识方面,还应该包括实际生活方面。大学生因步入大学,脱离了家庭的管理约束,在自由的环境中难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因日常饮食不规律、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而使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此外,高校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度不高,同时缺乏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规范,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发严峻。基于此,笔者对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健康饮食问题展开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建议。

1 严抓食品安全的意义

在新时代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也引发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食品安全的关注与重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促使食品安全教育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内容的关键构成。对大学生展开食品安全教育,有利于创建和谐健康的学校环境,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中也经常会出现食品安全事故[1]。

2 大学生的饮食安全问题分析

2.1 食物中毒问题

受到污染的食品被人体摄入之后表现出急性或者慢性的中毒状况即为食物中毒问题。近年来,社会各个领域都逐渐提高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相关教育部门也开始积极进行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的概率也在逐渐降低。若学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大学生数量较多,实际进行的预防以及管控工作会有较大难度,从而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2]。

2.2 学校食品问题产生来源

(1)学校食堂。高等院校出现食物中毒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学校食堂整体卫生情况较差、水源的饮用设备不合格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大力进行相应设备的优化与改建工作,同时积极改善卫生情况,使食堂卫生始终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学校商店。高等院校所属的其他食物供应商或者商店,也是食品安全风险存有的关键来源。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副食品供给大多会选取外包给其他厂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达成了服务质量的优化与提高,而高等院校的食物供应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与革新。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商家,为了实现自身短期内的经济收益,采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进行食品加工,所制作出来的食品整体卫生质量不达标,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对此,高等院校中所属商店以及食堂外的食物供应店铺,都应该积极加入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切实提升自身关于食品安全重要性的思想认知,厂家也应该定时做好全面检查、风险排查工作,将所查出的相关信息数据作为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资料来源,同时提供给校方查看,从源头上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 导致学生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

3.1 学生普遍缺少科学饮食理念

在大学时期,很多学生脱离了家庭的管制与束缚,辅导员、教师也不会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因此一部分学生在“解放了”的思想意识下,自然而然会出现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等情况。在饮食方面,因为一部分学生早课时间较早,或者为了睡懒觉,选择不吃早饭,直接空腹上课。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学生在午间十分饥饿,选择食用高油高热量食物,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形成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甚至出现慢性胃病等疾病,这正是因为其缺少正确健康的饮食理念或者饮食习惯[3]。

3.2 校方没有展开饮食教育

学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食品安全指引教育,为学校饮食安全以及学生饮食健康埋下隐患。调查研究表明,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对于食品安全突发情况,各个学校通常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被动状态,不具备及时做好应对处理的能力,学校面对突发事件存在处理方法不科学、次序混乱、失去控制危害的最佳时间等问题。部分高校对于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并没有展开深刻全面的分析探索,存有侥幸心理,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化状态,最终使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3.3 食品制作与质检方面问题

学校没有对食堂厨师展开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学习活动,使得厨师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采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加工食物,如在加工蔬菜过程中,先切菜后洗菜,会使得蔬菜中营养成分流失。除此以外,就现阶段实际状况来看,我国食品领域没有创设起规范科学的评价系统,检查测验方面也具有相同的缺陷。食品原材料购买标准、配菜类别以及份量、食物预处理等,都是依据厨师的个人经验与做菜习惯来确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与不科学性。

3.4 依法管理思想意识薄弱

针对学校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已经出台并落实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与卫生安全要求,同时这些规范要求也有效强化了校园卫生基本制度的科学性,并且可以对高等院校学校食堂中的基础设备以及整体食堂环境发挥出一定的规范整治作用。但是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在相应工作条例以及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发挥出法律体系并及时处理突出问题,才是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部分地区高等院校管理者与相应教育人员,对学校食品安全条例与法律规范的关注程度不足,没有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全方位落实[4]。

4 提高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健康的措施

4.1 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应该认识到饮食安全与规律饮食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可以定期邀请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员,或者饮食方面的营养专家前往学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饮食知识,特别是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2 合理调整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食品的类别也越来越多。而不同的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单一化的食品无法为学生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因此,要想实现营养分配均衡科学的目标,就应该依据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搭配。例如,谷物类型的食品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与蛋白质,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主要食物。部分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这种饮食方法会打破身体内的营养平衡,长此以往,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强化大学生对食品健康安全的认知至关重要。此外,还需要让学生们行动起来,科学调整自身饮食结构才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保证身体健康。

4.3 完善相应的食品安全制度

为了实现大学生食品营养与饮食安全,高等院校应该优化食品安全制度,做好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设计责任追究制度、值班制度,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此外,还应定期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做好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严格检查进出的食品原材料,并且做好细致全面记录,留好食品样本。通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提高大学生食品营养以及饮食健康[5]。

4.4 提高餐饮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食堂或者其他进餐场所,高等院校可以创设专门的菜品营养成本标签,标签中应简单描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热量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就餐,保障食品健康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还应开展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培训,提高餐饮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科学的饮食指导,同时还可以依据学生自身实际需要,给予一定的饮食建议。将其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作进程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切实落实相应责任职能,第一时间发现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及时处理,科学应对各种工作中的突发情况与工作危机,借此来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与饮食安全,实现校园稳定和谐,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同时也为供应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相应领域与产业的进步。在学校饮食发展进程中,餐饮管理工作者以及相应工作人员,都对大学生食品安全与饮食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应该对餐饮工作者展开一定的培训与管理,在持续提高其个人素养以及饮食安全专业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展开健康安全饮食的指引与引导。

4.5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管控与宣传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督管控力度,严格处罚网络食品违反规定等行为,进行网络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应规范条例,严格整治网络订餐商家的准入门槛,使得一部分没有证件、无实体经营店铺的商家没有进入网络餐饮平台的机会。除此以外,网络订餐系统的自主监督管理工作也十分关键,构建起全面的商家信用平台与信用系统,能够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可靠性较好的消费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确保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要想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下,实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被饮食方面的问题所影响,高等院校就应该定期组织关于饮食安全的培训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饮食相关知识,同时强化学校中饮食安全管理控制。对于大学生而言,也应该重视饮食安全问题,将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现学习、身体素质共进步。

猜你喜欢
饮食食物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食品造假必严惩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