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面点的差异和融合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22-11-16 15:13高嘉诚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西点面点西式

高嘉诚

(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东西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各自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地域特征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中西式面点不同的烹饪工艺。以粉状食材为主的面点美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再仅仅作为饱腹之物而存在,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认识中西面点的差异,实现中西式面点的融合创新,不仅可以丰富面点种类、促进中西面点的多样化发展,最大化满足层次化、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而且对于促进东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1]。

1 中西面点的概念

1.1 中式面点

中式面点是中国面点美食的统称,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制作精良和口味独特而文明。随着石磨、箩筛、青铜炊具等工具的广泛使用,油料、调味生产技术的成熟,食材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面点烹饪工艺的不断提高,使中式面点的品种日益丰富,甚至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味流派,如北京的驴打滚、豌豆黄,苏州的糕团、船点,山东的油饼、煎饼,山西的刀削面、抻面,广东的皮蛋酥、鸡仔饼,贵州的肠旺面、荷叶糍粑等。

1.2 西式面点

西式面点是指英、法、德、美等欧美国家的面点美食,由于其烹饪工艺主要是以烘焙为主,又称为烘焙美食。西式面点主要是以面粉、鸡蛋、油脂、乳品及糖等为主要原料,再辅以各种调味品、干鲜果品而形成的色、香、味、形的营养食品[2]。欧美各国面点美食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法国人注重烹饪技艺,英国人注重就餐礼仪,德国人注重西点营养,形成了种类丰富的西式面点美食,如松软香甜、装饰美观的各色蛋糕,产品式样美观大方、香酥软糯的起酥类面点,绵软酥脆、口味香甜的混酥类面点。

2 中西面点的差异

2.1 中西面点材料选择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自然环境、农作物生产方式和饮食理念不同,中西面点在食材选择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中式面点主要是以面粉、米粉为主,并辅以肉类、蔬菜、鸡蛋、糖以及各种调味料,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北方面点主要以面粉为主,而盛产水稻的南方则以糯米粉为主。西式面点除了面粉之外,会大量使用奶制品、乳制品、油脂、糖和鸡蛋等提升口感,再辅以水果、果仁等提升营养价值[3]。

2.2 中西面点加工工艺的差异

中式面点的制作多为手工制作,并以蒸、煎、煮、烙和炸等烹饪方式为主,如油炸类的油条、炸糕,蒸制类的包子、桂花糕,烙制类的馅饼、煎饺,烘制类的桃酥、月饼等。中式面点整个加工烹饪程序复杂,对于材料的用量、烹制时间虽然并不严苛,但对包、卷、擀、剪、拨、钳花、镶嵌和挤注等造型技法以及各色馅料的调制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4]。西式面点在造型方面往往使用各类规模化、机械化的工具来提升面点的加工效率,使用标准化的模具来实现面点造型的整齐划一,并且在各类材料的用量方面也不像中式面点的“稍许”“少量”等模糊的表达,而是严格控制每种材料的用量以及各种材料的比例,以保证面点在造型、口味上的统一。

2.3 中西面点造型艺术的差异

中式面点种类繁多,不同的品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时期的面点造型各有不同,其造型特征主要有自然形态、香型形态、几何形态等。例如,苏州船点,其以面团、坯皮为原料制作的鸟兽、瓜果、花卉等形象生动的面点造型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西式面点同样非常注重造型艺术,运用搓、切、割、浸、裹、抹、蘸、裱型和拼摆等手法,整体造型以几何图像为主,再辅以花朵、动物、建筑等造型栩栩如生的巧克力、糖果,形成了精美绝伦的各色西点。

3 中西面点的融合创新发展策略

3.1 饮食文化的融合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旅游、餐饮、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进度不断加快,中西消费者对于彼此的饮食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对中西各色面点美食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中西饮食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面点美食充分反映了人们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饮食需求和文化特征[5]。因此,中西面点必须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彼此的长处,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例如,通过举办美食节、美食论坛、职业技能大赛、面点美食大赛,以及将中西面点美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等方式,增进人们对中西面点美食的了解和喜爱。

3.2 加工工艺的融合创新

中式面点的加工制作多以手工为主,不仅制作效率低,而且缺少统一的标准,往往会造成面点成品之间的差异较大,影响面点整体品质。因此,中式面点可以充分借鉴西式面点的制作方法,使用各类烹饪工具,严格把控每个烹饪环节的时间、搅拌次数、食材用量等,提升面点加工工艺的标准化,以确保面点的口感、造型等统一[6]。另外,西式面点的中国化发展也需要充分借鉴中式面点制作工艺,如借用中式面点蒸、煮、煎、炸等多样化的加工方式以及高超的刀工技艺、精妙的馅料调味方式,从而实现西式面点在色彩、造型、口味方面的创新。

3.3 食材选择的融合创新

中西面点美食对于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重视,但中式面点主要是以各类谷物食材为主,所添加的牛奶、鸡蛋、果仁、蔬菜及水果等辅料相对较少,大大降低了其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糖、高油、高盐用量,以及煎、炸的烹饪方式,使得很多面点美食虽然具有鲜美的口味,但长期大量食用易导致人体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发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西式面点常用的各类奶油,过量食用也会造成人体血糖、血脂升高。因此,中西面点需要充分选用对身体有益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材,在烹饪中式面点时可以通过适当加入蛋类和乳制品,严格控制油、盐、糖等调味料的配比,用低脂的奶油或植物油来代替猪油等方式,提高面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安全指数,以实现中西面点的融合创新,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绿色健康的饮食理念[7]。中国传统面点食材在西点中的创新性应用也有利于西点的创新发展,开发出具有中国特点,且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爱好的西点美食。例如,使用茶叶原料制作的抹茶蛋糕具有清新的抹茶气息,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3.4 造型艺术的融合创新

中式面点的造型大多是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所形成的,但寿桃、动物、仙鹤和松树等造型较为传统、单一,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因此中式造型需要借鉴西式面点简洁、时尚、创意的造型特点,以及机械化、模具化的高效造型方式,大大提升中式面点的艺术美感。例如,可以在原有中式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生活化、现代化的造型元素,进一步丰富中式面点造型种类和艺术美感,提高消费者对于中式面点的关注度和喜爱度[8]。另外,西式面点造型也需要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受众心理、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从具有丰富吉祥寓意的中式面点造型中汲取灵感,借鉴中式面点形态各异、灵活多变的植物花朵或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等造型,采用西式的烹饪技法,制作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西点造型,以赢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3.5 面点人才的融合创新

为了实现面点人才的融合创新,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①为中西面点从业者开通技能培训通道,如由地方劳动部门开设中西面点培训班,建立中西面点网络培训平台,促进面点师中西面点烹饪技能的提升。②加强中西面点职业课程建设,将中西饮食文化、面点制作技艺等融入面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当中,培养学生的融合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中西面点的烹饪技艺,培养具有中西面点融合理念和融合创新意识的面点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面点的融合创新是中西饮食文化融合的重要内容,是中西面点烹饪技艺提升的有效途径。必须要树立创新理念,拓宽视角,从饮食文化、营养安全、加工工艺、食材选择、造型艺术及面点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融合创新,才能取长补短,创造出色香味俱佳的面点美食,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多样化口味需求。

猜你喜欢
西点面点西式
甜蜜的家常西点
西点行记
面点的盘饰艺术研究
涂梅玉 让创意面点活起来
享受美味,吃“场面面点”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有趣的西式餐具
家庭版西式料理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
通过项目教学模式提高西式面点专业实践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