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2-11-16 23:43佘雪辉邓文峰何海艳刘培王瑞郑元燕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花穗花芽分化叶面肥

佘雪辉 邓文峰 何海艳 刘培 王瑞 郑元燕

(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广东 潮州 515726)

荔枝属无患子科荔枝属,我国是世界荔枝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商业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等6个省份[1]。现有荔枝种植面积55万hm2,全国荔枝产量一般在250万~300万t[2]。其中,以广东省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产值最高,是目前广东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东现有荔枝种植面积26万hm2,年均产量120万~15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和60%以上[2]。荔枝种植对栽培管理条件要求较高,由于荔枝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受气候条件和种植管理措施影响极大,生产上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荔枝的周年生长周期主要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2个阶段,其中营养生长期为采后至末次秋梢老熟后树体进入休眠,该阶段的栽培管理要点主要是适时培养健壮的2~3次梢作为结果母枝;生殖生长期为入冬后树体开始养分积累、进行花芽分化至开花结果,此阶段的栽培管理要点是促进树体适时进行花芽分化和形成适量且优质的花芽、花穗,并在开花坐果期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坐果率、提升果实品质。将荔枝周年生产在管理上分为采后管理、梢期管理、控梢促花、保花保果4个关键环节,通过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措施,以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提升荔枝开花坐果率和结果质量,减轻荔枝大小年现象,实现荔枝优质丰产的高效栽培。

1 采后管理

荔枝经历开花结果和挂果期后树体养分消耗殆尽,采果后需及时进行修剪、施肥和清园等管理措施以对树体进行更新复壮,促进秋梢抽发。

1.1 果园间伐

过密的荔枝果园要通过间伐减少每667m2种植的株数,一般每667m2种植15~20株较为合理,超过这个数量,应通过间伐处理掉部分植株。间伐前要标记保留树和间伐树,间伐对象应先选出弱树和伤残树,其次是品种不良的树,最后才是过密的健康树。间伐时要预防树体倒下时伤到保留树,可先逐步对小枝和分枝进行锯除,再锯除大枝和主干。间伐树可考虑保留地面以上0.5m左右的树桩高度,作为果园余下保留树用于拉枝固定的树桩,如不考虑保留树桩,则要尽可能与地面齐平将其锯除,并对锯口喷施草甘膦后用黑色塑料袋进行包扎。对荫闭不严重的果园,可对要间伐的树进行重度修剪,疏除部分大枝,保留其结果2~4a后再锯除。

1.2 树体修剪

树冠内部留存过多分枝容易造成荫蔽枝和细弱枝数量增多、消耗树体养分,不利于培养结果母枝。对基部主枝数量在6个以上的树体,应考虑先通过适量锯除大枝,控制其基部分枝数量在4~6个,使修剪后的树冠在各个方向的分枝均匀分布。对过高或直立的枝条进行短截或疏除,以矮化树体高度,增加树冠内部通透度。进一步对下一级分枝进行修剪,修剪时先疏除病残枝、细枝弱枝,对分枝较少的枝条、过长的枝条、株与株之间以及树体内部分布过密的枝条、枝位过低贴近地面的枝条进行疏除或短截回缩,确保修剪后的树体通风透光,树高得到有效控制,树冠分布均匀合理。但要注意,对疏除的枝叶量应控制在全树的1/2~2/3,不可过度修剪,以保留适宜的枝叶量供树体进行养分制造,恢复树势。对余下分布不合理的枝条可在春季进行修剪或第2年结果后再进行疏除或短截回缩,通过逐年修剪,逐步进行树体改造。

1.3 施肥

树体营养不足或土壤肥力较低的荔枝果园应在采果前后及时进行施肥,以健壮树势、促进树体恢复和秋梢及早抽发,可视天气情况在降雨前施用1次速效高氮复合肥,或结合浇灌进行施肥。采果后气候条件常表现为雨水偏少且气温较高,如果抽梢时间偏慢,有条件的荔枝果园应结合抗旱追施水肥,使用氨基酸、腐殖酸等有机水溶肥,适当添加含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兑水后沿树冠滴水线浇施,促进秋梢抽发,以保证早熟品种如“妃子笑”等在7月中旬前抽发新梢、中晚熟品种如“桂味”等在8月中旬前抽发新梢。进入冬季(12月)进行基肥深施,可在树冠外沿沿滴水线挖放射状穴2~4个,深20~30cm,施入有机肥(如腐熟鸡粪肥、豆饼肥等)、复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如钙镁磷肥、硫酸镁、硼砂和硫酸锌等),具体施用量根据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树体大小、结果量酌情确定。

1.4 清园

荔枝果园采果及修剪后应及时进行采后清园,清理树上和地面病果、烂果和枯枝落叶,先集中烧毁或深埋,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喷施,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喷施全园,以减少果园病菌基数,防止病菌入地越冬而成为明年的侵染菌源。此外,在入冬后可再对叶面喷1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立春后气温升高,病菌繁殖进入活跃期,可在雨后用石硫合剂0.3~0.5波美度稀释液进行第2次清园,重点是喷湿地面和树干。

2 梢期管理

秋梢抽发后的管理重点以保护和促进新梢健康壮旺生长为主,通过摘心定梢、加强梢期病虫害防治、补充叶面肥以促进新梢适时老熟等关键措施,培养健壮结果母枝。

2.1 摘心定梢

为节约养分、促进新梢健壮生长,在新梢长出后应及时从分枝基部疏去过多的分枝,使分枝数量保持在2~4条为佳。并在梢长至20~30cm时进行摘心打顶,促进下一级分枝,以避免枝条过长、树冠向上扩散。打顶时应选取外向腋芽作为保留的顶芽,促使下一级分枝新梢生长方向向树冠外围扩散。

2.2 虫害防治

新梢抽出后要视果园虫情及时采取防虫措施,梢期病虫防治原则以采取“一梢两药”制为最佳,即在新梢刚抽出阶段和红叶期时各喷药1次,喷药时尽量以害虫在低龄幼虫期进行用药为原则,以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重点防治尺蛾、卷叶蛾、蓟马、瘿螨、白蛾蜡蝉等常见为害荔枝梢叶的害虫,可结合防治,根据果园虫害类型选择1~2种杀虫或杀螨剂,与叶面肥、杀菌剂混合喷施。常用的有效杀虫药剂包括苏云金杆菌、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和甲维盐等,兑药时根据药剂类型按水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乳油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种即进行搅拌充分混匀,再加入下一种,若使用浓度较高则应进行二次稀释,即用适量水稀释后再加入兑药池搅拌混匀。

2.3 促梢老熟

为保证秋梢质量,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梢期除注意防治病虫害外还要结合促梢进行根外追肥,在防病虫时加入叶面肥喷施,以氨基酸、腐殖酸等有机叶面肥为主,第1次梢时可加入适量尿素以促新梢老熟和下一次梢抽发;第2次、第3次梢时则宜适量添加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末次梢老熟进程较慢的,或到11月还未老熟的梢,除使用氨基酸、腐殖酸等有机叶面肥,可视情况加入多效唑,以促进末次梢加快转绿老熟。早熟品种如“妃子笑”以11月前3次梢转绿为佳;中晚熟品种视树势和抽梢实际情况培养2~3次梢,但要保证秋梢质量,且在11月中旬前确保最后一次梢叶片转绿为宜,以使树体及早进行养分积累。

3 控梢促花

11月前后荔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积累养分进行花芽分化,并在1—2月抽生花穗,需适时采取措施控制树体冬梢抽发,促进花芽分化。

3.1 控梢措施

进入11月后应控制树体不再萌发新梢,采用控水控肥、药物控梢、环割环剥等方式控杀冬梢,以保证树体进入休眠,及早进行养分积累,利于花芽分化。

3.1.1 控水控肥

末次梢抽出后,应停止氮肥施用,并减少水分供应,以抑制冬梢萌发、促进花芽分化。对部分树势过壮旺的树,可沿树冠滴水线深耕20~30cm进行断根,以切断根系的养分和水分吸收,抑制树体营养生长。但对进行断根控肥控水的树,要注意不宜再进行环割或环剥控梢措施,避免树势衰退。

3.1.2 药物控梢

11月初时视末次梢状态采取药物杀梢或控梢措施。对末次梢未转绿的或新梢刚抽出的,可使用乙烯利、杀梢素等常用控梢药物进行杀梢,使用浓度和喷施程度要依新梢发育进程酌情确定。可使用点喷方式对新梢进行喷杀,确保喷施后有效控杀新梢,但药效不对末次梢质量造成影响。对末次梢已基本老熟但树势较旺、可能抽出新梢的,可使用多效唑和乙烯利等控梢药物进行喷施,以抑制冬梢萌发、促进树体休眠,使树体及早进行养分积累、转入生殖生长。

3.1.3 环割环剥

对部分树势仍较旺盛的树,若难以抑制其冬梢生长,可进一步采取环割或环剥措施,在最后一次梢转绿后或基本老熟后进行。宜在分枝或小枝上进行环割或环剥,避免在主干上环割或环剥对树体造成较大伤害,后期引发树势衰退。使用环割刀或环剥刀在分枝口以上10~15cm处进行环割或螺旋环剥1~2圈,环剥剥口宽0.2~0.3cm,螺距宜与所剥分枝直径粗度相近,保持力度均匀、环割或环剥要到位,避免进行二次环割或环剥。

3.2 促花措施

12月下旬—1月中下旬,荔枝进入萌动期陆续出现“白点”,对进入1月后末次梢顶芽仍处休眠状态未见萌动的树,要采取修剪、根外追肥、灌水或浇灌水肥等措施进行“促醒”。促进花芽分化和花穗轴抽发,以保证荔枝树最迟在2月底—3月上旬前顶芽现“白点”,促进花穗发育,形成优质花。

3.2.1 修剪

春季促花进行的修剪措施与采后修剪大致相同,但修剪的程度要适中,不宜过重,修剪量不宜超过全树枝叶量的1/4,且此次修剪宜以疏枝为主:主要疏除阴枝弱枝、徒长枝以及树冠内部过密的部分枝条,过高或过密集的树、特别是因控梢措施过重还处于休眠状态的树,可以考虑疏除树冠顶部的1~3个大枝,使修剪后的树冠通风透光。

3.2.2 根外追肥

对未现“白点”的荔枝树,应喷施1~2次叶面肥,可使用细胞分裂素、红糖、高磷钾类叶面肥和核苷酸硼、核苷酸钾、海藻酸、氨基酸寡糖素等有机叶面肥,以补充树体营养,诱导树体进行生殖生长。对于树势较差、叶面光泽度低的,可适当增加喷施的次数,但频率不宜超过每5d1次。

3.2.3 浇灌

1—2月是荔枝树从休眠状态醒来,顶芽萌动、进行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期间如遇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要及时采取浇灌措施。并可结合追施水肥进行,使用氨基酸、海藻酸等冲施类有机液肥兑水后沿树冠滴水线浇灌,也可加入适当的含中微量元素和含磷钾类的水溶冲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引起冲梢。

4 保花保果

荔枝花期至果期的管理重点是通过培育健壮的花穗提高坐果率,并及时采取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花保果措施,提高结果质量。

4.1 培育健壮花穗

荔枝在抽穗期到花蕾形成期要密切关注花穗发育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花穗发育以培育健壮的短花穗,利于雌花形成,提高坐果率。荔枝花芽分化期遇雨水过多、气温升高或其营养积累不足,容易引起冲梢,不利于成花。如发现花穗有较多小叶抽出,可在花穗伸长长度达5cm以上后,使用浓度较低的乙烯利(8500~12500倍液)加含磷钾的有机叶面肥喷施1次,以防止“花变梢”。荔枝花穗在花蕾形成前长度不宜超过20cm,若发现花穗有徒长现象、长度过长,可使用多效唑或烯效唑加叶面肥叶面喷施1~2次,以避免花穗过度伸长,延缓花穗发育进程、提高雌花率。此外,在花穗少量雄花开放时或开花前夕,对花量过多的树体,要用多效唑或烯效唑加乙烯利对花穗进行疏花处理,以疏除一定数量的雄花,减少营养消耗,同时避免雄花集中大量开放、加重落果。

4.2 壮花壮果

土壤施用壮花壮果肥应在花蕾形成期进行,避免施肥量过多或施用时间过迟、肥效作用延缓,导致果实膨大期裂果现象加重。可穴施或撒施高钾型或平衡型复合肥,施用量需根据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树体结果量确定,一般宜株施1.5~4kg,适量添加微量元素肥料。开花前可在果园适量撒施石灰或贝灰,以改良土壤酸碱度。对末花期至小果期坐果状况较差的树,要及时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叶面补充有机营养,以提高坐果率和坐果质量。如,使用红糖和氨基酸类、核苷酸类有机叶面肥,并适量添加含钙叶面肥,可结合防病防虫进行。对冬季未进行环剥控梢或环剥口已基本愈合的树,可考虑对坐果率低的分枝进行选择性环割,以提高坐果率和结果质量。

4.3 病害防治

荔枝在花期至挂果期气温升高、雨水较多,是各种病害的高发期,常见侵染性病害包括炭疽病和霜疫霉病等。花果期的病害防治应以前期健康栽培为基础、以预防保护为主,结合在关键时期使用化学药剂达到防治目的。可在花蕾期、小果期、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各喷1次药,一般从花蕾期至果实成熟期喷4~5次防病药,具体施药次数视果实发育进程状况、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天气情况而定,并结合防虫和保果进行。施药期间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应抢晴用药,避免错过用药时机,并加入有机硅类等展着剂以提高药效。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应避免重复多次使用同一种药剂进行病害防治,遵循交替用药的原则,复配时要注意药剂特点和混配顺序。常用的有效防病药剂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等。

4.4 虫害防治

荔枝花果期常见为害花果的害虫包括荔枝蒂蛀虫、荔枝椿象、吸果夜蛾、小灰蝶等,其中以荔枝蒂蛀虫常见度、为害程度和防治难度最大,特别是早熟品种果园和荫蔽严重的果园,可能加重荔枝蒂蛀虫防治难度。蒂蛀虫防治不当,可能导致落果加剧,严重影响果园产量。防治荔枝蒂蛀虫应在花穗期至小果期结合兼治其他虫害进行1~2次针对性用药,以压低前期虫口基数,第2次、第3次生理落果后则要进行集中重点防治。可采用预测测报方法测得蒂蛀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后进行用药防治,或结合摇树惊蛾法。摇树惊蛾法,利用枝蒂蛀虫成虫有喜阴怕光特性,白天与枝干横切状静伏于内膛枝条的向地一侧,受惊扰即在树冠内作短暂飞翔后又回到枝干上停留,很少越树飞行,通过摇树惊蛾法使其受惊起飞即可进行有效计数[3]。当观察到有较多数量蒂蛀虫时可进行用药。喷药时要注意喷湿树冠内膛和树干,并使药剂喷雾尽量雾化以充分有效灭杀。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常用药剂中能同时杀成虫和初孵幼虫的包括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其中,联苯菊酯还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能同时杀卵和初孵幼虫且持效期较长的药剂有除虫脲、灭幼脲、杀铃脲以及氯虫苯甲酰胺等[4]。用药时宜根据药剂特点选择1~2种药进行复配,控杀蒂蛀虫成虫、初孵幼虫和虫卵,兼治其他虫害。一般隔3~5d后进行再次用药,从小果期至果实转色前一般用药次数为4~6次,具体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需视果园虫情确定。期间如有条件可定期将果园地面落果捡拾干净并集中进行销毁,防止更多幼虫从落果中脱出羽化,增加防治难度。

5 结语

荔枝栽培管理中采后管理、梢期管理、控梢促花、保花保果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要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只有加强果园日常管理,才能提供健康栽培基础,实现荔枝优质丰产稳产。

猜你喜欢
花穗花芽分化叶面肥
阴雨寡照天气枇杷花穗腐烂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探讨
不同负载量及花穗整形斱式对‘户太八号’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11个葡萄品种在乐山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
葡萄花芽分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广宁红花油茶花芽分化特征(内文第51~54页)图版
几种常见棉花叶面肥保蕾铃效用试验
芒果防治炭疽病正当时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五味子花芽分化临界期不同枝类的光合特性研究
两种叶面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