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2022-11-16 13:46安星宇杨毅袁源黄露吴石平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菌丝体分生孢子病斑

安星宇杨毅袁源黄露吴石平

(1.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办事处,贵州 铜仁 554301;3.铜仁市万山区科技情报室,贵州 铜仁 55420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柚生产国以及消费国,在我国南方地区,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柚作为多年生果树,可产生长期收益,产值高,且相对成本较低,是推动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几年,我国柚的种植面积保持在9.33万hm2以上,其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围绕柚主要病害的病原、田间症状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柚的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1 柚主要病害种类

在柚的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等15种,其中真菌病害8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病5种,见表1。

表1 柚的主要病害及其病原菌

2 柚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2.1 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枝、果实,造成树皮爆裂、枝条枯死、落叶、落花、落果并腐烂,甚至可致整株死亡。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温度达15°C以上,湿度90%时,菌丝体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侵入柚子叶片或者嫩梢,借风、雨水以及昆虫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致病,并形成再侵染。

2.2 沙皮病

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沙粒状的硬胶质小粒点,当病菌浓度高时病斑呈泥块状或泪痕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特别是在4—5月的梅雨季节,病菌便会大量繁殖,靠风、雨水、昆虫等方式传播到嫩叶、幼果等部位,从伤口处或者直接侵入植株。

2.3 果疫病

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表面出现淡褐色小斑,扩展成黑褐色水渍状湿腐,果肉变松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当气温回升后,靠雨水、风等落在植株叶和果实上,孢子萌发后可直接侵染。

2.4 煤污病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绒状霉层覆盖物。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霉层产生孢子靠风、雨水进行传播,吸收介壳虫、粉虱、蚜虫的分泌物作为营养。

2.5 黑斑病

主要危害叶、果实,造成叶片出现淡黄色斑点,扩展成黑色病斑;果实表面出现略凹陷的黄色小斑点,扩大成褐色病斑。病菌以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后,释放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靠风、雨水、昆虫等传播,落在植株的嫩叶、幼果上,萌发产生芽管进行侵染。

2.6 疮痂病

主要危害叶、果实,造成叶片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扩展后,变为蜡黄色,且出现木栓化凸起;果实表面也会黄褐色隆起,造成落果或畸形果。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至15℃以上,且多阴雨时,菌丝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水或昆虫落在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产生芽管,从表皮或伤口侵入植株。

2.7 脂点黄斑病

主要危害叶、果实,造成叶背出现小黄斑,扩展成黄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且边缘不明显;果实表面形成黄褐色小斑,随着病斑扩展,小斑颜色变深,同时分泌出脂状物,并被氧化成褐色,出现病健交接不明显的大脂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侵染,6—7月为侵染高峰期,到9—10月则进入发病高峰期。

2.8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果实,造成叶片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边缘为黄色晕圈,易落叶;果实表面产生褐色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凹陷,边缘为黄色晕圈,易脱落。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等在病残体中越冬,在次年春季,分生孢子靠雨水、风、昆虫等进行传播,通过形成菌丝,从植株表皮、伤口处侵入。

2.9 黄龙病

主要危害叶、果实,导致叶片出现3种类型的黄化,即呈黄绿相间的斑驳黄化、整张叶片的均匀黄化和花叶症状的缺素状黄化;果实表现为2种症状类型,即果皮坚硬、一直保持绿色的“青果”、蒂部深红色、其余为绿色的“红鼻果”。病菌可以通过带菌幼苗、柑橘木虱等方式传播,其中,带菌的柑橘木虱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病菌会在其体内大量增殖,随木虱在健康植株上取食,侵入健康植株。

2.10 溃疡病

主要危害枝梢、叶、果实,造成发病部位出现木栓化隆起的病斑,中部呈“火山口”状开裂,木栓化病斑穿透叶片正背面,四周有黄晕,而果实、枝梢的病斑四周无黄晕。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从病部溢出,靠风、雨水、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从植株的气孔、伤口处侵入。

2.11 衰退病

主要危害砧木的韧皮部,造成的症状可分为速衰型、茎陷点型和苗黄型等3种类型,其中速衰型出现在以酸橙为砧木的葡萄柚上,能够引起整株的韧皮部坏死,从而出现叶片、果实干缩脱落的现象;茎陷点型则会引起植株矮化、树势衰退,枝条、茎的木质部出现黄褐色的凹陷,并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果实品质下降;苗黄型是在柚的实生苗上出现植株矮化、叶片黄化等症状。该病毒可通过嫁接韧皮部组织进行传播,橘蚜、橘声蚜等蚜虫还可在田间进行传播。

2.12 裂皮病

主要危害砧木部树皮,造成树皮纵裂,弱化树势,导致植株矮化并严重减产。该病毒可通过修剪、嫁接的工具进行传播,主要危害以枳、兰普来檬、枳橙作为砧木的柑橘。

2.13 褪绿矮缩病

主要危害叶、果实,造成植株叶片变形,花叶、节间变短以及果实变小等症状。该病毒主要通过人工嫁接或杨梅类伯粉虱进行传播。

2.14 碎叶病

主要危害叶,造成叶片黄斑、变小、叶缘破碎。该病毒主要通过人工嫁接或带病毒的工具进行传播,此外,尚未发现有昆虫可作为媒介传播该病毒。

2.15 黄脉病

主要危害叶,造成叶脉黄化、透明,易脱落。该病毒主要通过人工嫁接进行传播,尚不明确其媒介昆虫。

3 柚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苗木检疫

针对检疫性病害,需严格执行相关的检疫措施,从源头避免病害的传入,一旦发现其存在,需及时上报、送检,如必要时,应对发生区域进行封锁。此外,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病毒类病害,只能通过加强检验检疫、柚苗木脱毒处理、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来预防发病几率。

3.2 冬季清理园区

果实采收后,在12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结合冬剪,将病枝、病叶、病果等剪除,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深翻土壤,喷施波美3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

3.3 改良土壤条件

柚园大多建在荒坡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较为瘠薄,致使植株长势差,极易受到病菌侵染。为此,需加强对土壤进行改良,可通过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就地翻压入土,并增施农家肥。若为酸性土壤,可通过适量施加石灰,对土壤结构进行改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使植株健康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3.4 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柚的需肥特点,合理施肥,主要施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并控制氮肥用量。针对老龄树,则主要防治缺硼、缺锌、缺镁等缺素症。此外,合理灌溉果园,及时排水,避免果园高湿,增强树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3.5 合理修剪植株

及时清除果园里的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源,并剪除徒长枝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其抗病能力。此外,在修剪前后需对工具进行消毒,避免病菌传播。

3.6 科学用药

化学防治是柚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之一。柚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及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柚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及施用方法

4 问题与展望

据统计,我国柚产量在2020年达到了500万t以上,占全球总产量的1/2以上。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缺乏对病害识别鉴定、发生规律、防控措施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得多种病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因此,柚病害的有效防控是亟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仍为化学防治,然而,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破坏果园的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而绿色防控是柚安全、优质生产的必然趋势。为此,应大力发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并通过开展相关技术科普活动,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猜你喜欢
菌丝体分生孢子病斑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葡萄糖酸钠发酵废弃菌丝体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冬虫夏草发酵液和菌丝体中主要核苷类成分分析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