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区:打造立体家风教育体系劲吹廉洁清风

2022-11-16 08:58苟思聪
廉政瞭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沙湾郭沫若家训

文 苟思聪

“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这是郭沫若先生的家训,告诉我们处世要坦率、真诚和厚道。”不久前,趁着国庆假期,市民张文强先生带着一家老小来到郭沫若故居纪念馆,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讲,将廉洁修身齐家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乐山乐水,名人名湾。作为世界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故乡,近年来,沙湾区纪委监委立足深厚的历史积淀,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探寻现代文明人格和优良家风的“廉洁密码”,致力于打造立体化家风教育体系,增强该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

追寻家风“足迹”,打造廉洁品牌

翻阅郭氏家族留存的祭祀文集《德音录》,发现保留至今的大量郭氏家训均“脱胎”于一代代铜河人传承的优良家风家训文化。在追寻之初,沙湾区纪委监委便定下了“调子”——从郭沫若少年时代家风家训对他的影响、沙湾这块土地对他品德的滋养中去追根溯源。

一边是沿着铜河两岸不断走访探寻,从历史文化传承中深研细究;一边是翻阅郭沫若诗词、散文、戏剧、楹联、书法、故事等,挖掘沫若文化中的廉洁元素。随着不断深入挖掘,家风“足迹”的脉络日渐清晰,思路也渐渐打开——将现代文明人格与优良的家风家训有机融合,打造沙湾本土廉洁品牌。

最终,形成以“崇善清廉、人民本位、知行合一、戒骄防腐”为核心思想的沫若廉洁文化和“忠廉、孝悌、修齐、仁义”为核心思想的铜河家风家训文化两大品牌。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今年初,该区纪委监委立足区情,围绕从“小家”好家风凝聚“大家”正能量,系统梳理沙湾建区史、强区史,寻找与铜河家风家训文化、郭沫若家风家训的“契合点”,提炼形成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和不生锈、不变质、不变色的“不锈钢精神”与沙湾工业发展史相得益彰,实现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无缝衔接”。

“作为一名钢铁厂子女,看到这些内容倍感亲切,就如父辈的谆谆教诲萦绕耳边。”沙湾区监委委员蒋宇说。

打造可视化载体,共沐清廉家风

初秋时节,凉意渐浓。但走进郭沫若故居纪念馆的廉洁文化展厅里却廉意浓浓,游客们不时驻足,“品尝”其中的廉味。

如何将清廉家风文化“植入”该区党员干部群众的生活?沙湾区纪委监委早有考量。以郭沫若生平事迹为主线,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围绕“家风家教、崇善清廉”“人民本位、廉洁根基”“知行合一、大公无私”“甲申之鉴、戒骄防腐”四个板块,升级改造沫若廉洁文化展厅,将廉洁文化、家风家训文化物化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展品,浸润时代人心。“时尚”的颜值每年引来1万多党员干部群众前来“打卡”,感悟其中的清廉家风。

与此同时,该区纪委监委还组织专家学者系统梳理铜河两岸家风家训文化,收集了大量的文字、音像和图片资料,提炼了铜河地区从古至今丰富的家风家训文化精髓,形成专著《南丝路铜河家风家训文化研究》,进一步“具现”铜河家风家训文化。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廉洁灵魂,散播出的浓浓家乡味,让该书成为沙湾广大干群的“网红”书籍,不时品鉴“铜河家风家训”的味道。

沫若文化廉意浓,铜河家风世泽长。如今,走进沙湾的大街小巷,“铜河家风楼”“孝廉文化墙”……一个个“地标”先后“破土”而出,让沙湾广大干部群众在“可观、可赏、可悟、可触”中传承优良家风家训文化。

拓展浸入式活动,传承优良家风

“重孝重道,自尊自律,自爱自重,读书明理,做一名正直的人。”这是沙湾区发改局局长李萱写给女儿家书中的一句话。在“阅读一本专著、书写一封家书、提炼一条家训”家风建设活动中,该区领导干部书写430条家训和17封家书,铜河文化在一字一句中浸润人心,在言传身教中薪火相传。

搭好台更要唱好戏。沙湾区纪委监委立足各大廉洁“地标”,在清廉家风浸润人心上下足了功夫。从实地参观沫若廉洁文化展厅,开展廉洁游园活动到沫若廉洁文化主题征文、“甲申之鉴警千秋”演讲比赛,从“找寻最美家风”“传播身边好声音,弘扬廉洁正能量”到“树沙湾孝廉,传铜河家风”活动,从挖掘典型事例、创作家训格言、评选“最美家庭”、新乡贤评选,到试点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广场、家风家训村落,147场次的特色宣讲活动在沙湾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不断上演。

“饮铜河之源,传优良家风”正成为沙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追求的“潮流”,伴着大渡河畔的廉洁清风吹拂人心。

猜你喜欢
沙湾郭沫若家训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郭沫若佚诗一首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家训伴我成长
反七步诗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