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

2022-11-16 01:50刘道林殷莲甜
现代纺织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伙伴国互补性针织

许 菱,刘道林,殷莲甜

(1.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2.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江西赣州 341000)

纺织服装业作为深度全球化的制造业,随着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生效,中国纺织服装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他RCEP国家作为全球纺织服装重要出口来源和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之一,已成为中国在纺织服装贸易领域的重要伙伴,目前东盟、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三大、第四大、第六大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和第一大、第三大、第五大纺织服装进口来源地[1-2]。RCEP正式生效后,中国不仅新增了对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而且对其他RCEP国家部分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可以享受超出原有贸易协定的优惠政策,如对马来西亚的部分棉纱、化纤产品和对菲律宾的部分化纤及织物、服装产品。因此,中国在面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反倾销”贸易壁垒的设置、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而导致国际贸易参与难度增大的现实问题,应如何拓展“非美市场”潜力、增强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怎样在“双循环”的理念下进一步加强与RCEP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合作、发挥区域内部贸易的扩张效应,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显示,2020年多数RCEP成员国纺织服装进口或出口总额下降幅度较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出口同比下降超过15%,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同比下降超过20%。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中国和文莱纺织服装贸易出口实现7.71%和7.34%的正增长,澳大利亚、文莱和新加坡纺织服装贸易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4.26%、17.98%和24.55%。而且,RCEP成员国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总额为2 139亿美元,占其对世界各国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41.81%,RCEP成员国内部和对世界各国的纺织服装贸易总额较2019年分别仅下降3.77%和0.38%,说明其内部各成员国纺织服装贸易活动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整体来看成员国内部贸易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下整体贸易活跃度仍不低。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RCEP成员国出现纺织服装工厂关闭或者停工的现象是短期现象,长期来看依然改变不了东南亚作为最具纺织服装产业链转移和投资吸引力地区之一的事实,而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各国推出的保障政策,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3]。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高度依赖劳动力和资源的产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如何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引起了广泛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现有关于中国和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关系的研究内容侧重于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贸易网络演化、FTA(Free Trade Agreement)和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等协议政策的影响,并且重点从关税、劳动力的角度开展研究[4-7]。而在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方面,现有文献仅选取个别指标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一带一路”区域的状况进行总体性的分析,单独针对中国在RCEP区域内纺织服装各细分行业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上的关注度有所不足[7-11]。因此,本文采用贸易竞争性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9-14],对中国和RCEP伙伴国就纺织服装产业的潜在的贸易竞争性、不同领域的竞争力、潜在的贸易互补性、不同领域的互补性、贸易密切程度进行深入探究,揭示当前中国与RCEP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为加强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双边贸易合作提供事实依据。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中国与RCEP伙伴国之间的竞争和互补状况多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同时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大类产业,成员国在各领域中各有自身的优势,因此研究中国与RCEP伙伴国在各领域的竞争互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综合运用贸易竞争性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实证分析中国和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具体指标及说明见表1[9-10]。

表1 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评价指数Tab.1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evaluation index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1.2 数据来源

2012—2020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额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按照HS的2位数编码收集纺织服装产品数据,参考段小梅[15]选取50—63类作为纺织服装品类,分别为HS50蚕丝、HS51羊毛等、HS52棉花、HS53其他植物纤维等、HS54化纤长纤、HS55化纤短纤、HS56无纺织物等、HS57地毯等、HS58特种机织物等、HS59工业用纺织品等、HS60针织布等、HS61针织服装等、HS62非针织服装等和HS63纺织制成品等。

2 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分析

2.1 总体竞争性分析

2012—2020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CI指数的值和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指数Tab.2 Index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partner countries

在中国—东盟区域,中国与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指数持续高于0.8,其中越南、新加坡、菲律宾三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指数持续高于0.9,说明中国同这些国家在纺织服装贸易结构上比较相似,在纺织服装贸易领域存在较高潜在竞争性。

在中日韩区域,中国和日本、韩国的潜在竞争性较弱,原因在于日本、韩国是全球纺织服装的重要消费市场,其本身的纺织服装业更加专注于优质产品的生产或者精细化、专业高品质的代加工,而中国则更多是中低端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同韩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潜在竞争性仍达到0.797,其原因在于中国东部沿海区域正在“腾笼换鸟”,将纺织服装中低端产业向要素成本更低、税收政策更优惠的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向中高端转型。

在中澳新区域,中国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潜在贸易竞争性持续偏低,根源在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消费市场和纺织原料供应主要是纺织服装和优质羊毛等,与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结构差距较大。

2.2 各领域竞争力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与RCEP伙伴国在纺织服装贸易各领域中的竞争关系,本文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衡量2012—2020年RCEP成员国HS50—HS63纺织服装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水平。TC值位于[-1,1]之间,一般来说大于0即具有竞争力,值越接近1,产品竞争力越高。据此,本文汇总了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RCEP成员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产品,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50~63分别代表:50蚕丝、51羊毛等、52棉花、53其他植物纤维等、54化纤长纤、55化纤短纤、56无纺织物等、57地毯等、58特种机织物等、59工业用纺织品等、60针织布等、61针织服装等、62非针织服装等和63纺织制成品。

表3 RCEP成员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产品Tab.3 Textile and apparel products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RCEP member countries

总体来看,2012—2020年RCEP成员国在纺织服装领域的总体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各成员国优势领域变化较小。中国在羊毛领域无竞争优势,在棉花、其他植物纤维领域不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蚕丝、化纤长丝、化纤短纤、无纺织物、地毯、特种机织物、工业用纺织品、针织布、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纺织制成品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东盟国家在服装领域和部分纺织领域优势明显。就服装领域而言,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越南在针织服装和非针织服装领域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菲律宾针织服装长期具有竞争优势。其主要原因是受到2010年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这些国家之后也相继复兴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传统工业部门,政府为企业在投资、金融、审批、关税优惠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吸引了全球纺织服装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建厂。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唯一在服装领域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而在纺织领域,越南优势主要在于地毯、纺织制成品等,印度尼西亚在地毯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泰国在化纤短纤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新加坡在化纤长纤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韩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仅在少量纺织服装领域具有优势,并且多个领域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个别领域已退出优势领域。a) 韩国在化纤长纤、化纤短纤、特种机织物、针织布和工业用纺织领域长期具有明显优势,其无纺织物产品在2012—2018年具有竞争优势,但到2020年则无竞争优势;b) 2012年,日本纺织服装具有竞争优势领域与韩国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化纤短纤和特种机织物产品逐渐失去竞争优势,2020年日本纺织服装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主要在化纤长纤、化纤短纤、工业用纺织品和针织布;c) 2012—2020年,澳大利亚仅在羊毛和棉花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其余纺织服装领域无竞争力;d) 2012年,新西兰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为羊毛和地毯,但2015年新西兰的地毯产品无竞争优势,仅有羊毛产品在2012—2020年长期具有竞争优势。

3 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分析

3.1 总体互补性分析

为探究2012—2020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在纺织服装领域贸易互补性的演变状况,本文从中国进口与RCEP伙伴国出口、中国出口与RCEP伙伴国进口两个角度测算了指数,结果见表4。该指数值越接近1,则表明中国进口(出口)和该国出口(进口)的贸易结构越一致,潜在的贸易互补性也越强。

表4 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指数Tab.4 Index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partner countries

其一,2012—2020年中国进口与东盟十国、新西兰出口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呈现上升趋势,与澳大利亚出口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从0.895下降到0.703,与韩国、日本出口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长期处于0.7~0.8,基本保持稳定。具体来看,2020年中国进口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出口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指数超过0.8,与缅甸、柬埔寨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在0.6~0.7。因此在纺织服装领域,中国进口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结构契合度在不断提升,并且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中国进口与缅甸、柬埔寨的出口结构契合度呈上升趋势,但是这两个国家在RCEP伙伴国中仍是处于最低一个层次。此外,中国进口与越南、韩国、菲律宾、老挝、文莱、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出口结构契合度目前处于中间梯队。

其二,2012—2020年中国出口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进口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与马来西亚的互补性增长幅度最大,从0.786上升至0.953,而与其他RCEP伙伴国进口贸易互补性变化状态则较为稳定。具体来看,2020年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进口中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匹配程度较高的从大到小依次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文莱、日本、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缅甸、柬埔寨,前7个国家纺织服装进口与中国出口互补性在0.9以上,菲律宾和泰国在0.8以上,互补性在0.6以下的仅有缅甸和柬埔寨。由此可见,总体上中国出口与RCEP伙伴国进口纺织服装贸易具有十分强的互补性,超过中国进口与RCEP伙伴国出口的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

3.2 各领域互补性分析

其一,在中国进口与RCEP伙伴国出口方面:中国在纺织服装各领域进口与RCEP伙伴国出口的贸易互补性长期普遍偏低,仅个别国家的个别领域的互补性较强。具体来看:a) 东盟区域,中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文莱在纺织服装领域无互补性较高的产品,主要原因是马来西亚、老挝、文莱纺织服装贸易出口结构与中国相似,新加坡则因为其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所以互补性较低。此外,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互补领域较为少,泰国主要在化纤短纤领域,菲律宾主要在其他植物纤维领域,缅甸主要在非针织服装领域,印度尼西亚主要集中在棉花和化纤短纤领域,柬埔寨则集中在针织服装和非针织服装领域;b)日本和韩国与中国的互补领域逐渐减少,在2020年已无互补领域,主要原因在于日韩本身不是纺织服装原料和基础产品供应的大国,随着中国自身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和高端技术的突破,对其依赖程度降低,因此互补性领域逐渐减少;c)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依靠其发达的畜牧业在羊毛领域长期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较强,此外澳大利亚前期在棉花领域与中国互补性较强,但到2020年互补性较低。

其二,在中国出口与RCEP伙伴国进口方面:总体上,中国在纺织服装的大部分领域与RCEP伙伴国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具体来看:a)东盟区域,中国出口主要与东盟纺织类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高,在服装领域中的互补性较低。2012—2020年新加坡与中国的互补领域变化大、数量少,2012年互补领域为蚕丝和针织服装,2020年互补领域为纺织制成品。文莱与中国的互补领域数量持续下降,到2020年仅在蚕丝和纺织制成品具有较高的互补性。除新加坡和文莱以外,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纺织类互补领域种类丰富,并且变化较小。b)韩国除棉花、特种机织物、针织布以外,在其他纺织服装领域均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日本在蚕丝、化纤长纤、无纺织物、地毯等、特种机织物、针织和非针织服装、纺织制成品领域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新西兰除羊毛、棉花和针织布以外,在其他纺织服装领域均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澳大利亚在化纤长纤、纺织物等、地毯、工业用纺织品、针织和非针织服装、纺织制成品领域与中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国家在服装领域与中国出口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是全球主要的成衣消费市场,并且其国内成衣生产制造较少。

表5 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互补产品汇总Tab.5 The complementary products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partner countries

3.3 各领域贸易结合度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中国和RCEP伙伴国当前的贸易密切程度和下一步加强纺织服装贸易的方向,因此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衡量两个国家在当前纺织服装国际贸易合作的密切程度,如表6所示。其中,TCD大于1则表示两国贸易关系密切,小于1则表示两个国家贸易关系疏松。

由表6可知,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结合度在多数领域均大于1,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贸易结合度(4.127)高于RCEP伙伴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2.590)。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贸易结合度较高的领域主要在蚕丝、羊毛、其他植物纤维、化纤长纤、无纺织物、地毯、工业用纺织品、针织服装、针织服装、纺织制成品,RCEP伙伴国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较高的领域主要在无纺织物、针织服装和纺织制成品。可见,RCEP伙伴国在纺织服装贸易中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更强、商品种类更多、贸易关系较为紧密。

表6 2020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结合度指数Tab.6 Index of combination degree of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CEP partner countries in 2020

具体来看,中国与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各有侧重。首先,在中国出口RCEP伙伴国进口方面。东盟国家中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对中国有较强的贸易依赖性,越南侧重于地毯、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等产品,菲律宾侧重于棉花、无纺织物、地毯、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和纺织制成品等产品,缅甸侧重于蚕丝、羊毛、其他植物纤维、地毯、工业用纺织品、针织布、针织服装和非针织服装等产品,马来西亚侧重于蚕丝、其他植物纤维、地毯、非针织服装等产品,老挝侧重于羊毛、地毯等产品、印度尼西亚侧重于地毯等产品,柬埔寨侧重于羊毛、其他植物纤维、无纺织物和针织服装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四国在各个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较高,说明这四国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纺织服装产品以满足内需。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大部分纺织服装产品对于中国的依赖性也较强,韩国侧重于其他植物纤维等产品。

其次,在中国进口RCEP伙伴国出口方面。中国对韩国、菲律宾、缅甸、日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的个别领域的贸易结合度超过5,贸易依赖性极强。菲律宾主要涉及化纤长纤、特种机织物、工业用纺织品、纺织制成品等领域,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主要涉及纺织制成品等领域,缅甸主要涉及蚕丝、特种机织物、针织布等领域,老挝主要涉及无纺织物等领域,柬埔寨主要涉及蚕丝和纺织制成品等领域,日本主要涉及无纺织物、地毯、特种机织物、针织布、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和纺织制成品等领域。同时可以发现,中国在RCEP伙伴国中在各领域都有较强依赖性的国家仅有日本,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在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是世界顶尖水平,因此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需要从日本进口关键产品以满足高端产品的生产。

4 结论与建议

从竞争性和互补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2010—2020年中国和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潜在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对比分析中国和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贸易不同领域的竞争力、贸易综合互补性和贸易结合度,得到以下结论:

a)中国与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的纺织服装贸易结构一致性较高,潜在竞争性较高,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纺织服装贸易结构差异性较大,潜在贸易竞争性较低,同时中国和韩国的纺织服装竞争水平在不断提升。

b)RCEP成员国在纺织服装贸易中各有优势,疫情中RCEP伙伴国纺织服装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但中国在大部分领域依然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而且总体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格局未发生改变。中国主要在蚕丝、化纤长丝、化纤短纤、无纺织物、地毯、特种机织物、工业用纺织品、针织布、针织服装、非针织服装、纺织制成品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羊毛、棉花、其他植物纤维领域优势不足。

c)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2010—2020年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的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呈上升趋势,但出口互补性大于进口互补性。目前,中国进口和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较高,中国出口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文莱、日本、马来西亚、韩国进口的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更高。

d)中国出口在多个领域与RCEP伙伴国进口纺织服装互补性较高,中国进口与RCEP伙伴国出口仅在个别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重点互补领域包括蚕丝、化纤长纤、化纤短纤、无纺织物、特种机织物、工业用纺织品、针织布、纺织制成品,进口互补领域包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羊毛、泰国的化纤短纤、菲律宾的其他植物纤维等。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纺织服装贸易互补性明显下降,但在出口的个别领域的互补性明显增强、进口的多个领域互补性小幅增加,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为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e)中国对RCEP伙伴国的贸易紧密性强于RCEP伙伴国对中国的贸易紧密性,RCEP伙伴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强,尤其是在地毯、非针织服装、其他植物纤维、羊毛、针织服装、蚕丝、无纺织物等领域。

基于以上的认知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a)持续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出口比重,优化进出口结构,降低中国在无纺织物、特种机织物、纺织制成品等领域的对外依存度。充分利用RCEP协议规定的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优化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增强纺织服装整体竞争力。

b)中国需充分利用和RCEP伙伴国之间的互补优势、对日本新增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伙伴国在纺织服装贸易上税率优惠政策,加强在纺织服装领域的产业链配套合作,细化成员伙伴之间的分工合作,进一步扩大出口互补性较强的纺织服装领域,如化纤长纤、无纺织物、特种机织物、工业用纺织品等。同时,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深的机遇,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

c)充分把握新冠肺炎疫情下RCEP成员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利用RCEP协议在跨境电商等方面的贸易规则,通过发展打造各类纺织服装跨境贸易平台、完善纺织服装贸易规则等方式满足本国和伙伴国的纺织服装贸易需求,并根据与伙伴国之间的竞争和互补状况出台针对性的进出口政策,为营造更为便利的纺织服装双边贸易做出更大努力。

猜你喜欢
伙伴国互补性针织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中国OFDI对贸易伙伴国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本财年内缅甸增加了10个新贸易伙伴国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纱线与针织
中国园林欣赏的两种模式及其互补性——对陈从周园林欣赏理论的环境美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