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昌吉州制种基地考察报告

2022-11-17 21:53王亚军蒙立明张振国秦廷建
中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昌吉州张掖市制种

王亚军 蒙立明 张振国 秦廷建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种子管理站,可克达拉 835900;2 可克达拉市人大常委会,可克达拉 835900;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可克达拉 835900;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供销社,可克达拉 835900)

为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新疆兵团第四师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提出的“师市现代化农业走在兵团前列”目标,师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专班在深入调研团场、连队和本地企业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前往张掖市、昌吉州两个全国地市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开展考察,学习优势制种基地产业发展措施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师市基地“五化”建设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增强供种保障能力,提高质量效益。

1 张掖市、昌吉州玉米制种现状

1.1 张掖市

1.1.1 考察地点甘州区:天宇种业(国企)、多成种业(民企)、恒基利马格兰(合资)。临泽县:种子大厦(种子检测中心、种子展示馆、信息化平台)、中种国际(最大加工厂)、润丰源种业(代加工)、三北种业(属于中化集团)、良润种业(特种玉米)。

1.1.2 基本情况张掖种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3 个玉米制种大县为主的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基地。2010 年以来,玉米种子制种面积稳定在6.67 万hm2,年产种量4.5 亿kg[1],面积和产种量分别占全国的41.5%和45.0%。张掖市现有研发机构或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达到47 家,种业科技人员达到1200 多人,参与品种研发的科研人员300 多人,先后培育玉米新品种157 个,已累计审定和登记农作物新品种420 个。现有玉米种子企业72 家,世界三大种业巨头美国先锋、德国拜耳、法国利马格兰和14 家“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先后落户张掖。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25 个,拥有玉米果穗烘干线62 条、籽粒烘干线64 条、加工包装线38 条,加工能力达到6 亿kg 以上。截至2020 年底,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8.23 亿元。2011 年注册“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2 昌吉州

1.2.1 考察地点华西种业(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昌农种业(农畜结合)、广宇种业(自有品种最多)、祥丰种业(生产爆裂玉米)、九圣禾种业(国家级龙头企业)。

1.2.2 基本情况昌吉州已建成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奇台县4 个国家县级玉米制种基地,2021年玉米制种面积1.27 万hm2,年产种量0.78 亿kg,占全疆制种面积51.51%,年产值5.3 亿元;2010-2020 年昌吉州种子企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有243 个(企业自主选育140 个、科企合作选育84 个、从国外引进19 个)。现有玉米种子企业26 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 家(九圣禾、华西),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九圣禾)、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 家(杰农、华西、广宇、昌农、西亚、祥丰、兴木、新瑞禾)。已建成16 条玉米果穗烘干生产线和11 条籽粒烘干线,购置3 条色选设备,年加工种子能力1.5 亿kg,引进6 台玉米机械抽雄机,2 台专业玉米种子收获机。

2 张掖市、昌吉州制种产业发展举措

2.1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张掖市印发《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5-2020 年)》,明确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优势繁育基地6.67 万hm2,年产种量稳定在4.5 亿kg 以上的发展目标。昌吉州制定出台了《昌吉州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4-2020)》,为种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机制保障。

2.2 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2016-2018 年下达建设资金4.26 亿元[2](中央财政投资2.5 亿元,地方配套及自筹1.76 亿元),严格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标准推进基地建设。昌吉州完成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使用资金2.86 亿 元(2015-2018 年1.35 亿 元,2019-2021年1.51 亿元);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昌吉市)创建,总投资19.51 亿元(中央财政资金1 亿元、整合财政投入3.41 亿元、社会投入15.1 亿元)。

2.3 推动科技创新张掖市鼓励支持市内种子企业与张掖市农科院、河西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玉米等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和筛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昌吉州通过组织疆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科研单位成立玉米育种攻关联合体,建立起分工合理、资源集中、运行高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优良品种的推广周期由以往的2~3 年缩短为1~2 年。

2.4 加强监督管理张掖市落实《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俗称“张八条”),严格企业基地“三级”准入、规模授信、合同“双向备案”、种款兑付等制度,严厉打击张掖制种乱象。昌吉州种子生产严格“三级”备案制度,每年由农业农村、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动执法,对辖区内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经营企业、重点品种及种子质量开展专门监督检查。

2.5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张掖市通过政府主导,种子行业协会自行商定企业生产区域、确定当年亩保产值和亩服务费价格区间。农户、乡村、企业利益分配均衡,制种面积稳定,积极性较高。昌吉州成立了现代种业产业联盟,将企业、农场、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好协调服务,规范行业秩序,助力行业发展。

2.6 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张掖市2011 年注册“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给张掖玉米杂交种贴上了“金字招牌”[3],同时制定了《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推动企业开展玉米种子贴标销售。昌吉州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昌吉种子”区域公用品牌。

3 师市玉米制种基地发展建议

第四师玉米制种产业经过近30 多年的发展,基础条件已较为完善,但是与高标准要求相比,尤其是在中央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师市提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兵团前列的背景下,师市玉米制种基地还需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充分借鉴张掖市、昌吉州制种基地的发展经验、管理模式和支持措施,取长补短,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宜师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3.1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建议由师市牵头编制《师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明确基地布局、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制种基地“五化”建设,扶优培强新型经营主体。外招内培龙头企业,引进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长的种业企业;引导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做大做强师市种业龙头企业。

3.2 健全管理体系借鉴张掖市“三级准入”制度和昌吉州“三级备案”制度,制定《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科学合法设定种子生产基地准入条件,实行种子生产备案和合同备案,明确生产基地、制种主体各方职责,严格转基因成分检测,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转基因生产、无证生产、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基地生产环境。

3.3 建强科技体系聚焦玉米产业领域,以培育自主品种为目标,集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第四师农科所及种业龙头企业的科研力量,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科企联合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育种与联合攻关。加强种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育种科研设施用地合理需求。加强制种玉米关键技术推广,实施全程机械化,研究高产配套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通过良种良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4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制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企业、合作社、职工各方利益的均衡分配和利益最大化才是种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根本保障。要厘清思路、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构建稳定高效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职工拿“大头”、合作社有“甜头”,企业有“赚头”,逐步形成可持续的企农双赢命运共同体。

3.5 推进示范创建打造62 团、64 团两个玉米制种示范团场,由种业龙头企业领办创办玉米制种专业合作社,完善玉米种子果穗烘干加工生产线。按照建设“五化”基地的要求,推进制种区的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制种基地高产稳产。支持制种主体建设杂交玉米种子烘干、精选、包衣和包装设施,购置先进适用的加工设备,更新机械装备。

3.6 组建行业协会积极组建师市种子行业协会,强化行业服务,推进行业自律建设,做好行业协调工作,履行信息交流、依法维权、技术培训、信用评价、市场营销、试验示范等多项职能[4]。进一步规范管理制种企业,推动基地健康有序发展。

3.7 打造种子区域公共品牌实施种业品牌战略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内容,是种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师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基地优势基础,所生产玉米种子以质量好、产量高而闻名全国。在“十四五”期间,要积极申报“第四师玉米种子”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高第四师制种玉米的知名度。

致谢:感谢甘肃省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和新疆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对本次调研考察工作的支持,感谢闫宏昱和刘怀梅提供的有关数据。

猜你喜欢
昌吉州张掖市制种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张掖市高中教师体育锻炼活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昌吉州纤检协会免费举办棉花检验员培训班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