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紫薯96 及其栽培技术

2022-11-17 21:53庄丽君余成章傅文泽何文中吴小志
中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域试验紫薯薯块

庄丽君 余成章 傅文泽 何文中 吴小志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晋江 362212)

甘薯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等特点,是重要的加工、饲料和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甘薯种植面积约400 万hm2,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30%,年产量10000 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60%[1]。20 世纪末以来,甘薯专用化的趋势明显,鲜薯食用和加工用(淀粉和薯脯薯干等)仍是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的主要方式。紫甘薯富含花青素,具有独特的色彩、食用风味及保健功能。随着人们对紫甘薯的认知和认可度的提高,紫甘薯在鲜薯食用和加工(主要为全粉、粉丝粉条、色素和薯脯)市场需求有不断扩张的趋势[2-3]。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这种市场需求趋势下,以富含花青素为目标,以泉薯10 号[4]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泉紫薯96。2008 年秋以泉薯10 号为母本放任授粉,2009 年3 月底播种于大棚,当年5-12 月参加实生株系筛选试验,因结薯性状好、产量较高而入选,入选后品系编号为9-6。2010-2011 年参加新品系多点选择和鉴定试验,因其产量高、薯形好和抗甘薯蔓割病而入选。2012 年参加新品系多点比较试验,综合表现较突出。2013-2014 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14-2015 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特用组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名为泉薯9-6。2016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定名为泉紫薯96(国品鉴甘薯2016024),2021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 甘薯(2021)350048。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泉紫薯96 中蔓半直立,茎蔓绿带紫色、粗细中等,单株分枝数13~15 条;叶片形状尖心带齿,叶片大小中等,顶叶和成叶均为绿色,叶脉浅紫色;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较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3~5 个,薯块大小均匀,大中薯率为71.56%。

1.2 薯块品质2014-2015 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特用组区域试验,平均薯块干物率27.06%,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高2.41 个百分点;食味72.5分,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高2.5 分;花青素含量22.35mg/100g,比对照宁紫薯1 号高8.18mg/100g;粗蛋白含量4.32%,比对照宁紫薯1 号低0.65 个百分点;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81%和20.10%,比对照宁紫薯1 号高2.64 个和1.27 个百分点。

1.3 抗病性2013-2014 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室内抗病性鉴定,2013 年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2014 年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2014-2015 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特用组区域试验,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室内蔓割病抗性鉴定为抗病,室内薯瘟病Ⅰ型鉴定结果为中感,薯瘟病Ⅱ型鉴定结果为高感;2015 年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薯瘟病室内鉴定结果为中抗。连续3 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泉紫薯96 对甘薯蔓割病具有较强较稳定的抗性,对薯瘟病表现为中感。

1.4 贮藏性及萌芽性2013-2014 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 年储藏性鉴定结果表明较耐贮藏。龙岩、福州、莆田和泉州4 地常规储藏90d,平均烂薯率、薯重损失率分别为7.3%和23.4%,均小于对照品种徐紫薯2 号(26.5%和29.8%),食味品质优于对照品种徐紫薯2 号。鲜薯11-12 月份收获后贮藏至翌年3-4 月份一般不会出现薯皮皱缩、糠心和干腐等现象。薯块萌芽性能好,埋种后1 个月出芽,出苗齐,产苗量多,剪苗后恢复快。

1.5 主要栽培特性2019 年和2020 年以泉薯19[5]为对照品种,在晋江市紫帽镇和石狮市蚶江镇鉴定了泉紫薯96 作早、晚薯栽培的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特性。不论是作早薯栽培还是晚薯栽培,泉紫薯96 和泉薯19 的鲜薯和茎叶消长规律相似,但泉紫薯96 的鲜薯产量显著低于同期的泉薯19,而茎叶产量反之。2019 年晚薯种植,泉紫薯96 的甘薯茎叶和薯块鲜重的比值(T/R)在插植第50 天最大,为5.46,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泉薯19(1.53);在插植第110 天为1.05,达平衡点的时间迟于对照品种泉薯19;在插植第146 天为0.51,高于对照品种泉薯19。2020 年早薯种植,泉紫薯96 的 T/R 变化规律与2019 年相似,但达平衡点的时间较迟,在插植第110~130 天之间,迟于对照品种泉薯19。茎叶及块根生长动态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出典型的迟熟特性和茎叶易于徒长的趋势。

2 产量表现

2.1 多点比较试验2012 年参加新品系多点比较试验,早薯晋江市紫帽镇试点和惠安县洛阳镇试点均表现产量中等、结薯性状好、薯块形状美观;晚薯惠安县辋川镇试点和泉港区前黄镇试点每hm2鲜薯产量分别为33.43t 和36.80t,分别比对照品种金山57 减产9.2%和5.1%。

2.2 福建省区域试验2013 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鲜薯产量30.39t,比对照品种徐紫薯2 号增产11.53%,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8 位,8 个试点中4 个增产;平均薯干产量8.08t,比对照品种徐紫薯2 号增产14.11%,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8 位,8 个试点中4 个增产;平均淀粉产量5.10t,比对照品种徐紫薯2 号增产15.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7 位,8 个试点中4 个增产。2014 年续试,每hm2平均鲜薯产量25.77t,比对照品种徐紫薯2号减产14.43%,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0 位,7 个试点中1 个增产;平均薯干产量7.53t,比对照品种徐紫薯2 号减产17.79%,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1 位,7 个试点中1个增产;平均淀粉产量4.91t,比对照品种徐紫薯2号减产18.8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0位,7 个试点中1 个增产。

2.3 国家区域试验2014 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特用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鲜薯产量25.19t,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增产1.94%,未达显著水平,排第5 位,有42.86%试点增产;平均薯干产量6.67t,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增产8.86%,达极显著水平,排第6 位,有71.43%试点增产;平均淀粉产量4.20t,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增产11.80%,达极显著水平,排第6 位,有71.43%试点增产。2015 年续试,每hm2平均鲜薯产量21.80t,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减产1.97%,未达显著水平,排第6 位,有42.86%试点增产;平均薯干产量6.03t,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 号增产10.75%,未达显著水平,排第5 位,有71.43%试点增产。

2.4 福建省品种展示及示范2016-2021 年泉紫薯96 在福建省多地进行展示和示范。其中2020 年惠安县辋川镇和石狮市蚶江镇2 个百亩示范片每hm2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27.85t 和31.95t;2021 年石狮市蚶江镇和南安市丰州镇2 个示范片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28.79t 和29.38t。

3 栽培技术

3.1 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点育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洒苗床消毒;选用纺锤形、薯重250g 左右无病伤完整晚薯薯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 倍液浸种消毒;出苗前棚内温度控制在31~35℃之间,出苗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拔苗前2~3d,床土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注意适时通风换气。泉紫薯96 萌芽性好,单薯出苗基数较多,出苗后宜视疏密程度选择剪苗或掰芽进行繁殖,并加强肥水管理。

3.2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泉紫薯96 具有较为典型的迟熟特性,宜适时早栽,结薯前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土壤通气性。一般在6 月上、中旬栽插,推广斜插或平插,栽深5cm 左右,浇足水,封严压实。泉紫薯96 为中蔓半直立,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5.25 万~6.00 万株/hm2为宜,插后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

3.3 肥水管理泉紫薯96 茎叶表现出易于徒长的趋势,栽培上适宜少施N 肥多施K 肥。一般每hm2施纯N 肥120~150kg,N∶P∶K 为1∶0.5∶1.8,基肥、点头肥、夹边肥比例为4∶1∶5。插后7~10d 施点头肥促茎叶快发,以速效肥为好;插后20~30d 结合中耕除草重施夹边肥。苗期要浇水保苗,促进发根成活;结薯期以土壤湿润为主,保持茎叶正常生长,防止地上部徒长,促进块根形成膨大。后期遇旱要及时灌水,雨天注意做好排水防渍。

3.4 病虫害防治泉紫薯96 不抗病毒病,注意防治传毒害虫(如白粉虱、蚜虫等)并及时清除发病植株。地下害虫可在栽插时穴施3%辛硫磷颗粒剂90~120kg/hm2。麦蛾、斜纹夜蛾可选用20%虫酰肼悬浮剂2000 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1500 倍液喷雾防治。茎螟可在成虫羽化高峰,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2000 倍液或5%氟啶脲1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 倍液喷施。叶螨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 倍液防治。粉虱化学防治可选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 倍液或3%啶虫脒微乳剂1000 倍液。生产上实行水旱轮作或用甲基硫菌灵或者多菌灵500 倍液浸苗,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确保丰产增收。

3.5 适时收获11 月上旬即可收获,宜选晴好天气,小心搬运,尽量做到当天入窖,窖温以10~14℃为佳,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入窖初期,薯块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有病源和破伤薯块易发病,注意及时调节窖内温湿度。

猜你喜欢
区域试验紫薯薯块
紫薯粥变色实验
紫薯鸡蛋卷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变色吧,紫薯粥
蜂蜜紫薯山药糕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