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绘画风格和水墨技法研究

2022-11-17 09:27高珮华
书画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矿工艺术创作水墨

文_高珮华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以近现代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周思聪的绘画风格和水墨技法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研究其艺术作品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周思聪艺术创作的特点,探讨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艺术精神。

一、周思聪绘画及生平背景

周思聪是中国美术史上艺术成就极高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她接受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绘画教育,传承了中国绘画的艺术体系,同时也受到了现代西方美术表现手法的影响。周思聪将中国水墨画和西方的表现技巧结合,其绘画作品展现出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结合。

周思聪出生于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末,父亲是一名实用派美术艺术家,母亲是小学教员,幼年时期的周思聪对绘画艺术就展示了兴趣与天分。1963年,周思聪被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在画院工作期间,周思聪创作了《长白青松》《山区新路》等重要作品,在国内获得许多奖项,赢得了声誉。“文革”之后,周思聪的绘画开始向新方向发展,《矿工图》是周思聪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彝女》系列、《荷魂》系列等作品反映出当时周思聪的绘画艺术水平已到了新的高度。这些作品透露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凝聚着画家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周思聪不仅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成就,她积极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同样值得后人学习。

二、早期绘画艺术创作—现实主义题材阶段

周思聪虽然出生在战乱时期的中国,但其在幼时以至大学期间都受到了较为系统且严格的中国绘画教育。周思聪绘画天分出众,早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周思聪早期的作品中,现实主义作品数量相当可观,我们可以从周思聪早期的现实主义题材绘画中研究其绘画风格。

《长白青松》创作于1973年,画面并不复杂,描绘了女战士手捧青松致敬老教师的场景。创作的主题从表面看是对劳动者的歌颂,但要窥探其背后的深意就需要我们结合艺术创作的背景。《长白青松》是周思聪献给当地插队的潘絜兹先生的。潘絜兹先生的女儿潘纹宣是一名热血青年。1972年,黑龙江虎林发生大火,当地组织救援时,潘纹宣义无反顾加入,但最终不幸牺牲。痛失爱女的潘絜兹先生深受打击。潘絜兹家人希望为潘纹宣争取一个烈士荣誉称号,但坚持申请许久后,荣誉称号也没有通过。潘絜兹先生再次受到打击。为了抚慰潘先生深受打击的心灵,周思聪以潘纹宣为原型,创作了《长白青松》。在作品中,周思聪让潘纹宣从山火中回来了,在画中她英姿飒爽,为老教师献上青松。我们能从画中感受到周思聪的人文情怀以及贴近群众的心。借着《长白青松》,潘纹宣在人们心中成了永恒的回忆[1]。

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周思聪的作品与当时的主流创作保持着一致性。与其他画家相比,周思聪的画没有陷入对那种欢天喜地的、世俗化的场景描绘,而是以细腻的视角,选取生活中较为平常、贴近生活实际的场景,并从这些场景中发掘画面人物之间的内部情感。这些作品同时也呼应了与时代背景贴近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情绪。

三、中期创作—创变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热潮席卷中国大地,周思聪的创作也在发生变化。她开始放弃从前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模式,追求自身作品的个性化。

《人民和总理》(图1)创作于1979年。画面中,人民群众以总理为中心汇聚,目光聚焦在画面的中心点—总理身上,总理搀扶一位老年群众,似乎在说些安抚的话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中总理与群众是在同一水平高度,没有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威严。从绘画技巧上讲,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思聪强大的画面造型和布局能力。首先,画面中除环境描绘外,数十人的组合构图也考验着画家的画面布局能力;其次,画家采用焦点透视的方法将画面中心汇聚在总理身上,总理是所有视线汇聚的中心。如此处理结合画面布局,让人感受到总理与群众的亲近[2]。

图1 周思聪 人民和总理151cm×338cm1979

通过分析此画的创作背景可知,1966年邢台地震,周总理赴灾区考察,慰问当地群众。我们从周思聪的自述资料中可知,她对这幅画作投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创作这幅画作,周思聪到灾区考察,询问当地群众时,群众的强烈情绪引起了周思聪的情感共鸣,使她在创作时产生了情感投射。她自言,画作的情感体现不及她心中的万分之一。对画作的重视虽造成了创作压力,但也成就了这幅伟大的《人民与总理》。

《矿工图》系列是周思聪前期最为重要的系列画作。《矿工图》系列以矿工史为主线进行创作,讲述了旧中国矿工在炼狱般的生活中挣扎,然后反抗斗争,并最后获取胜利的事情。《人间地狱》是《矿工图》系列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矿工们在这里没日没夜地工作,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画面中的矿工脸上充满了绝望,人物变形扭曲,给人以一股压迫和扭曲感,让人对矿工的不公遭遇本能地感到心痛[3]。

《同胞、汉奸和狗》则控诉了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对普通民众的残忍迫害。在这幅作品中,湖面背景是一片森森白骨,那是在战争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他们的遗骸堆积成山,让人毛骨悚然。画面主体有穿着整齐的汉奸及嚣张跋扈的日本侵略者,他们的体态与受到压迫和被杀害的普通群众形成强烈对比。画面中的狗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对汉奸的类比。我们从这幅画作中感受到周思聪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死去同胞的悲悯,对汉奸走狗的不屑。作品中充斥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4]。

《矿工图》系列还有另外7幅画作[5][6][7],从作品中我们足见周思聪多样化的绘画表现手法及其细腻的内心感情。

在这些中期作品中,我们看到周思聪作品中出现了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也出现剧烈变化,开始用扭曲的画面和光线的明暗来表现苦难人民的悲惨境遇及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四、晚期风格—水墨技法创作

在前期的《人民和总理》《矿工图》创作中,我们能看到周思聪在写实类绘画作品中的深厚功底与热爱国家、人民的情怀。这一时期周思聪的绘画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她并没有止步,她想在绘画艺术上走得更远,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方向。在1984年的展会上,周思聪曾言:“画什么,不成问题;怎么画,每日每时在苦恼。”周思聪的水墨艺术创作是其后期重要的绘画成就。在那些水墨作品中,周思聪不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中国画颜料,而是将墨、丙烯、广告色混合在一起使用,利用不同材料的不同渗透力,配合干笔进行擦拭产生微妙的肌理效果,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绘画意境。周思聪还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撞水、撞墨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画面意境表现更加深远。

《墨荷》系列是周思聪水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周思聪寻求艺术突破的系列画作。这系列画作以荷花为载体,结合水墨技巧,让我们感受到周思聪对诗意的追求。

我们以周思聪在1981年创作的《清气自相吹》为例进行赏析。画面的主体是几处水墨荷花,荷叶中间点缀两朵红色花瓣,画面主体有着朦胧的意境美感。荷花常被古代文人赋予“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而八大山人赋予荷花以冷意孤傲,齐白石赋予荷花以盎然生机。周思聪的荷花与这些相比有完全不同的意境。这幅图令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充盈于画面的朦胧诗意,给人以温柔的情感抚慰,同时,画面中也有着一种出世的禅意[8]。

《清气自相吹》与周思聪以往的写实风格相比,是两种立意。画作是周思聪的诗意情感世界结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表达,也是周思聪寻求个人艺术突破的伟大作品[4]。

《一湖烟雨半湖花》是周思聪于1981年创作的水墨山水画。画面主体是典型的中国山水图,画家巧妙地用水面做底,映射出荷花,在画面精巧的布局下,山、水、花都显得富有层次感。中国古代画家爱以山水表达胸臆,他们认为画家、诗人活跃的心灵本身就是宇宙的创造核心,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自然。这恰恰跟周思聪的意趣暗合:“我爱静谧的大自然,我爱平凡的人。”[9]

五、周思聪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周思聪是我国近现代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贴近群众,包含人文关怀,同时也具备高度的艺术性,二者的结合让周思聪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也在艺术界广受赞誉。周思聪的画作也给了我许多在艺术创作上的反思与启迪。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周思聪身上让人神往和值得艺术创作者学习的。

一是周思聪作品贴近群众生活。从周思聪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画作中人是主要元素,有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有普通的人民群众,有深受压迫的苦难人民,也有受人尊敬的教师等。画面场景也比较常见,或是教室,或是户外,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地点。这给人以熟悉感和亲近感,让画作更深入人心。

二是周思聪作品中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周思聪的作品,无论是《长白青松》,还是《矿工图》,描写的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表现人民群众受到资本家和侵略者的迫害。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到周思聪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感受到她对苦难人民的同情。结合周思聪画作的创作背景,我时常能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倾向,常常为之动容。

三是周思聪对当代艺术家产生的深远影响。周思聪是当代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许多当今画坛有影响力的画家都曾受教于周思聪门下,田黎明就是其中之一。田黎明在1989年考入周思聪、卢沉门下学习,周思聪在此期间对田黎明多有教诲,许多问题田黎明都向周思聪请教。在多年耳濡目染下,田黎明的作品中人文气息浓郁。如今,田黎明艺术创作数量仍十分可观,且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史国良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周思聪学习,受到了周思聪指导和教诲。史国良在艺术创作遭遇挫折时,经常会找周思聪诉说,周思聪在病重之时都会回信。如今,史国良已经是享誉国内的绘画艺术家。

四是周思聪不断挑战自我创作界限的艺术追求。周思聪的前期创作多数是写实作品,而到她晚年,则转向对水墨艺术的创作。周思聪勇于挑战自我,不给自己设限,这让她的艺术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所有艺术创作者学习的。

猜你喜欢
矿工艺术创作水墨
基于新SEIRS 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分析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金牌挖矿工
矿工
水墨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