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

2022-11-17 03:31孙浩翔许涛李士龙
消防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灾区直升机救援

孙浩翔 许涛 李士龙

摘要: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直升机救援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直升机应急救援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救援优势,研究了直升机救援的几种方式,对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救援直升机;地震救援;医疗救援

随着经济的发展,应急救援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并且越来越多样化,直升机参与应急救援已成为主流,在医疗救援、地震救援、抗洪抢险、国家应急任务等方面都有体现。换言之,直升机已经成为21世纪应急救援的主要工具。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航空业应加快救援直升机的研制。

一、国内外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现状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直升机救援已经成为救援中的最快手段,且呈现常态化。很多国家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仅在纽约就有2000多架民用直升机,德国境内的直升机救援队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俄罗斯应急部门拥有8个地区指挥中心和8支专业直升机救援队。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处在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灾害类型多样。2008年,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直升机、无人机和特种飞机在搜救和转运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效用,但同时也暴露了我国航空救援的不足[1]。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空域管制、人员储备不足等多种原因,我国直升机在特种救援领域相对落后。总体而言,直升机在我国地震救援中的应用发展时间较短,尚处于探索阶段。

二、进行直升机救援研究的必要性

(一)地震救援面临的问题

(1)缺少专业设备、缺乏专业训练。因为救援训练和培养不足等问题,使得现场救援困难重重,一些处于废墟下面的受困者没有办法得到及时救援,错过了救援的黄金时间。

(2)伤员运送困难。地震后,通往灾区的道路基本遭到了破坏。由于道路堵塞,大量伤员仍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因此伤员转运困难也是灾区面临的难题之一。

(3)救援缓慢。因为强震引起的建筑物工程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通往灾区的道路基本被毁,无法通行,大型机械难以进入灾情严重部位,导致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4)物资缺乏。灾区人员的生活物资因地震被毁,由于地震以后伴随着火灾、瘟疫、余震等次生灾害,再加上道路损毁,救援物资难以进入灾区。

(二)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直升机利用其侦察巡逻、图像传输、搜索救援、物资输送、伤员转移和医疗救援的能力,完成了各种航空应急救援任务。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具备运送人员和设备的能力。救援直升机可以用作空中运输机。凭借自身的机动性,使得直升机可以忽视地面条件,将人员与物资快速运抵。相较于地面救援,影响直升机的因素会少得多,影响也小得多[2]。

(2)具备伤病员转运的能力。通过直升机内部构造改装,如加装增温、降温、增氧装置,可变身为空中“救护车”,实现灾区受伤人员的快速转运,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伤员得到救治。与地面运输工具相比,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更快,且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采用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到达任务点,从而进行人员的转送和物资投递。

(3)具备装备和物资投送功能。直升机在山区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可以短时间内到达目标地域并执行任务。实施救援时,直升机可以快速到达灾区,向灾区一线作战力量输送运送工具、装备、油料、卫生药品、食物给养、后勤物资等。

三、几种直升机救援方式

(一)搜救

直升机本身在制造时,就会为后期的使用预留出空间,以便后期相应设备的安装与改装[3]。以救援直升机为例,其安装的设备主要是光学感应设备、照明设备和无线电设备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使直升机机组成员与指挥中心和受困者形成三线联路,以便及时了解任务对象信息,有利于指挥和快速决策。

直升机搭载电子设备,使得直升机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前线指挥所、救援所和医务站。红外、远红外设备的使用,使得机组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废墟中有多少生命迹象[4];快速成像技术的使用,使得受困者即使与被困环境处在极小的温差下也可以被发现。机组在发现被困者后,就可以运用北斗导航确认受困者的位置;探地雷达、脉冲雷达的使用,使得机组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受困者周围的环境信息,为下一步的救援提供支撑。

(二)索滑降救援

索滑降救援是直升机救援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指救援人员在直升机上使用外部设备,如安全带、绳子(索降绳)和下降器等装备进行下降的一种技術,这种救援方式适用于周边没有高大树木或大型障碍物的各种场地。利用索滑降救援可以将救援队员及装备从悬停的直升机上一次次地投放至救援场地进行直接救援,也可以让救援人员先开设机降场地,为后续的机降救援打下坚实基础。

索降人员要与空中安全员密切配合,在飞机悬停的过程中注意风速和气流扰动。通常,索滑降在距离地面15~30m的高度实施作业,在飞机悬停过程中,风速、风向、海拔高度、气温、飞机重量等都会影响悬停的稳定性,给索降队员带来挑战。每一飞行架次可索降10~15名救援队员,救援队员降落后,其携带专业工具可直接进行救援作业或进行机降场地的开辟。

(三)机降救援

直升机机降救援是指直升机通过机降的方式将任务队员输送到指定区域,直升机机场是直升机实施机降的场地。直升机着陆场通常在平坦开阔的场地,着陆场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根据救援任务、着陆力量、着陆方式、地形条件等灵活确定。相较于索滑降救援,机降救援可以输送更多的人员和物资。

直升机作为特殊机动的空中运行平台,可在道路损毁的情况下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其机降场地通常为不小于400m2、坡度不大于5°的平坦地带。因灾区自然环境复杂,机组人员通常很难找到合适的机降场地,只能采用以下几种起降方式:

一是屋顶起降。屋顶起飞和降落必须逆风,且必须选择主体结构完整的屋顶,以确保直升机的安全[5]。飞行员应保证整机与其他建设主体的距离,以免发生撞、刮等情况。起飞后,飞机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姿态,保证飞行员视野的开阔性。降落时,还需注意气流的影响。

二是斜坡起降。直升机在斜坡起降时,对于场地的要求是尽量空旷、周围没有过高的建筑,以免发生空气涡流、扰流等情况。其次就是直升机在下降时,需保持有安全高度余量,柔性把持总距,严格控制下降速度,一切操作需要严格遵照操作规程。

三是在狭小场地起落时,须采用无地效垂直着陆。进入场地后,需注意着陆场周围建筑高度,若周围建筑高度超出着陆场,此时就可采用无地效垂直着陆。降落时需时刻关注飞机姿态,保持姿态平稳。在狭小场地的垂直起降还要注意线缆、林木分布的问题。

(四)直升机救护

直升机救护是指通过改装后能够对伤病员实施护理、救治的直升机,就像空中救护车一样,能将伤病员尽快送至医院进行治疗。與直升机搜救不同,直升机救护更趋向于专业化医疗,承担着更重的医疗责任。

直升机具有“独立悬停”“快速纵深”等特点,与其他飞机相比,它更适合执行现场紧急医疗救援任务[6]。直升机医疗救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输送专业救援力量,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送往确定性医疗机构,是实现伤员全方位立体抢救和时效治疗的最佳途径。通过改善直升机内部空间,可以将专业医疗设备和直升机结合转变为救援直升机,以便将救援力量、设备、药品快速运达伤员现场,或者将需要急救的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确定性医疗机构,提高伤员的治疗效率。目前,直升机医疗救援按任务方式可分为现场急救和灾区转运两种。

现场急救是指使用救援运输直升机(RTH)将专业救援力量(直升机救援队)迅速运送到事故现场,对伤员实施紧急医疗救治。待伤员病情稳定后,再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医疗机构;灾区转运,又称紧急急救,是指利用重症监护运输直升机 (intensive care transport helicopter,简称ITH)将危重症伤病员从当前灾区转送到救治水平更高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四、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案例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直升机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地震后,陆军航空兵直升机在第一时间飞临灾区,并展开紧急救援。直升机救援以完全区别于地面救援的方式,快速抵达、快速施救。在各种救援方式中,直升机救援最适合做突击性、抢入性的先期救援,为后续救援赢得宝贵时间。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共出动了近百架直升机,进行了数千架次的救援,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通过直升机在高原地区起降飞行的经历,总结出许多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因素:

(1)直升机性能。在山区执行任务的直升机,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升力,在非救援时需保有足够的、可控的功率,以便在救援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若遇到海拔高、氧气稀薄的情况,直升机燃油燃烧不充分,再加上发动机功率低的问题,会使得直升机的性能余量无法满足执行任务的需要。

(2)山地因素。在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处,山地地形高低错差极大,可达千米以上。直升机负载执行任务时,备选的飞行路线极少,只能选择相对开阔、起伏较小的地区进入,可山地、高原本身的地形特点使得直升机在飞行时不得不选择山谷等条件相对恶劣的飞行路线。除此之外,山地地形崎岖多变,使得气流的分布也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态势,影响直升机飞行。

(3)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川西地区地形起伏大,水电资源特别丰富,无数的大小水电站上都有许多高压输电线路。一旦直升机与这些线路相撞,将会发生严重的事故。

(二)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展望

1.直升机地空结合的战术战法研究

在灾害发生后,直升机与地面部队的配合至关重要,所以要加强地空协同训练,合理制定训练计划,还要进行重难点特定场景综合飞行训练。另外,要阶段性地进行实战化演练。大多数的事故灾害现场地形复杂、环境恶劣,所以应针对地震发生地的特殊性在相关场所进行现场演习,以便制定出不同场景的应急预案。

以某地区发生地震为例,进行系统应用预演:

(1)接到上级命令,××市发生8.0级地震,道路损毁,受损程度不明。辖区的航空救援支队特勤大队迅速出动,携带特种救援设备,采取空中、陆路运输两种方式赶赴现场,并在出动过程中随时汇报情况。同时,快速反应分队的救援人员乘坐救援直升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2)到达现场后,快速展开作业。直升机机组人员采取索滑降或机降方式,迅速开展救援并辟出机降场地,为后续人员输送创造出更好的环境。搜救直升机对现场进行低空侦察,并将获取到的灾区图像信息以及计算出的灾区受损程度、风向、受灾面积等,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送至地面站,形成航测图像。指挥员根据图像信息判断灾害的发生态势以及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并将受灾区域进行区域划分。

(3)救援直升机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确定受灾严重的位置,将救援人员通过索滑降方式输送至灾区最严重的部位,并将大型救援装备吊装到指定位置,配合实施救援。待人员输送完毕或物资输送完毕后,救援直升机返航进行补充。

(4)通信直升机起航,携带便携式通信基站及操作人员采取索降的方式进行通信基站架设,实现救援人员、前进指挥所、后方指挥部以及灾区人民的互联互通。

(5)地面队伍与空中队伍形成“立体统一、空地协同、一域多分”的综合救援体系,借助网络实现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和人员、物资运输补给,充分发挥整体救援效能,快速适应地震救援现场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

2.制定法律法规和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完善法律,清晰权责,加强政策引导。直升机应急救援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性、系统性至关重要。管理机构、医院、航运企业和其他参与者的权利和责任,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明确,从法律制度层面规范救援活动[7]。同时,还要采取政策调控等多种手段,鼓励、引导和促进直升机应急救援规模化发展,加快体系构建速度。

其次,要规范标准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指导。直升机应急救援作为新兴行业,需要从起始阶段就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从准入标准、设备配置、流程机制等环节全方位规范行业发展进程及运行秩序,确保体系质量。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建立专业规范性的监管机构,确保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袁家乐,周开园,任杰,等.直升机医疗救援现状与展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02):164-167.

[2]肖清滔,钟歆.国外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现状与启示[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08):455-459.

[3]赵华.国外直升机救援现状及启示[J].林业劳动安全,2010(04):42-44+48.

[4]刘兵,邢春利,彭明强.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04):413-416.

[5]吕瑞.我国空中医学救援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6]汪春霆,潘申富.卫星通信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7]王纪强,吴晨,宋文杰,等.地震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体系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7(z1):214-219.

猜你喜欢
灾区直升机救援
直升机?
紧急救援
直升机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3D打印大救援
救援行动
直升机取票
紧急救援
直升机很热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