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黄东方鲀与长江刀鲚池塘混养试验

2022-11-18 01:03陈永杰倪庆胜张忠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菊黄盐度苗种

陈永杰 倪庆胜 张忠华

(1 上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上海 201419; 2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433)

长江刀鲚(Coilianasus)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又名长颌鲚,俗称刀鱼,是长江珍稀名贵的肉食性生殖洄游鱼类,享有“长江三鲜”之首的美誉。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产卵场生境被破坏等原因,长江刀鲚资源量逐年下降,2007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1]。为保护长江刀鲚自然资源,同时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长江刀鲚苗种人工繁育研究,并于2015年成功实现了苗种全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2-3]。目前,长江刀鲚苗种的养成技术和养殖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中。由于长江刀鲚在养成周期内的大部分时段是以鲜活饵料生物(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和小型鱼虾(脊尾白虾等)为食的,而池塘养殖水体中往往含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因此,目前长江刀鲚养殖大多采用池塘养殖模式[4-5]。

多品种池塘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另外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池塘混养模式可以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改善主养品种的养殖效能[6]。本项目组前期开展了长江刀鲚池塘单养及其与主养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混养的养殖效果比较试验,发现单养的刀鲚成活率低(不足30%),收成规格小(2龄鱼的体质量不足30 g),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养殖水体中的饵料生物不足;而与其他品种混养的刀鲚,其成活率(接近50%)和收成规格(2龄鱼的体质量约39 g)与单养相比明显提高,可见混养模式更有利于刀鲚的生长和存活。但试验同时也发现,刀鲚与对虾混养存在收获较难的问题。当采用地笼捕获成虾时,刀鲚常因误入地笼造成擦伤碰伤,引起鳞片脱落、体表溃烂等。

菊黄东方鲀(Takifuguflavidus)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及渤海水域,属于温带近海底层鱼类,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售价较高的优质畅销品种之一。菊黄东方鲀的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 ℃,盐度为5~30,目前人工繁养殖技术已较为成熟。菊黄东方鲀主要营底栖生活,而长江刀鲚主要营中上层生活,二者几乎不存在生态位竞争;同时,菊黄东方鲀与长江刀鲚的收捕时间和捕获方式几乎一致。为探索适合长江刀鲚的新的养成模式,项目组于2020、2021年两个年度在主养菊黄东方鲀的池塘中进行了混养长江刀鲚的试验,以期获得较佳的养成效果。现将2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上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所属奉贤分部的海水养殖场进行。养殖场南临杭州湾天然水域,北靠随塘河,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1.2 池塘准备

试验用池塘面积为0.6 hm2,呈正方形。塘底为泥土质,四周均有水泥护坡,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每口池塘配备1.5 kW的叶轮增氧机2台和0.75 kW的水车式增氧机2台。在试验前一年的年底即做好池塘清淤和曝晒等工作。苗种放养前30 d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用生石灰3 750 kg/hm2化水后全塘泼洒。苗种下塘前15 d开始进水,进水口套有孔径250 μm(60目)的筛绢网袋,以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池塘水深控制在1.0~1.5 m。

1.3 养殖用水

养殖用海水取自杭州湾海域,为无污染的低盐度(5~10)天然海水,pH为7.8~8.6,透明度25~35 cm,溶解氧>5.0 mg/L,亚硝酸盐<0.2 mg/L,氨氮<0.02 mg/L。在涨潮时纳入沉淀池,经沉淀后用水泵抽提并用孔径250 μm(60目)的筛绢网过滤后注入池塘。

1.4 苗种来源

试验用长江刀鲚和菊黄东方鲀苗种均来自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苗种基地,为自行培育的1龄苗。其中,长江刀鲚苗的体质量为5~6 g,体长为8~10 cm;菊黄东方鲀苗的平均体质量约90 g,平均体长为8~10 cm。

1.5 苗种放养

2020年的混养试验在5#和6#塘进行,于5月中旬放苗,菊黄东方鲀的放苗密度为150 000 尾/hm2,长江刀鲚的放苗密度为3 330尾/hm2。2021年混养试验在1#和2#塘进行,同样于5月中旬放苗,菊黄东方鲀的放苗密度为150 000 尾/hm2,长江刀鲚的放苗密度为3 330尾/hm2。

1.6 日常管理和饲料投喂

菊黄东方鲀每天早上投喂1次鳗鲡配合饲料(粉状饲料,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按料水质量比10∶9进行拌料),足量投喂。长江刀鲚不投喂饲料,主要以养殖池塘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如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和小型鱼虾(脊尾白虾、梭鱼幼苗等)为食。注意监测养殖水温和盐度,每天开启增氧机12 h以上,每日巡塘1次,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

1.7 捕获

2020、2021年的试验均于11月25日开始拉网起捕菊黄东方鲀和长江刀鲚。先用大网眼拉网捕获菊黄东方鲀,再用小网眼纱网捕获长江刀鲚,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长江刀鲚的损伤。捕捞后期将池塘水排干,收集剩鱼。

将捕获的两种鱼分别计数,用精度为0.1 g的电子天平称取鱼的体质量(g),计算单位面积产鱼量(尾/hm2)、成活率(%)以及单位面积产量(kg/hm2)。相关数据取试验当年两口塘的平均值。从捕获的长江刀鲚中随机抽取200尾,用于分析体质量30~40 g、40~50 g和50 g以上等规格的分布情况。

(1)

(2)

(3)

2 结果

2.1 混养试验期间的水温和盐度

监测数据发现,2020年5#塘和6#塘水体的平均盐度要明显低于2021年1#塘和2#塘的,特别是在5月30日—8月30日,2020年2口试验塘的平均盐度为3.05,而2021年2口塘的平均盐度为6.49。水温的变化趋势与盐度类似,2020年2口试验塘的平均水温要明显低于2021年的,特别是在5月30日—7月20日这一时段,前者平均水温为24.58 °C,后者为27.92 °C(见图1)。

图1 2020和2021年菊黄东方鲀与长江刀鲚混养池塘的水温和盐度

2.2 养殖产量

2020、2021年菊黄东方鲀和长江刀鲚池塘混养的产出情况见表1。2020年,5#和6#塘菊黄东方鲀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 812.5 kg/hm2,平均终末体质量为261.5 g;收获长江刀鲚1 914.0尾/hm2,平均终末体质量为38.6 g,成活率为57.45%,单位面积产量为73.50 kg/hm2。从体质量分布情况看,长江刀鲚2龄成鱼商品规格(>50 g/尾)的出成率为33.0%(见表2)。2021年,1#和2#塘菊黄东方鲀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 007.5 kg/hm2,平均终末体质量为268.5 g;收获长江刀鲚2 227.5尾/hm2,平均终末体质量为50.7 g,成活率为66.90%,单位面积产量为112.65 kg/hm2。从体质量分布情况看,长江刀鲚2龄成鱼商品规格(>50 g/尾)的出成率为40.0%(见表2)。

表1 菊黄东方鲀和长江刀鲚池塘混养产出情况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在主养菊黄东方鲀的池塘中混养长江刀鲚,两个试验年份主养品种菊黄东方鲀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达2 812.5、3 007.5 kg/hm2,平均收成规格(终末体质量)为261.5、268.5 g,与之前菊黄东方鲀单养生产实践中的养殖效果基本一致[7],表明混养对象(长江刀鲚)并未与主养对象(菊黄东方鲀)形成生存空间和食物等的竞争,并未影响主养对象的养成效果。另外,菊黄东方鲀与长江刀鲚混养,在不额外增加日常养殖生产成本(不单独投喂饵料或饲料)的情况下,能保证长江刀鲚成鱼较稳定的养殖成活率和收成规格,从而大大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为长江刀鲚养殖模式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2 混养试验收获长江刀鲚的体质量分布情况

本试验中,2020、2021年长江刀鲚的成活率分别为57.45%、66.90%,收成规格分别为38.6、50.7 g,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73.50、112.65 kg/hm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混养模式具有稳定性,适合推广应用。2020年的养成指标较2021年稍低,分析原因,主要是2020年度在5月30日—8月30日这一时段试验塘的水温和盐度与常年相比偏低。较长的低盐周期对长江刀鲚苗种造成了不可逆的生存胁迫,导致其生长缓慢、受损;较低的水温也使长江刀鲚的生长受限。因此,在长江刀鲚养成的过程中,需要严控水温和盐度。

今后项目组将继续开展水温和盐度对长江刀鲚苗种生长影响的研究,以了解苗种生长各阶段适宜的水温和盐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长江刀鲚的养殖成活率和收成规格。

猜你喜欢
菊黄盐度苗种
治耳鸣,不妨喝点杞菊黄精茶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寒露感怀
庆丰收 迎小康
桔子场湿地公园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千里岩附近海域盐度变化趋势性研究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