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碳背景下园林设计对策研究

2022-11-19 02:05张良王云鹏苑津燕李艳明吕龙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绿化雨水

张良 王云鹏 苑津燕 李艳明 吕龙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1 概述

双碳是中国提出的2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简称“双碳”战略目标),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全员行动起来,其中园林绿化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区域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设计是园林绿化项目的总纲,对园林绿化项目的质量起决定作用。园林绿化要在双碳的背景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园林设计必须倾向于有利于双碳目标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

关于低碳园林的概念,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牛翊认为,低碳园林即高效利用资源,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黎玉才提出低碳园林主要从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2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措施,节约各项能源资源,并尽量实现循环利用,减少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李芸认为,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使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在选择材料、施工建造和日常维护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排放量。唐志军提出低碳园林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增强园林中的碳汇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综上,所谓低碳园林就是指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功能的现代园林,低碳园林的设计更加接近自然,而且投入成本较低,是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环境友好型园林。

2 园林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园林绿化是城镇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园林绿化对于改善城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园林绿化的效果反观园林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家双碳的目标是相悖的。对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2.1 园林设计评价和决策不科学

园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植物种植必须按照这些规律按部就班的实施,任何违反这种客观规律的行为必然遭遇失败,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目前在园林设计评价和决策过程中,行政管理者具有决定作用,设计者和评价者只能发挥附属的作用,行政管理者的个人好恶对园林设计的走向往往产生重要影响,这是造成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2.2 园林设计重形式,忽视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筑设计领域,国外新思想新理念不断输入,当今的中国已成为国外设计师表演的舞台,设计师对新思想新理念缺少客观理性的精神,盲目借鉴,甚至照抄照搬,没有根据国情进行批判的继承。在这一点上,决策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国内产生了不少奇形怪状的建筑。设计师只是学习了形式,忽略了形式背后的内容,造成设计领域形式主义严重。

园林属于广义的建筑,园林设计普遍看重园林的美化功能,强调视觉感受,而与生态效益相关的植物配置,铺装建筑材料往往被忽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五花八门的设计形式、东拉西扯的文化理念层出不穷,关键是这种设计方案常常得以实施,这种设计方案往往伴随着高投入、高能耗。投入巨大的社会财富,得到仅仅是怪异的形式和飘渺的文化理念,是否值得,引人深思。

2.3 园林设计重视短期效果,忽视长期效益

园林设计强调短期的视觉效果,忽视了植物固有的生长规律,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的。

目前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存在几种倾向,大树移植、过度密植和追求稀有品种等,大树移植成本高,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效果。更有甚者,移植的是“古树名木”,给当地生态和文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过度密植,短期效果好,但随着植物生长会造成苗木死亡或者采用二次移栽的办法解决,造成养护成本的提高;植物树种倾向于选择稀有新奇品种,适当选择无可厚非,但盲目追求稀有新奇品种,造成苗木成本较高,植物成活率较低。以上几种倾向都忽视了园林景观的长期效益,导致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4 园林设计求新求变,忽视园林设计的普遍规律

园林设计受到欧洲建筑思潮的影响,采用一些毫无规律可言的曲线构图,其中的建筑、铺装多为异型的形式,这种设计手法追求的是与众不同,哗众取宠,必然造成建造成本高,后期养护费用高,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种盲目的求新求变与实用、经济、美观的普遍设计规律相矛盾。

3 对策研究

3.1 明确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园林设计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同时吸纳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新理念,如生态理念、低碳理念等。实用是指园林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从人的需求出发;所谓的人性化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经济是指园林项目的成本控制;美观是指园林给人的视觉感受。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园林设计要强调低碳理念,从园林整个生命周期出发,争取园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远期与近期的统一,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3.2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明确设计者、评价者、管理者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科学合理设计方案得以落实。设计者负责设计,行业专家作出客观评价,由专家、管理者、使用者共同作出决策。同时,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实用、经济、美观、低碳、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首先确定评价因子,园林功能性、生态性、经济性是核心评价因子,其他因子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叠加后获得综合评价值,作为园林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需要强调的是核心评价因子,任何一个不达标的方案,直接认定为不合格。这个标准是可执行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大程度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3.3 园林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的固碳作用是园林对于双碳目标影响最大的因素。我国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的绿地率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即使是相同的绿地率,由于植物种类的不同,固碳作用差异显著。固碳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乔冠草组团、乔木、地被。不同的品种也存在差异,目前缺少相关数据。

园林植物的选择,考虑植物生态效益,优先选择植物成活率高,后期养护成本低,固碳作用强的树种,因此植物的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为了突出景观层次,可以用一些特色树种,但一定要控制数量,起到点缀作用;植物的种植形式以组团式最佳,形成小的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最好,辅以其他的种植形式,乡土树种作为骨干,多采用片植和群植的形式,点缀特色植物,多采用孤植、对植和列植的形式,塑造多样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要考虑到短期效果和长期效益的平衡,植物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设计者应该预见到5a、10a甚至更长时间的植物景观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对植物的习性非常了解,根据植物的习性合理搭配,做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应相得益彰。

3.4 园林铺装的设计

园林铺装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铺装形式和铺装材料。在双碳的背景下,铺装形式和材料的选择要相适应。规则的场地对铺装材料没有要求;不规则的异形场地,铺装尽量选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塑胶等可塑性的材料。在铺装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可再生材料,少用天然石材等不可再生的材料,当前,生态铺装值得借鉴推广。

生态铺装秉承“环保、低碳、安全”的原则,致力于提升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铺装的渗水性、抗滑性和可循环利用,实现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和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生态铺装有以下几类可供选用。

砂石类铺装材料多为石子和砂的混合体,砂石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极大提升城市生态水循环效率,是园林景观工程生态铺装的良好选择。根据砂土颗粒的配比不同,以及颗粒大小不同,又可以将砂土类分为粗砂(石子)和细砂2种。其中,石子多用于园林景观中次路或支路,细砂则多用在园林景观中的儿童游乐场等特殊景观中。

木制类铺装材料应用于园林景观工程生态铺装中,不仅有良好的原生态效果,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木制类材料包括木屑、树皮、木板等材料,质地松软,透气性和抗滑性好,也方便就地取材,值得注意的是,木制类材料的铺设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木材受到腐蚀而变形。

透水砖类铺装,透水砖是以建筑废弃材料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优良铺装材料,具有透水性、强度高、色彩艳丽、规格多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园林道路、广场等区域。需要强调的是,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的垫层和结合层都需要采用透水材料。

3.5 园林建筑的设计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起到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园林建筑的数量和体量要适当,避免数量过多和体量过大。园林建筑的形式要与园林整体形式相统一,少用或不用异型建筑。建筑材料尽量采用绿色建材,并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

园林建筑的设计要从能源消耗、材料选择和对环境的影响几方面综合考量。在能源消耗层面,通过建筑布局、构造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做到资源可循环利用。

3.6 水景设计

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水景设计要结合雨水收集和海绵城市的理论,强调水景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园林的整个场地可以分为硬质和软质2部分,硬质场地指的是各类铺装场地和建筑屋面,软质场地指的是各类植物种植场地,目前我国大多数园林硬质场地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除,软质场地的雨水首先渗入到地下,多余的部分排入雨水管网,大部分雨水白白流失。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利用雨水,能解决大部分景观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因此,我国园林水景设计,要把雨水的收集利用与景观水景塑造结合起来,利用地形高差,通过地下雨水管网和地面沟渠在低洼处收集雨水,地面沟渠用艺术手段处理形成溪流跌水景观,低洼处的雨水形成小型湖泊或坑塘湿地景观。收集的雨水除了补给地下水源外,可以作为景观用水,也可以作为植物的养护用水,最大限度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的理论在园林中具体运用强调整个园林对雨水吸收和容纳的功能,缓解城市雨季内涝和旱季缺水的矛盾,在园林中具体表现为通过塑造地形,利用高差,创造一定数量的海绵体,海绵体在雨季容纳收集的雨水,海绵体一般为沟渠和坑塘,这里的沟渠和坑塘都是自然式的,雨水可以自由渗入地下,避免采用水泥硬化的沟渠坑塘。因此,园林水景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双碳的背景下,多采用自然中的河、溪、池、湖的形式,少用喷泉、旱喷、跌水等形式,前者不需要人为干预,就可以稳定持续的存在,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而后者需要动力维持,消耗大量的能源,维护成本高。

3.7 亮化设计

亮化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园林亮化标准不同。如,城市公园亮化标准高,郊野公园亮化标准低。因此,根据园林绿地的基本情况,布置照明,避免过度亮化现象。亮化灯具尽量采用光效率高的LED光源,电能尽量采用太阳能,目前太阳能照明技术已经很成熟。新建的园林绿地优先选择太阳能照明,原有园林绿地,逐步改造成太阳能照明。

4 结语

园林设计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基本原则,同时引入低碳理念,指导园林设计,从园林设计指导思想、植物种植设计、铺装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水景设计和园林亮化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应对策略,为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预定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园林绿化雨水
农事 雨水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神奇的雨水
雨水
花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