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2-11-19 02:42张德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融合

张德林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镇人民政府,山东 青岛 266225)

本文主要分析“金融+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作用,如,深化乡村金融供给机制、引导和规范农村基金会的发展,并在产业链与金融链融合不充分的根本原因基础上,从选择优质乡村产业、规划整体思路、金融创新、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金融保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金融+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1.“金融+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

1.1 深化乡村金融供给机制

农村财政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从政策方面着手。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农村金融的有效利用。其次,在“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下不仅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还应在国民经济逐步放缓、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的背景下,通过大量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城镇资本进入农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这也是缓解我国农村融资不足的一个重要措施。最后,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制度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在此,应当实现普惠金融的功能,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且低成本、可持续的服务。同时,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把资金准确地用于农村经济和民生的发展,防止农村的资金流失。

1.2 引导和规范农村基金会的发展

农村基金会的成立,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丰富的资金来源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必须承认基金会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与现实基础的金融发展工具,所以需要深入探讨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发挥其功能的模式和途径。通过创新设计不同类型的基金,以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并且可借助基金会的力量,将更多的城市资源转移到乡村去。例如:积极设立教育基金会、妇女基金会以及医保基金会等。在此,建立基金会可以从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变为以盈利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同时也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建立专门的农村基金,使得农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扶持,达到了双赢共利的效果。

1.3 引入金融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

金融社会工作者在扶贫、金融知识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农村财务社会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从多角度、多元化、长效性地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提高财务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家庭理财及风险处理、建立财富积累认知、提供金融政策资讯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工作人员既能以金融人才的形式为服务对象解困,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在此,定期组织金融知识宣讲会、组织企业农资基地参观等活动可为农民建立线上线下的经济发展平台,将适当的金融资源和服务连接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挖掘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在此不仅提高了农民对金融的认识,也提升了其对经济风险的防范意识。

2.乡村产业融合的概念

农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放开对农村工业经济的调控,这为农村工业经济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首先,任何一个产业都依靠于良好的政策支持以及发展环境,我国乡村产业化规模建设与发展应以政策扶持为基础,其与农村工业化相比,“金融+乡村”的融合产业更加需要国家的扶持。近几年,我国农村工业融合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产业融合案例,这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很大关系。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12月发布的主要融合意见;2016年年初,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强调,推进一、二、三产业的交叉发展,是推进农业和新型城市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九大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农民创业、扩大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指示;《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的通知》是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6月印发的。这些文件既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所需的政策框架,也为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指导。

3.产业链与金融链融合不充分的根本原因

从实际意义上讲,一个农村的农业发展状况,受其产业链和资金链的影响。其中,以工程为核心的产业链起到了主导作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支撑能力。而金融链条则是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交易费用而对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此对应的,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也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产业链或金融链本身的建设,二是由产业链和金融链条的相互结合。

首先,任何地方在发展“金融+产业”融合时,其自身的农业产业都有对应的产业链与金融链。就拿整个产业链来说,在商家到田间收购农作产品时,也是其产业链的一部分,但这并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许多地区没有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链,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业的收益不高,若当地在其回报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后,其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都会自然聚拢过来,促进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再往深一层说,农业收益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制度机制的限制,二是农村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前者包括土地流转的实施机制和组织结构,以及与规模化经营有关的制约因素,如各种形式的资金、人才、技术下乡的壁垒。而后者,则是由于农户规模小,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所导致,在此可从生产技术规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持续发展等几个层面来看,政府要积极主动地解决市场的问题。

其次,现代农业应该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适度规模。与此相比较,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链和金融链条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许多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还无法为农业生产规模化提供有效的支持;二是缺乏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人才产业;三是对农业生产的设备、设施投入不足;四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整体水平偏低;五是高收入与高品质农产品并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较高,其农业融资无法并存。

4.“金融+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发展措施

4.1 整体思路

第一,通过政、产、融等方式,将各种组织与机构整合起来,营造出更加便利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同时通过完善产业链及金融链条,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第二,通过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式,将农资企业、龙头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纳入一个数字化的交易环境,建立相关的商业程序,减少其配对费用和操作费用。

第三,集成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但可以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而且可有效地减少贷款风险,通过金融和产业链的结合,形成完善商业生态系统,以此保证资金得以安全,确保降低银行信贷后的风险。

第四,通过政府、企业等部门的主导,构建农资融合的数字化平台,既可以提升政府对农民的支持力度,也可减少其服务与渠道建设的成本。通过实施精确的政策扶持,可以减少各个村或合作社自行开发的系统的建造和运行费用。

上述论述属于完整的双链式整合,但是各个地区的情形差异明显,各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和金融链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有效地解决市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改善产业链和资金链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另外一方面,应及时引导相关部门建立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减少产业和金融的双重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4.2 选择优质乡村产业

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产业的服务时,必须对农村的产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农村的具体国情。在选择扶持对象时,也要注重以农村为支柱的产业,这些行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本地具备发展这一产业的资源,能够反映出地方特点。二是产业链未来发展前景良好,能够吸引诸多资源且就业人口较多。三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业生态系统。中央提出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工业上,大力扶持“一县一业”。其可以依托县域的资源优势,构建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生态系统,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四是工业必须具有相应规模发展与集约化的特点。五是选择绿色、三产结合的产业。

4.3 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若不进行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将难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保险+期货”模式虽然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却是一种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样板,当地在进行金融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时,可不断地进行类似的创新。

除了央行的再贷款外,地方政府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也可以在5-10年内发行农村振兴债。从整体上讲,我国农村贷款利率在今后数年内将出现下降的窗口期,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时期的利率下调,为农村工业发展筹集长期低成本资金。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三农”的投资,大部分都是“撒芝麻盐”,无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因此,必须坚持以农业、农村为重点,以金融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持续加强公共财政的支持,加大对农村土地出让收入的比重,促进资金的持续增长。同时,要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统筹和整合,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效应,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农业领域。

4.3.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然有许多的障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如果能够把集体土地的融资活动搞活,使其与国有土地一视同仁,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的资金来源问题。

4.3.2 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乡村产业的范围

当前,各金融机构都在构建“一揽子”的金融体系,为支付、结算、融资、投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在为农村产业服务的过程中,要不断扩大其服务领域,甚至要脱离金融业来提供服务。尤其是那些拥有显著信息优势的大金融机构,同时还应具有工业支撑和国家调度的能力。农村企业往往面临着人才瓶颈、市场渠道不畅、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此大型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确保在选定产业时为其提供对接、项目兼并以及重组等模式。

4.3.3 乡村产业金融也可在资本市场发力

目前,部分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可以考虑在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等方面进行融资。农村金融环境虽不及大城市,但只要有产业或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就能为当地金融人才和证券人才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证券交易所集中于小型和早期企业的融资,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效应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4.4 要依靠金融科技赋能,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金融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大机构,农商行,还是本地的中小金融机构都应依靠科技进行发展,在此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可以为农村工业的金融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4.5 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防范化解乡村产业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农村信贷制度还不完善,需要政府牵头,各部门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农村信贷信息的互联,建设信贷大数据产业,提高农村信贷信息的质量,使农村工业的信贷信用价值真正转为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应防止农村工业盲目投资,其农村工业与城镇工业一样,盲目扩张、发展、过度使用杠杆,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4.6 要建立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尤其是在风险补偿、风险分担等方面,某些地区可以借鉴优秀地区发展模式,如,设立风险补偿资金,这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动性。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为有效地解决好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改善经营模式、提高竞争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增加资金来源等问题,都应得到政策倾斜,确保为其奠定金融产业融合振兴之路。

4.7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

财政政策是推动农村工业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业的融合,健全农村金融保障制度。应确保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系统,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支持,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放宽对农村金融的限制。同时,还应持续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以确保提高结构网点的覆盖面。还可健全和落实农村信用按揭贷款制度,探索农村产权质押制度、宅基地使用权、住房产权等的产权质押模式和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明确农村产权担保体系,支持各种金融机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担保,以此拓宽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此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支持改革、拓宽城乡资金供应、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服务内容等,既可以为新“三农”提供全面的保障与支撑,还可补足农村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城乡供给平衡,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效果。因此,应探索一种新的农村发展方式,以适应目前农村的发展状况,将有助于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实现振兴。

猜你喜欢
产业链金融融合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融合》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破次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