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1-19 19:05程贤亮刘昌燕杨子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鲜食湖北省大豆

程贤亮,刘昌燕,舒 军,杨子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

鲜食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亦称菜用大豆或毛豆,通常是指在鼓粒末期(R6~R7之间),荚鼓粒饱满,荚色呈翠绿色时采青食用的大豆总称,广义地说也包括菜用或休闲用的成熟有色豆子粒[1]。在日本,因为与秸秆一同采摘销售,所以鲜食大豆又被称之为枝豆(Edamame)。大豆最早出现在中国明代的文献中,当时不仅食用青豆荚,还将青豆加盐煮熟后用火炙干,长期保存作茶点用[2]。大豆自宋代尤其南宋开始发展,历史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区域在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后来扩展到中原地区,随着人员迁移定居台湾省,台湾省也开始研究和生产大豆[3]。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将大豆作为蔬菜进行研究,育成了一批优质的鲜食大豆品种。日本在“二战”以后也开始对鲜食大豆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培育出许多优良的鲜食大豆品种[1]。鲜食大豆在中国分布广泛,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主要生产区域,长江流域产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台湾省和福建省。近年来,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华南、西南等地也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鲜食大豆产区。

1 湖北省鲜食大豆生产现状

大豆原产于中国,有着5 000多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及民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湖北省是鲜食大豆的主要产区,鲜食大豆面积达到2万hm2以上[4],且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鲜食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基础科研育种工作的不断推进,湖北省育成了中鲜豆1号、冈鲜豆1号等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口感好、产量高的鲜食大豆新品种。

2 湖北省发展鲜食大豆产业的意义

2.1 大众喜爱的保健食品

鲜食大豆营养丰富,其主要营养成分为糖3.34%,蛋白质13.65%,油分6.32%,淀粉3.36%,灰分1.18%,纤维1.53%,无氮浸出物10.63%。对55份鲜食大豆鲜子粒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其粗蛋白与淀粉分别占干重总量的39.93%和13.30%,每100 g鲜子粒中,维生素C含量为27.56 mg[1]。鲜食大豆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可与肉蛋中的蛋白质相媲美,其脂肪与动物性脂肪不同,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能够使血液不易凝结,具有清理血管的作用。另外,鲜食大豆还含有异黄酮、矿物质、皂苷、可溶性纤维、多种维生素等,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在预防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等疾病上有很好的效果,是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5]。

2.2 大田高效的养地作物

大豆根瘤菌通过与大豆形成共生固氮关系,能满足大豆约50%以上的氮素需求,减少氮肥的施用[6]。据田间试验测定,每667 m2大豆可固氮8 kg左右,相当于施用18 kg尿素[7],其根瘤菌固定的氮元素除用于本身的生长需求外,还有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可减少氮肥投入。大豆成熟后,落叶多、秸秆少,养分归还率高;另外,大豆根系发达,能分泌大量有机酸,有利于土壤中难溶的鳞、钾等养分的溶解,有利于下茬作物吸收,在农作物轮种、间作、套种中,大豆均是较好的前茬或共生的搭配作物,也是典型的高效养地作物。

2.3 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

鲜食大豆是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鲜食大豆经济效益一般要比种植普通大豆高2~3倍[8]。自从武汉市实行鲜食大豆产业化项目后,其栽培面积及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鲜食大豆植株生长较矮,生产上可以和爬藤作物进行合理间作套种,提高经济效益。鲜食大豆是武汉市十大蔬菜优势品种之一,目前在武汉市,主要有以下2种栽培套种模式,效益可观。一是在大棚区推广的苦瓜-大豆-秋莴苣一年三熟栽培模式。大豆于2月上旬播种,5月上旬上市。苦瓜2月中下旬到3月播种,5月上中旬开始采收,10月上旬拉蔓。秋莴苣9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移栽,11月上市。采用该模式,大豆、苦瓜、莴苣平均产量分别为9 000、45 000、52 500 kg/hm2,且大豆上市早,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公顷产值可达21万元以上。二是早熟大豆-中熟大豆-红菜薹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早熟大豆于2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5月中下旬采收;中熟大豆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8月中旬开始采收;红菜薹8月中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定植,10月中旬到次年1月下旬采收。该模式扣除生产成本,纯收入可达10.5万元/hm2以上[9]。

近年来,国外对鲜食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国速冻鲜食大豆出口量约占世界速冻鲜食大豆总量的52%[5]。鲜食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高的价格优势,保鲜或速冻鲜食大豆出口每吨价格为1 200~1 500美元,深加工后,其价格还可提高2~3倍[5]。

2.4 缓解“淡供”的蔬菜品种

蔬菜供应中的“春淡”为每年的3—5月,“秋淡”为8—10月。武汉地区大豆栽培有春、夏播和秋播,栽培季节较长,通过种植不同熟期的品种及分期播种,鲜食大豆供应期可以从5月一直延续到11月中旬[10],缓解蔬菜淡季供应问题。

3 湖北省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优良鲜食大豆品种

湖北省域内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等一批大豆育种单位,但选育出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专用鲜食大豆品种不多。在省级区试开展之前,湖北省推广的品种多来自东北地区,种子质量参差有别,品质良莠不齐,销售包装随意,品种名称不规范。湖北省种子市场销售的鲜食大豆品种多、乱、杂,且大多数品种未经审定,推广风险较高。有的地方农民选择子粒兼用的大豆品种,根据价格情况决定是鲜食还是收子粒,虽然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影响了鲜食大豆的美誉度。为规范鲜食大豆市场,从2011年起,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组织开展了鲜食春大豆品种区试试验,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适合湖北省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引导市场主推的品种参加试验,规范了品种的试验、审定、推广工作,筛选和审定了一批适合湖北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鲜食大豆品种,但推荐的品种大部分仍是东北、上海等地选育的品种,自己选育并通过审定的品种不多。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鄂鲜1号,是由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辽宁省开原市毛豆研究所引进的品种。冈鲜豆1号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选育,2021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的鲜食大豆品种,还有一部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鲜豆系列品种。

3.2 机械化程度不高

目前,湖北省大豆种植主要以农户散种及专业蔬菜大户个体种植为主,未形成专业化合作社,种植面积小且分散,无法使用大型机械,部分地区耕整地以小型旋耕机械为主,采摘也主要是人工[11]。同时,现有的鲜食大豆收获机普遍存在作业效率低、含杂率及破损率高、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市场上缺乏成熟的机型,所以目前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鲜食大豆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鲜食大豆人工采摘成本约占其售价的1/3以上,且呈逐年上升态势[12],采用机械化收获代替手工采摘十分必要,若能实现全程机械化,则每公顷可节省人工费用约4 500元,增产150 kg以上。

3.3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主要原因如下:①种植户大多数对鲜食大豆的生长特点和田间管理技术掌握不足,套用普通大豆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鲜食大豆种植;②从事鲜食大豆栽培的研究人员不足,对鲜食大豆密度控制、子粒萌发、结荚特性、采摘时期及鲜荚或鲜子粒保鲜等技术研究不够,导致种植户种植鲜食大豆时,产生单株结荚率低、产量不高、可食性下降、商品性差等问题;③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缺乏,造成了种植面积及规模无法良性发展;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技术培训不到位,导致鲜食大豆生产科技推广力度不大。

3.4 鲜食大豆加工工艺缺乏

鲜食大豆豆荚鲜嫩,不耐储存,室温下4~5 h,就开始出现发黄和长霉现象,低于8℃条件下易发生冷害,出现褐斑及锈斑,严重影响鲜食大豆的品质。这种特性决定了其既无法室温储存,也无法在一般冷库中长期储存[13],严重缩短了鲜食大豆的销售同期,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鲜食大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如果销售流通环节不畅通,其价格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易造成“豆贱伤农”的情况,使种植农户蒙受损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通过应用固体保鲜剂结合包装材料和冷藏技术,摸索出一套鲜食大豆的贮藏保鲜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延长鲜食大豆的贮藏时间[8]。

4 湖北省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政策支撑与扶持

湖北省对鲜食大豆产业重视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省内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无法投入力量用于鲜食大豆产业化,影响了湖北省鲜食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议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鲜食大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厅相关处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为成员单位,以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重大政策、统筹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制定并实施鲜食大豆种植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植鲜食大豆的积极性。二是试行对鲜食大豆耕种收等环节机具农机购置补贴,鼓励生产者实施生产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提升生产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鲜食大豆)。由财政拨款,将种植基础较好、种植面积较大的村镇建成旱涝保收的鲜食大豆生产基地,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四是发展订单生产增加效益,支持鲜食大豆经营企业做大做强,解决种植者生产销售难题。组织生产者同大型商超、餐饮企业、集贸市场、经营企业等签订生产订单,尽量规避市场风险。同时协助种植者、经营者走出国门,大力开发国外市场。五是推动实施良种选育的奖励政策,调动科研育种积极性。六是建立健全省、市、县、镇、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加大鲜食大豆生产科技推广力度。

4.2 加强适宜机械化种植的新品种选育

1990年以后中国才真正开始选育鲜食大豆品种。张秋英等[14]研究了鲜食大豆粒荚选择标准,提出鲜食大豆专用品种2粒荚的选择标准:百粒重29.72~34.58 g;百粒鲜重60.79~70.55 g,百荚鲜重257.47~302.75 g。目前,湖北省提出鲜食大豆的选择标准:口感香甜柔糯,标准2粒荚荚宽1.3 cm以上,荚长5.0 cm以上,每千克2粒以上豆荚不多于360个,或者每千克2粒以上豆荚不多于400个,每年区试产量比同类对照增产3%以上。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丰富,在国家基因库中现保存有2.3万多份栽培品种、1万多份野生大豆资源,占世界大豆种质资源的80%以上[6],研究者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集中研究力量联合攻关,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械化采收的鲜食大豆新品种;开展抗裂荚鲜食大豆培育,推进种子繁殖技术研发。同时,继续引进省外适应本省种植的鲜食大豆新品种。推荐适合在湖北省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如下。

1)奎鲜10号。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210001,由铁岭市维奎大豆科学研究所、开原市雨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春大豆品种,口感香甜柔糯(A级),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2 675.75 kg/hm2。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适于在湖北省鲜食大豆种植区域春播种植。

2)冈鲜豆1号。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210002,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春大豆品种,口感香甜柔糯(A级),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3 149.90 kg/hm2。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适于在湖北省鲜食大豆种植区域春播种植。

3)交大30。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210003,由上海交通大学选育。该品种属晚熟鲜食春大豆品种,口感香甜柔糯(A级),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2668.10 kg/hm2。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适于在湖北省鲜食大豆种植区域春播种植。

4)创鲜豆10。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200009,由开原市龙泉种子有限责任公司选育。该品种口感香甜柔糯型,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1 963.85 kg/hm2。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适于在湖北省作鲜食春大豆种植。种子生产适宜在北方冷凉地区进行,本地不宜留种。

5)中鲜豆1号。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20001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属香甜柔糯型,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2 841.05 kg/hm2。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适于在湖北省作鲜食春大豆种植。种子生产适宜在北方冷凉地区进行,本地不宜留种。

6)鄂鲜1号。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豆2017004,由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该品种属香甜柔糯型,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13 267.80 kg/hm2。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适于武汉、黄冈、孝感、仙桃等地作鲜食春大豆种植。种子生产适宜在北方冷凉地区进行,不宜在本地留种。

4.3 加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根据鲜食大豆品种特点,应选择黏性沙壤土、沙壤土和钙质土,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为好,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4%以上,pH 6~7、土壤含水量75%时较适宜,此种条件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要选择符合此种条件的地区开展鲜食大豆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研究及示范。同时,要注重研究轮作和套作模式。在适宜的地区推行粮豆轮作模式和套作模式,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增加鲜食大豆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湖北省鲜食大豆病虫害主要有灰斑病、根腐病、蚜虫、食心虫等,根腐病的防治主要以种子处理为主,选用含有适乐时的种衣剂进行拌种,同时注意耕作制度的调整,合理轮作或间作;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可以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或氯氟氰菊酯等高效低毒药剂进行防治。对于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爆发机率,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5]。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与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鲜食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

4.4 加强机械化采收设备和技术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了对鲜食大豆机械化农机装备的研究与制造,其中以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具有代表性,中国鲜食大豆收获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采取2种收获方式:一种是分段收获,即人工先将鲜食大豆整株起收,再利用豆荚脱离机进行脱荚处理;另一种是田间联合作业。南通市农机化技术中心、海门市万科保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及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大豆联合收获机,为中国首台通过鉴定的大豆收获机型,该机械每小时可采摘0.067 hm2以上,是人工采摘的70倍左右,2015年11月11日通过了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鉴定。2016年河北雷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4YZ-MD型自走式大豆收获机,每小时可收获0.400~0.667 hm2大豆,作业效率是人工采摘的数百倍[7]。但这些大豆收获机比较适合于土地平坦地区采摘,并且价格昂贵,不能全面适应种植户需求。要研发适应丘陵小地块、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的自走式鲜食大豆联合收获机。

4.5 完善鲜食大豆深加工产业链

应加强对加工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提高对鲜荚的加工贮运保鲜技术水平,扶持鲜食大豆深加工企业,建立鲜食大豆深加工基地,从而满足居民的消费需要及为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鲜食湖北省大豆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