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粮心”护三农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李欣华

2022-11-19 06:55于广宁
河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衡水市三农农业

□文/于广宁

不久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河北省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种业管理科)科长李欣华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并参加表彰大会。作为河北省农业农村系统的优秀代表,李欣华此前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有着近20年工作经验的农业战线“老兵”,李欣华深知每一粒粮的重要和肩上担负的责任。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心系“三农”事业,躬身实践、砥砺奋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治理地下水超采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相关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矢志坚守初心,把党员使命牢记心上

9月17日,见到李欣华的时候他刚从衡水武邑县下乡回来,身上和鞋子上都是泥土,虽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但是他还没顾上吃中午饭。“秋收马上开始,今年我们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要专门召开会议,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民区种植,所以我们必须做足充足的准备……”边泡着方便面,李欣华边说着。

大学毕业后,李欣华就进入了农业部门工作。工作中,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二十年如一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2018~2021年度连续四年考核优秀等次,荣记三等功。

2017年元旦,正是脱贫攻坚关键期。李欣华在加班时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站不起来。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没去医院看,跟家人谎称出差,吃住在单位,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当他完成工作任务被送去医院时,红肿的脚已经发黑发紫,医生说再晚来点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2018年初,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新组建种植业科,将多个部门职责融为一体。面临工作多、压力大等诸多挑战,他说:“没有困难和挑战,要共产党员干什么?”毅然决然挑起重担。他带领同事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自己每年节假日加班天数都超过60天,被同事称为“加班钉子户”。通过李欣华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种植业科工作很快进入正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共产党员的使命就是为群众解决困难!”这是李欣华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0年2月,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武邑县武罗农业园区数万斤韭菜滞销,种植户面临重大经济损失风险。他知道后,第一时间与市区吉美、万德福等大型超市联系,沟通协调、牵线搭桥,带领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到种植基地现场检测,现场达成采购意向,为种植户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全心履职尽责,把实干担当扛在肩上

作为一名农口干部,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指示,坚守“粮心就是初心,粮安才能心安”的“三农”情怀,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落实到岗位工作中。

阜城县崔庙镇是传统小麦、玉米种植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项目一直是空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李欣华积极争资金、跑项目。2016年以来,通过争取季节性休耕项目,引进高粱新品种和新技术,在阜城县大力发展酿酒高粱产业。他三天两头往阜城跑,直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和经营主体排忧解难。目前,该县高粱产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10万亩规模,年产量6万吨以上,成为了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和全省种植结构调整的典范。种植结构调整经验被省政府调研内参刊登,得到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2021年秋季,衡水遭遇几十年不遇的连续降雨,全市多地农田出现积水,其中武强县积水农田面积7.5万亩,玉米等农作物面临成灾风险。作为包县联络人员,李欣华积极协调当地财政紧急安排数十万经费用于农田积水排涝;紧急从外省调入履带式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组织农户抢收;动员7家粮食企业开展玉米烘干设备检修、试运行等,确保了30多万亩秋粮作物应收尽收,保证了粮农收益没受大的影响。在近两周的排涝抢收作业期间,李欣华吃住在乡村,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奋战,皮肤被划伤浑然不觉,身体脱水也顾不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欣华和同事们努力下,衡水市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人均粮食占有量全省第一。衡水市在2018年全省粮食安全考核中位列优秀等级,2020年度粮食生产工作受到省通报表扬。

永葆人民情怀,把为民服务落到行上

总书记指出,“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李欣华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每年接待农民群众来人、来函、来电咨询1000件以上,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农民困难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把对“三农”的热爱融入日常工作中。2021年1月12日,冀州区东高村一种植户来电求助,其种植的大量蘑菇,受疫情影响销售和运输受阻,面临腐烂受损风险。听到这个消息,李欣华连夜联系协调防疫、交通等部门,在24小时内帮助农户解决了运输销售问题。疫情期间,他带领同事连续奋战,做好全市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让农民卖得出、经销商买得进、市民吃得上。

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家,他对家人充满愧疚。这些年加班成为常态,别的父亲晚上陪孩子做作业、节假日陪孩子上辅导班,而他经常凌晨才回家,甚至以办公室为家。常年早出晚归,被女儿戏称为“见不得阳光的人”。2021年底,李欣华的母亲胃部大出血,住院治疗。当时正值全市地下水压采、结构调整等工作关键时期,作为科室负责人,他脱不开身,只在住院期间探望过一次。刚开始时,家人也有怨言。他总是耐心劝慰,“谁让我是共产党员、是国家的公务员呢”。家里人慢慢地也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全力支持。母亲一直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等疾病,爱人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家庭的重担。她说:“家里的事不用惦记,你就放心工作吧!”,为他全身心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不负青春韶华,把干事创业握在手上

李欣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学毕业时,他主动回到老家,扎根农业农村,把为“三农”服务当成终身事业去追求,逐步成长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衡水是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面对本地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的现状,李欣华积极跑办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支持。2014年以来,争取项目总资金量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季节性休耕实施面积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2017、2018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农业节水工作连续两年得到省通报表扬。

李欣华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不断探索农业产业扶贫有效路径,悉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了衡水市扶贫产业覆盖率100%。他主动对接饶阳县大尹村镇高村,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等手段,引导当地发展设施葡萄、蔬菜等产业。高村也成为最早一批出列的贫困村之一。他参与创造的设施葡萄、设施蔬菜、京东“跑步鸡”等扶贫模式,从衡水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作为农业农村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李欣华在平凡岗位上通过辛勤付出、拼搏奉献,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名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一名“三农”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书写了炫丽的青春篇章。

猜你喜欢
衡水市三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