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践

2022-11-20 11:19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幼儿园宋书英
家长 2022年1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幼儿园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幼儿园 宋书英

幼儿阶段的习惯与观念养成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幼儿阶段接受的教育、形成的观念很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中如何保证幼儿有效发展已成为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基于此,研究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幼儿教育领域中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展开分析,尝试从实际角度明确如何在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幼儿的有效引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基于实际保障幼儿获得有效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包括幼儿身心健康状况、动作全面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等方面。幼儿园健康教育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展开,尝试在游戏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实现引导,在各类行为下能够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同时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实际角度展开分析,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过程中要保证幼儿接受到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在幼儿阶段不仅要做到健康成长更要做到稳定发展、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实际过程中要展开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健康教育要切实实现发展,从实践中提升并不断进步。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健康教育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五大领域,健康排在首位,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涵盖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方方面面,卫生、安全、运动等,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从幼儿特点展开分析,幼儿本身因为年龄较小,一些行为、思维方面的活动要教师引导,在家庭环境中很可能由于没有专业的引导而产生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挑食、啃指甲等。而这便是健康教育的首要作用与重要性,即保证幼儿能够在引导下具备良好的习惯,获得幼儿阶段的完善发展。

其次,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使幼儿能认识到正确行为习惯的作用,在懵懂阶段中尝试理解、认知,初步培养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的思维发展程度。幼儿的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若是直接学习书面知识,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导致学习效果较差。从这一点来看,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在于必须保证幼儿能接受,而健康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内容伴随游戏内容展开,不仅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提升,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维能力,从实际角度实现幼儿的合理发展。

最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保证幼儿的安全,目前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包含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即根据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如何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即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在行为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出现。举例而言,安全教育中常基于游戏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如不随便玩火、玩水等,对电器使用知识的了解,远离电器等。幼儿常常出于好奇心接触事物,而由于幼儿尚未学习相关知识,在玩耍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而健康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能使其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远离相关事物,保证自身安全。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年纪偏小,对事物的认知不够清晰,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知识,从而产生正确的观念。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方面,通过锻炼身体和对身体保健知识的传授,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能保持在健康的水平,从而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使幼儿形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健全人格,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之才。因此,针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方面,应通过教学活动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则要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多样化的室外活动,对此,教师应在室外活动中带领幼儿练习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体育活动,从而丰富幼儿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除了基础的体育活动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平衡、协调、灵敏、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机能的练习,使幼儿能初步掌握体育技能,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改善身体素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团体操、集体舞蹈等健康教育活动,从而锻炼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更专业的体育技能,完善幼儿的身体健康,保证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量,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在教师的带领下得到充分的保障。

另一方面,应通过教学活动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活动不应单方面地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还应注重心理健康的教学引导,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对此,教师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正确引导,例如,引导幼儿自行穿脱衣服,并学会正确的盥洗方式,使幼儿能树立热爱卫生的正确意识。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人体器官以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从而帮助幼儿树立保护器官、热爱生命的正确观念。教师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树立生活常识,初步带领幼儿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全面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心理教育较为缺失已经成为问题的主要方向之一,虽然幼儿的意识尚未完全形成,但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仍应注意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即针对幼儿心理状态展开教育,使其能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展开活动。幼儿的心理状态相对于其他年龄段而言更呈现出内向性的特点,但心理问题对幼儿造成的影响可能并不呈现在表面上,很多情况下幼儿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及后续发展,心理问题不仅对幼儿生理、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隐患。因此,还应从实际角度考量,在健康教育中重视心理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二)家园共育模式尚未完善

幼儿健康教育主要以一系列行为与习惯的引导展开,在实际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使幼儿能认识到行为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对行为习惯的约束,使幼儿能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独立自主、健康快乐地生存。

但要注意的是,家庭环境也是幼儿生存环境中的一部分,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一系列行为,也是在家长引导下实现的。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很多行为由于家庭环境影响,导致幼儿先入为主,后续调整很容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很难有效调整并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除此以外,在当下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园共育的展开方式多以片段式的一次次老师——家长的单向活动作为基础,但展开过程中缺乏家长与教师的双向有效互动,无法针对幼儿建设长期且有效的交互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实现统一且具有交互性的引导,很容易在一些行为习惯的引导方面使幼儿难以统一。

(三)游戏化教学的效果欠佳

就目前情况来看,游戏化教学的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的目的存在一定问题,与幼儿生活的联系不大,因此无法做到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实现游戏化教学,部分游戏化教学环节中仅做到以游戏形式展开教学,无法使游戏化教学真正产生作用。举例而言,在一系列有关生活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游戏使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但幼儿仅仅是完成了游戏环节,并没有从游戏中得到提升,而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幼儿无法获得真正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仅在游戏中玩闹,无法将游戏中包含的教育理念理解吸收,将影响其后续发展提升。除此以外,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与行为引导不足也是游戏化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游戏化教学中出现的言语引导无法让幼儿设身处地地思考,无法通过游戏使幼儿产生共鸣,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幼儿的活动形成行为习惯培养。

(四)不同阶段幼儿的教育针对性尚需提升

幼儿阶段虽是年龄较小儿童的统一称呼,但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根据幼儿年龄段将其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展开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状态为其提供不同内容的教育。举例而言,在小班幼儿的健康教育中,穿衣叠被是常见的引导内容之一,而大班的幼儿则相对更注重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游戏化背景下的健康教育中,大班幼儿很可能已经能通过教师的言语引导与行为引导实现模仿而学习,但此类情况下若仍将其视为懵懂幼儿,仍以一些游戏对其展开引导,很可能引起幼儿的厌倦感,进而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展开。因此,还需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实现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引导。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实践

(一)重视心理教育,融入游戏化特点

首先,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展开分析,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能以游戏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或是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实现提升与发展。举例而言,幼儿的思维模式较成年人而言更倾向于对“对”“错”的区分,而一些心理上的健康教育在对错方面的展现并不完全,因此很容易被教育者所忽略。针对问题而言,还需以游戏的形式,模拟相关场景后引导幼儿从实际角度展开学习与分析,从实质性方向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如以实际为例,教师可在幼儿的教育与引导过程中根据问题情况展开分析,基于实际地从教育中实现游戏化设计,在游戏中融入心理健康的引导。如可设计游戏“一件不高兴的事”,从模拟角色的身上展现出其遭遇困难、挫折时的反应,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尝试对其实现安慰、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时有效调节自身情绪,避免由于思想、情感导致压抑情绪出现,避免心理健康对幼儿产生影响。

(二)切实实现联合教育,展开家园共育活动

幼儿教育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家园共育也是教师要重视的教学活动,只有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使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教师应切实实现联合教育,定期开展家园共育活动,进一步拉近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长与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健康成长,从我做起”的家园共育活动,教师可以针对活动设计对应的游戏内容,比如在活动中可以开展“挑蔬菜”小游戏,教师准备白菜、黄瓜、西红柿、西兰花、马铃薯等蔬菜,要求家长抱着幼儿跑25 米选择心仪的蔬菜,并要求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蔬菜介绍其好处,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发言进行总结,为幼儿进一步灌输多吃蔬菜,提高免疫力的观念,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合实际优化设计游戏环节,保证效果

结合实际设计游戏环节是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实际化的内容,才能保证幼儿对健康教育产生清晰的认知,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应进一步注重游戏与实际的结合,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冲出火海”的模拟游戏,组织幼儿听到火灾警报的声音后,有序撤离,模拟游戏可以进行2~3 次,教师针对幼儿每次的游戏表现进行指导,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当火灾来临时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产生热爱生命的正确观念。因此,健康教育游戏也应适当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幼儿能在有趣的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完善幼儿的健康教育意识。

(四)针对幼儿阶段设计游戏化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针对3~6 岁的儿童开展的教育阶段,不同阶段的幼儿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以及特征,因此教师也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化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合幼儿的年龄,从而更顺利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例如,针对大班的幼儿而言,教师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使幼儿能以合作的方式得到锻炼,从而提升幼儿的身体健康,保证幼儿在园内锻炼时间的同时,还能为幼儿灌输合作的重要性。而针对小班的幼儿而言,教师可以开展“青蛙跳”的游戏,鼓励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锻炼,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既存在较为良好的部分,亦存在要提升的部分,这正是教育实现不断发展的目的所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师还应切实把握教育实际,基于幼儿现状实现有效的幼儿园健康教育,以游戏形式实现游戏化教学的同时,保证幼儿能在教育中接受引导,实现完善行为。结合目前情况来看,游戏化背景下的教育展开方式以游戏为主,而此类教育模式更是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幼儿愿意接受、习惯参与的类型,作为教师,还应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以实际方式实现教育,保证幼儿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幼儿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爱“上”幼儿园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想念幼儿园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