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11-21 05:43本刊综合
今日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李萌科普意见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树立大科普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意见》有哪些亮点?科普工作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新趋势?如何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日前,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强化科普供给适应信息化新趋势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我国科普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升到2020年的10.56%,科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意见》的出台,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新时代科普工作支撑和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大局的重要性在日益提升。”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作为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传播的内容形式日渐丰富,科普、科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分众化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形式传播的作品已占到八成,科普工作正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

“《意见》适应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创新科普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李萌说。

为落实好意见要求,相关部门将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以科普短视频创作为重点,推动优质科普创作行动计划。联合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共同实施“科普中国”平台建设工程和“科普中国”创作联合行动,向全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科普资源供给。

抓科普短板推关键性举措

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但科普场馆覆盖不足、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科普不足、应急科普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从“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到“聚焦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李萌说,聚焦制约科普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要求举措。

比如,在我国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惠及广大公众的同时,虚假科普信息、科学谣言也在网络空间中滋生流传。对此,《意见》要求,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说,2019年8月,相关部门上线了科学辟谣平台,组织科学家及时开展辟谣活动。截至今年7月,平台已发布辟谣作品3911个,总用户数量达756万,累计传播量和话题量超过73.2亿次。

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科学辟谣平台建设,持续打造专家团队,提升平台专业能力,加强与社会团体、媒体平台合作,打造核心竞争力,完善平台运行机制。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

营造重视科普的社会氛围,对推动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意见》,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

“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中,政府拨款约占80%。”李萌说,要进一步制定政策举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

《意见》提出,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依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政策措施。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普及司司长吴远彬说,要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

王挺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发挥好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等机制作用,探索科普基金、科普奖项、联合公益行动等新措施。积极打造地方行业社会化科普平台,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猜你喜欢
李萌科普意见
基于 GTM 的沥青混合料冷再生试验与养生研究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A Pearl Beyond the Great Wall—Datong
A Pearl Beyond the Great Wall Datong
老公爱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