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成因和经济后果研究

2022-11-21 09:16曹丹彤赵悦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监事会控制权股价

曹丹彤,赵悦新

(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1 引言

股权质押指的是出质人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作为质押标的,向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或者自然人申请贷款,或者为第三方贷款设定质押的担保融资行为。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股票市场也不甚理想,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较大影响,同时,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导致的资本困境对公司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股份质押的负面案例时有发生,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诱发掏空行为、失去控股地位,等等。

本文针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进行分析,对股权质押及其所导致的经济后果进行总结分析,探索股权质押成因,立足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优化市场结构,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2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现状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总量迅速扩大,截至2022年5月,已有3 000 余只标的参与质押融资,占上市公司的比重高达97%以上。

在民营上市公司中热衷于股权质押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究其原因,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更容易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一类企业的股权分配相对灵活,因此,股权更容易被质押。国有企业在股权质押方面参与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国有企业多是由国家控股,股权结构相对复杂,同时,企业的资金来源相对稳定,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发生频率比较低。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为了扩大规模,需要获取更多的资金,因此,股权质押融资在民营公司中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

3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成因

3.1 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然存在诸多困境,尤其是近两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许多民营上市公司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对外寻求合作,获取更多的资金。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获取难度比较大,如其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对公司信贷审批的门槛要求高,获取资金额度相对较少。为了使公司更好地发展,获取更多的资金,民营上市公司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资金,往往选择股权质押这一方式,该方式具有灵活性强的优势,可以较好地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3.2 保障控股股东的控制权

股权质押与股权售卖不同,民营上市公司的股东只是将自己手中的股权质押给相关金融机构,但是未来其还可以将质押的股权收购回来。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既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在短期内获得资金支持,同时,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后期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而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运营。

3.3 其他融资方式监管严格

由于股权质押具有较强的便利性,使得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对股权质押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股权质押的优点是无需银行批准或获得其他股东的批准。我国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多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其融资需求较大。但由于知名度低、风险高,导致资金周转时间较长,资金来源受限,且其他融资方式的审批程序烦琐,因此,民营企业更愿意开展操作简单、审批流程便捷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

4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

4.1 股价崩盘与控制权转移风险

股票市场的崩盘是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质权人有权在质押期间向抵押人提出追加保证金的要求。在控股股东质押股权之后,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并且逼近平仓线,质权人有权要求控股股东提供额外担保或者立即清偿债务。如果控股股东资金不足、资金周转紧张,在没有能力担保或者偿还债务的情况下,质权人为了降低自身经济损失,保证自身利益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往往会强行平仓,通过变卖股权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时控股股东通常会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如果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走低,其将会给投资者传递消极信号,如公司利益状况不佳,这种情况极易导致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质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公司发展态势不佳时,就会有大量投资者选择抛售股票,同时,此前被禁止买卖的股票大量流入二级市场,股价将会进一步下跌,最终公司可能出现股价崩盘的情况,控股股东也因此丧失公司的控制权,这对于公司以及股东个人的发展均是极为不利的。

4.2 股东投资稳定性下降风险

公司股价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当公司股价比较高时,这对于股东显然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如果公司的股价相对较低,则会导致股东资金大量消失。如果公司股价被高估,控股股东可以选择赎回股权,这样在股价高位状态下其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控股股东只需要承担现金流使用成本就可以享有控股地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但是这种操作极易损害中小股东权益,中小股东不得不承受大量的风险,这对于金融机构以及小股东是极为不利的,并且容易对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4.3 信息披露存在虚假陈述风险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价波动会对股权质押的融资规模产生影响,同时,股价波动也是决定平仓线与预警线高低的核心所在。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经营的内幕信息通常有着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了稳定或者抬高股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控股股东可能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对各项信息进行披露,或者所披露的内容不够真实,存在重大遗漏事项等,这些虚假行为将导致公司面临行政以及刑事方面的责任,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公司可能因此陷入财务困境,这对于公司的发展建设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

5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困境的解决对策

5.1 加强公司控制权变更管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一般是大股东,如果上市公司出现控制权变更,需要严格控制该大股东,防止大股东非法转让手中股份。大股东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信息,董事会也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对信息报告公司进行审计和监督,大股东、董事、监事必须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控制大股东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健康发展,因此,控股公司应避免控股大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更。同时,控股公司如果有任何不当行为或重大损害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同时,上市公司需要严格控制公司控制权的变更,以确保上市公司拥有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5.2 鼓励大股东积极承担责任和风险

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内部占据主导位置,公司内大部分利益也会被大股东获取,如果因为股权质押导致公司出现股价崩盘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公司控制权转移,其必然会对大股东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

基于这种原因,公司在进行股权质押时,大股东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认识到如果公司经营发展不善,将会对自身的收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大股东应当对自己所质押的股份承担一定的责任,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在质押股权之后要时刻关注股权的股价变动情况,明确自身偿债能力如何,是否可以有效防范风险。同时,上市公司需要深入了解各项与股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因素等制约大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保证一系列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降低公司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5.3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为了降低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所面临的风险,帮助公司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以便有效解决相关领域问题,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因为大股东拥有的股权比较多,大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比较大,如果股权质押比例过高,那么大股东可能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的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和干扰。基于这种原因,民营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各个部门需要加大对股权质押比例的控制,如果发现有股权质押异常情况发生,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制止。

二是坚持做好股权质押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明确股权质押所得资金是否使用正确,从而有效提高股权质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其可以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定,确保相关工作以更高的质量开展。

5.4 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其股权相对集中,如果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股权质押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势必对公司的发展和经营产生巨大的干扰和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因此,为了更好地约束股东的行为,避免股东利用自身控制地位操纵公司谋取利益,应优化和完善现有的股权结构。公司可以尝试引入其他机构与其合作,缩小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持股数量差距,推动股权结构朝着更加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样可以更好地平衡股东,进而从源头上化解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

5.5 完善监事会制度

监事会是与董事会平等的重要组织之一,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其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日常事务等一系列行为发挥着重大的监督管理作用,可以有效保证公司与全体股东的利益。但是许多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监事会未能充分履行责任,各项制度不够健全,因此,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对监事会制度予以完善。

在监事会的选举上应当对控股股东给予一定的限制,保证监事会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同时,需要对监事会成员数量进行控制,细化各项职权。此外,构建监事人员内部问责制度也是极为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如果公司生产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快速地追究责任,保证监事会的作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6 结语

总之,股权质押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质押股权,控股股东可以获得大量的融资资金,但实际上有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企业的精益管理,其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控股股东的道德风险,降低公司绩效。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发展建设,需要理性开展股权质押,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降低股权质押行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监事会控制权股价
金力泰监事会决议风波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
盘中股价升跌引起持股者情绪变化
公司控制权的来源
牛股盘中冲高回落尾市拉涨停行为解读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及仿真
上市公司的治理与效率
《公司法》修改中的监事会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