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教学视野下单元教学资源的高效运用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

2022-11-21 13:13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洞江小学350000郑芳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丰子恺文本课文

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洞江小学(350000)郑芳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诚然,文本并非无情物,而是作者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独特情境下创作出来的,是作者内在心境的真实写照。现代散文,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状物,都融入了作者真挚而丰富的情感,体现了鲜明而独特的“我”的存在。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描写动物的散文单元,选编了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三种动物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不同情感和态度。如何在单元整体视角下,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洞察作者的情感和审美呢?

一、明晰核心问题,明确单元目标定位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织单元。单元中的课文资源、助学系统、栏目设置等都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一般将视野聚焦在“这一篇”上,而缺乏对单元整体的把握,这样就导致学生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局面,也就失去了单元教学的价值。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结合三篇精读课文,除了常规性的生字词学习和朗读,这个单元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动物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时的整体构思。

2.紧扣关键性语言,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获得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3.反复品读典型语段,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写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具体特点。

这样的单元教学目标定位,既有理解维度的“感受不同动物的鲜明特点”,也有表达层面的“写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具体特点”,体现了读写一体化的原则。从读向写转化时,要求学生以文本的情感为纽带,紧扣关键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真挚的情感。相对理解语言的含义而言,体悟语言的情感,是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感悟,是理解语言的深层次目标。而迁移和运用方法,则要以具体的情感为依托。这样的目标,契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是教学要着力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直抵训练重点,发挥典型语段的价值

统编语文教材设置的单元语文要素,扭转了以往课堂教学目标随意、训练杂乱的局面,为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提出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这样,使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具有鲜明的体系性、序列性的特点,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因此,教学时,教师既要在单元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又不能平均用力,要选择典型语段,引导学生逐步品味,发挥典型语段的教学价值。

例如,单元第一篇课文《猫》的第二自然段,连续运用了两次“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介绍猫的性格特点。这是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所展现出来的高超的表达技巧,是这篇课文最值得鉴赏和学习的表达方法。在整体理解课文后,从“可是”一词中,学生并不难感受到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但是,对猫的性格古怪,作者是怎样的情感呢?而作者的情感态度,又是如何体现在文本语言中呢?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这一句式前后矛盾的特点,进行联系、对比、品味。这样,让学生发现,作者虽然写了猫的老实、贪玩、调皮等不同特点,但其目的并不是要批评猫的缺点,而是流露出轻松、快乐,甚至是享受的乐趣。这种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展现出了独特的表达魅力。

再比如,老舍的另一作品《母鸡》一文的第五自然段,堪称典型语段。作者如此描写母鸡遭遇“敌情”时的警戒状态:“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这是多么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教学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语段中的动词,如“歪着头听”“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等,在头脑中浮现出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这是第一层次的教学,是对母鸡形象的再现和还原。从表达的信息来看,作者的情感并没有直接抒发出来。其次,教师将第五自然段与前四个自然段进行对比,如叫声“颤颤巍巍”“扯长了声如怨如诉”“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等,引导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白鹅》,出自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之手,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漫画特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既有对白鹅的正面描写,比如“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傲然地站着”,也有比喻衬托,将它比作“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鲜活的语言,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教学时,教师可紧扣语段中形象、幽默的语言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丰子恺不是用语言进行描述,而是拿起画笔创作漫画,那白鹅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读者,而是与作者融为一体,进行形象表达的创作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与作者的深入对话。

三篇课文,三个典型的语段,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感受不同课文、不同动物的特点,理解作者所展现出来的独特手法,使学生初步理解作者对动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后续的单元统整阅读、分析奠定了感性体验的基础。

三、整合单元资源,辨析同中有异的表达智慧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内容,至少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统一明确的教学着力点。编者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不仅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抓手,还是编者设置单元框架、遴选文本、确立助学系统的依托。二是单元文本之间的内容、写法和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同一个单元的课文,可能在时间上相距甚远,地域上相隔千里,但由于有了明确的主题和语文要素,无论是内容还是主题,或是表达手法、语言风格,都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三是单元中的阅读和表达相贯通,如“单元提示”“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等栏目,都积极为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服务。

对此,单元整体视角下的教学,就要利用“单元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阅读链接”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具体的情境化任务,在互文联通的过程中强化读写之间的交融,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特质、内化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掌握表达的策略。

(一)基于不同目标,落实“阅读链接”

本单元在《猫》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之后,编者都设置了“阅读链接”。《猫》一文链接了夏丏尊的同名文章《猫》的片段、周而复的同名文章《猫》的片段;《白鹅》一文链接了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一文。“阅读链接”拓展的阅读素材该如何用?教师要根据教材编者设定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如,《猫》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对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处于相对空白状态,编者的目的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感受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情感。因此,课后“阅读链接”的要求是“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样是写猫,老舍、夏丏尊和周而复都表达了喜爱之情,因此对“阅读链接”的阅读,要从内容入手,巩固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体会两个片段中的情感,这样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基于相同作者,探寻表达异同

这个单元的文本选择与编排,可谓是匠心独运。前面两篇文章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编者有意为之。同一作家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相同趋向,这就给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提供了具体而鲜明的对比材料。

鉴于此,教师可以设置统整性的互文阅读,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理解文本的内容。首先,组织学生提炼出作者语言表达的相同点,如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娓娓道来,像与我们谈话一般,读起来如沐春风。同时,作者在表达自己对猫、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时,都提到这两种小动物的缺点,这是两篇文章所展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写作特点。其次,组织学生辨析表达上的不同之处。两篇文章同样都写了小动物的缺点,《猫》是正话反说,用缺点反衬其可爱、古怪之处;《母鸡》一文则是欲扬先抑,通过前后情感的不同,将作者对母鸡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三)基于不同作者,感受迥异风格

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白鹅》,作者是丰子恺。作为一名漫画家,丰子恺对动物的观察与描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点。《白鹅》一文的鲜明特点,不仅体现在与众不同的表达策略上,更体现在独特而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上。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丰子恺的《白鹅》与老舍笔下的《猫》《鸡》进行对比联系,紧扣关键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丰子恺语言的幽默与风趣,体会作品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虽然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板块都有其具体的教学价值和作用,但我们不能以单篇文章、单个板块的视野来解读和把握其教学价值,而要注意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找准对比性阅读、联系性阅读的连接点,这样才能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与把握。在整合单元教学资源中,教师要依循编者的用意,不断沟通“阅读链接”与精读课文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验,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情境任务,搭建读写融通的实践平台

基于单元整体视角,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阅读,虽然在较大程度上进行了资源统整,但细细思考就不难发现,这种统整和辨析,只是将文本视为不同的成品引入课堂中,它们还是相对独立的。统编语文教材视野下的单元统整,还需要借助鲜活的任务情境,将文本资源进行交融、贯通,这样才能实现阅读和表达之间的融通,引领学生通透、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设置了这样的任务:“如果漫画家丰子恺来到老舍家中,真实地看到了老舍笔下所写的那只猫、那只母鸡,他会如何根据自己漫画家的视角,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呢?如果丰子恺先生也来写这只猫、这只母鸡,又会怎样运用幽默风趣且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呢?”这种超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情境任务,看似是一种无厘头的问题,其实却有着内在的学习机理和逻辑支撑。首先,作家和漫画家都要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对所要描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要敏锐地捕捉和再现事物的特点,这就存在着彼此融通的合理性;其次,这一情境化任务需要建立在对单篇文本深入细读的基础上,将它们进行融通,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老舍和丰子恺行文的特点,将两位名家的表达风格和审美特性进一步内化领悟。

在这一任务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极具深度和思维含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老舍与丰子恺在表达上、语言风格上的不同点,以差异对比凸显出更加细微、鲜明的表达特点;其次,组织学生尝试仿写。学生根据丰子恺的特点和风格,在保证猫、母鸡特点不变的情况下,模仿丰子恺的语言展开写作。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紧扣单元的人文主题,根据选文都是小动物的特点,设置了鲜明的情境性任务,运用穿越、融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单篇文本深入细读的同时,通过想象再现的方式,对描写对象和认知风格进行再现与迁移,使学生深入全面地领悟作者的审美意趣和创作特性,更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表达智慧。

总而言之,整体教学视野下的单元教学,要精准把握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的整体性,深入洞察单元内部板块的内在联系,以实现对单元教学素材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整个过程,教师以单篇文本的深度阅读、独立阅读为基础,通过互文、联通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这样就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实践巧妙地融入单元教学体系中,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丰子恺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丰子恺漫画欣赏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