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乌骨鸡林下散养模式的优化设计

2022-11-21 13:51魏春梅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乌骨鸡饲料养殖

魏春梅 ,张 伟

(1.民勤县夹河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民勤,733300;2.民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乌骨鸡原产于江浙地区的嘉兴等地又称丝毛鸡、泰和鸡、凤凰鸡等,是我国长期驯化培养而成的一种优良的珍贵鸡种,也是驰名中外的药用鸡种和观赏鸡种。乌骨鸡外貌美观、奇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体内富含黑色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激素,食用后能增加人体的红细胞和色素含量,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因其主治妇科病,用全鸡配制而成的乌鸡白凤丸,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在药膳食材开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民勤县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境内三面环沙,发展沙产业和生态林业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枸杞、红枣等林果和梭梭、拧条等沙生植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大量乔灌木等沙生植物的种植,林下经济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家禽的林下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乌骨鸡作为重要的药膳鸡种,在特色医药开发、药膳保健利用、地方餐饮推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林下养殖特点和乌骨鸡的品种特性,在产业开发和体系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养殖效益发挥欠佳。为此,本文就北方地区乌骨鸡的林下养殖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养殖模式优化设计方案。

1 北方地区林下乌骨鸡的养殖现状

在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下,北方地区民勤县的乌骨鸡养殖呈现养殖模式多样化、利用途径多元化、养殖主体多量化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强有力的市场带动能力和有序稳定的产业提升体系,拓宽了产业增收途径,增加了农民综合收入,得到了养殖户的支持。

1.1 养殖模式多元化

北方地区民勤县的乌骨鸡林下养殖,主要集中在红枣、枸杞等特色林果地块和梭梭、拧条等沙生植物地块内,形成了红枣林养殖模式、枸杞林养殖模式和梭梭林养殖模式。在充分利用林下杂草、草籽、幼虫和部分林木落叶、落果的同时补充了乌骨鸡养殖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减少了饲料消耗,提高了养殖效益。

1.2 利用途径多元化

在林下家禽养殖模式下,乌骨鸡的利用途径上形成了以肉为主、以蛋为辅的利用途径,开发了红枣乌鸡蛋、枸杞乌鸡肉和梭梭乌鸡汤等特色餐饮食材,丰富了当地的特色饮食结构。同时鉴于乌骨鸡的药用价值,深入开发特色医药生产、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形成了强有力的市场带动力,具有重要的产业发展意义。

1.3 养殖主体多量化

在民勤县全民治沙的大环境下,经营主体投资林下经济发展家禽养殖的势头强劲。依托现有的治沙造林成果,发展以乌骨鸡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能有效巩固治沙造林成果。全县共发展规模化林下家禽养殖场10个,主要分布在造林区域相对集中的梭梭林、枸杞林、红枣林之中,部分延伸拓展到了柠条林、拐枣林等区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乌骨鸡林下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养殖设施建设不够

传统的林下养殖将乌骨鸡与普通肉鸡混同进行,仅设置栖息架、遮雨棚等简单设施,未配套相应的产蛋箱、就巢箱、保暖舍、饮水器、补饲槽等养殖设施,致使在养殖过程中随意产蛋、随意就巢、随意啄食等现象发生严重。如遇天气突变、气温骤减等气候因素,鸡群扎堆相互踩踏造成死亡的现象是有发生,造成一定量的经济损失。

2.2 饲养管理简单粗放

养殖户图省事,片面认为林下提供的草籽、嫩草和落果等可饲用物质能满足乌骨鸡的正常生长需要,不依据生长现状进行补饲。饲料组成单一、补饲量不足,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养殖效益降低。依据现有日粮组成,缺乏营养成分的全面分析检测,饲养盲目性大。

2.3 环境控制不合理

在林下散养模式下,对于散养区域的温湿度控制不够,林地灌水控制不当,造成养殖区域湿度增大;林木疏枝疏叶不及时,遮阴区域大、日光照射不足。在温湿度调控不当条件下,病原菌滋生蔓延,饲养过程中,寄生虫虫卵和病原菌消化道入侵、呼吸道疾病多发,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效益下降。

2.4 就巢控制不当

乌骨鸡就巢性强,且产蛋达到20枚以上时就自行就巢,就巢过程饲料转化率降低,乌骨鸡增重减少。林下散养模式下,就巢控制不当,乌骨鸡大量就巢,鸡蛋利用率不高,同时大量的雏鸡孵出,造成鸡群比例结构失调,影响着养殖效益的有效发挥。

3 优化林下饲养模式下乌骨鸡的养殖模式探讨

养殖效益的提升与养殖模式的优化密切相关,北方地区民勤县林下乌骨鸡的饲养现状而言,在养殖设施、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还需加强圈舍更新改造、饲料配方设计、疾病的综合防控等相关养殖措施优化,稳步促进乌骨鸡林下养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3.1 加强养殖设施的更新改造

乌骨鸡就巢性强、怕冷不耐寒,为此要在提高圈舍保温性能上下功夫。选择散养林地内背风向阳、树木稀少的区域,建设养殖暖棚,在暖棚建设上完善内部设施建设,合理布置饮水器、补饲槽和产蛋箱,提高圈舍的御寒保暖能力。同时依据林木生长现状,及时进行疏枝疏叶,防止树木枝叶茂密,引起光照不足,影响乌骨鸡生长。合理布置林区灌溉体系,采取地下暗管的方式,在林木根系处设置滴管头,防止大水漫灌造成林区土壤湿度过大,病原菌蔓延,引起散养乌骨鸡发病。

3.2 强化日粮配合的调制补饲

在突出饲料调配和营养的全面均衡搭配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进行补饲,防止营养摄入不全面,造成生长性能降低。补饲槽和饮水器进行距地面20cm吊挂处理,减少采食过程中的饲料浪费和异物污染。全面进行林下散养条件下,乌骨鸡日粮摄入营养分析,评价营养缺陷,有针对性的补充散养条件下所缺的营养物质。同时依据林木生长状况,在林地内撒播红豆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补充乌骨鸡散养过程中的蛋白质需求。结合林木土壤改良,在乌骨鸡活动区域撒施砂土,补充乌骨鸡消化过程中的砂石需求,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3.3 注重养殖过程的饲养管理

乌骨鸡雏鸡阶段体温调节能力差、抗病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外界反应敏感。采取林下分区散养,进行阶段性转群,为林木和林下饲草的休养生长提供一定的缓冲期,防止集中散养,林木和林下饲草生长受阻。林下散养条件下外界气候条件变化大,要延长育雏期至45 d后转入林下散养保暖舍饲养7d逐步适应周边环境后再转入散养区饲养。高度重视乌骨鸡就巢性的控制,加强捡蛋频次,每次在产蛋箱中只保留1~2枚蛋,防止产蛋数加大引起就巢;发现就巢的及时移出产蛋箱,防止孵化过程中鸡蛋品质降低。增加夜间光照,开展夜间补饲,促使营养物质积累,在就巢行为发生之前达到适宜出栏体重。

3.4 突出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控

林下散养模式下乌骨鸡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和鸡球虫病等消化道疾病,在饲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乌骨鸡的精神状态、饮水采食、粪便排泄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强化饮水控制,保证饮水的清洁程度,对林下散养区域的低洼坑窝及时进行填平,防止雨水和污水淤积,乌骨鸡饮入引起发病。定期在饲料中拌料球虫散、地克珠利预混剂等预防控制药物,降低球虫病的发生频率,出现肠道出血和包心包肝的要及时投服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控制激发感染。

3.5 扩大特色餐饮的开发利用

乌骨鸡具有良好的药膳利用价值,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从乌骨鸡滋补价值和药用价值入手,着重加强特色餐饮和优势药物的开发利用。按照乌骨鸡的不同分割部位,加快乌骨鸡快餐食品的开发,应用腌、卤、炸等烹饪方式,细化乌骨鸡食用环节的分割利用,开发特色休闲小食品,扩大食用人群覆盖面,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建立药品开发研究中心,按照骨、肉、蛋为总分类进行人体有益活性物质和促免疫因子的研究实验,筛选开发适宜不同人群的靶向特色药品,拓宽乌骨鸡的药源利用途径。

猜你喜欢
乌骨鸡饲料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粤海饲料
乌骨鸡活性肽的发展现状
乌骨鸡黑色素的研究进展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