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鸡坏死性肠炎的新观点

2022-11-21 15:30李永强
北方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梭菌肠炎鸡群

李永强

(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行唐 050600)

随着饲料禁抗政策的实施, 在临床方面对抗生素药物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这样鸡体肠道内的有害菌群无法得到及时抑制, 促使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一旦鸡群的肠道健康受到影响,就会继发坏死性肠炎,鸡群表现生长发育迟缓、个体差异加大、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降低等症状, 所以说坏死性肠炎是降低鸡场效益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坏死性肠炎对鸡体造成的危害,保持鸡群肠道健康,现将本病的防控思路介绍如下。

1 发病原因

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 它能够产生荚膜和芽孢,属于一种厌氧性杆菌,通常以芽孢的形式在鸡只肠道和外界环境中存在,一般情况下对鸡群不会产生危害。 但是在鸡只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处于厌氧环境时,魏氏梭菌就会迅速繁殖, 不仅能够对肠道黏膜造成严重损害,发生典型病理变化,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产生大量毒素,对鸡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能够引起鸡群发生坏死性肠炎的因素相对复杂, 通常情况下外界气候或鸡舍环境突然变化,例如:昼夜温差较大、舍内温度忽高忽低、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长期下来就会明显降低鸡只的体质,促使鸡体新陈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去平衡, 进而给魏氏梭菌的繁殖提供厌氧环境。 同时鸡群在免疫接种和突然更换饲料等应激情况下,也容易继发坏死性肠炎。 然后鸡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时,有的病毒可以直接对肠道系统产生损害, 促使消化道内部环境发生改变, 给魏氏梭菌的大量繁殖打开方便之门。 尤其是鸡群感染球虫病后,球虫卵囊会对肠道纤毛造成严重损伤, 致使肠道内蓄积大量黏液或血液, 这些就会为魏氏梭菌的繁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进而促使鸡群暴发坏死性肠炎。

2 药效较差的原因

2.1 未选择高敏药物

大多养鸡场管理人员均是根据本场的用药习惯, 来选择一些广谱抗生素来治疗鸡坏死性肠炎,而不会采集病料分离病原,再通过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因为魏氏梭菌属于产气荚膜梭菌, 对一些抗生素药物具有耐药性,这样盲目投药的方法,势必降低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力,进而明显影响治疗效果。

在生产实践中, 对实验室分离的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盐酸沙拉沙星、复方阿莫西林和地美硝唑属于高敏药物,而新霉素、黏杆菌素和林可霉素属于中度敏感药物。另外由于投给地美硝唑需要较长的停药期,所以需要在育成或育雏期使用。 生产中应根据鸡群周龄或实际情况, 选择高度敏感药物来防治鸡坏死性肠炎,才能帮助鸡群尽快恢复健康状况。

2.2 忽视对症治疗

大多兽医人员均清楚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 都会针对发病原因而选择氟苯尼考、黏杆菌素等抗生素药物来杀灭病菌,而忽视了鸡群发病后会伴随采食量下降和粉红样稀便这些症状的发生原因,鸡群感染坏死性肠炎后肠道黏膜会受到严重损伤,即使用药后上述症状也会继续出现,时刻危害着鸡只的健康状况。

这样忽视对症治疗, 未使用修复肠道黏膜的药物,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虽然采样分离结果表明肠道内没有魏氏梭菌感染了,但是鸡群采食量、粪便颜色和肠道黏膜等都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甚至用药后还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环境更差、鸡只食欲明显下降等,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和鸡群发生死亡现象。

由此可见, 单纯地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鸡坏死性肠炎, 而不采取修复肠道黏膜的措施,也是用药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建议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 结合使用修复肠道黏膜的制剂,来改善肠道厌氧环境,抑制有害菌群繁殖和肠炎的恶化,帮助鸡群尽快恢复健康状况。

3 防治措施

3.1 溶菌酶

溶菌酶不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 抵抗病毒和细菌,减少病原体侵入鸡体的风险,还可以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群的繁殖,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作用显著。同时溶菌酶可以结合诱发肠道炎症的酸性物质,对抗生素起到增效作用,进而达到抗菌消炎,修复肠道黏膜的双重目的。

试验证明:使用溶菌酶治疗坏死性肠炎时,能够明显抑制肠道内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等有害病菌的繁殖, 促进双歧杆菌类有益菌群的增殖,最终起到调节肠道酸碱平衡和菌群平衡的重要作用,在辅助治疗本病过程中效果明显。

3.2 丁酸梭菌

丁酸梭菌在抑制魏氏梭菌繁殖的基础上,还可以促进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逐步改善肠道厌氧性环境,达到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丁酸梭菌经过代谢不仅能够产生丁酸, 会成为肠道黏膜修复和再生的重要物质,还会产生多种维生素和酶类,进而补充机体营养和增强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有利于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3.3 复合酸化剂

使用复合酸化剂后, 鸡消化道内的酸碱度明显降低,在酸性环境中有害菌群的繁殖会受到抑制, 而对有益菌群的增殖和发育会更加有利,进而达到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目的,有利于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维持肠道黏膜功能。

4 防控建议

4.1 加强饲养管理

正确掌握魏氏梭菌繁殖需要的环境条件,在日常管理中减少应激反应、 提供舒适的环境、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 防止鸡群感染疾病等,这样不仅增强鸡群体质,还会大大降低魏氏梭菌繁殖的机会。 尤其是重视球虫病的防控工作,可以使用球虫疫苗来预防鸡群感染球虫病,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垫料管理和饮水管理等,确保免疫接种效果良好,防止鸡群暴发球虫病,这样对维持肠道健康非常重要。

4.2 定期添加酸化剂

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酸化剂, 来改善鸡只消化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进有益菌增殖和生长, 维持肠道处于健康的微生态环境,确保肠道黏膜功能良好。

规模化养鸡场可以根据本场使用情况,选择适合本场的酸化剂,在饮水中定期添加,对维持鸡群肠道健康非常有帮助。

4.3 选择高敏药物

每天认真观察鸡群精神状态、 采食量和粪便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兽医人员,采集病料分离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然后选择高敏药物来治疗,有利于提高用药效果,避免魏氏梭菌产生耐药性或者鸡群反复感染坏死性肠炎。

4.4 选用修复肠道黏膜的制剂

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 除了投给抗生素药物, 还需要联合使用溶菌酶或丁酸梭菌等制剂,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用药效果,快速杀灭肠道魏氏梭菌,还可以增强有益菌群的繁殖和发育,促使病鸡肠道上皮细胞进行修复和再生,达到修复肠黏膜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帮助病鸡尽快恢复健康状况。

总之, 根据魏氏梭菌的特性, 在日常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善生物安全体系,防止鸡群感染坏死性肠炎。 一旦确定鸡群感染本病后,应选择敏感药物来治疗,同时使用上述修复肠道黏膜的制剂来辅助治疗,这些是目前防控坏死性肠炎的最新思路。

猜你喜欢
梭菌肠炎鸡群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饲用益生菌丁酸梭菌抑菌性能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画里有话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得了肠炎怎么办
一种脂肪酸可有效对付艰难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