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送别诗常见类型和经典意象

2022-11-21 17:3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春草僧人友人

陈 萍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李白于泾县游历桃花潭时写给本地人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用衬托手法,表达了汪伦对李白的真挚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殷勤接待的感谢。小诗格调轻快,色泽明丽,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不止李白,许多有名无名的诗人都写过送别诗。唐代诗坛有离别赠诗的传统,送别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唐诗一个基本题材。通过多姿多彩的送别诗,能感受到唐代士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细腻的心理世界。

一、唐代送别诗的常见类型

按照送别对象的不同,唐代送别诗主要有这样几种常见类型,不同类型之间感情色彩的表达各有特点:

(一)送别友人

这是唐代送别诗中占比最多的一类。有萍水相逢一见倾心的朋友,如李白和汪伦这种;有心意相通、志趣相同的朋友,如白居易和元稹;有多年同事、同朝相处的朋友,如贺知章告老还乡,君王和百官以诗赠别这种。朋友之间,也有关系的远近亲疏,诗人的性格特点又彼此迥异,加之送别的缘由也各有不同,有人升迁,有人贬谪;有人高中,有人下第;有人还乡,有人乱离;有人得志,有人失意,林林总总使得送别友人的诗篇感情色彩差别巨大,或抒情,或诉恨;或劝慰,或祝福;或鼓励,或嘱咐,感情真挚,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理解和认知。如这首《送福昌周繇少府归宁兼谋隐》:

少见古人无远虑,如君真得古人情。登科作尉官虽小,避世安亲禄已荣。一路水云生隐思,几山猿鸟认吟声。知君未作终焉计,要著文章待太平。

朋友还乡,诗人一面在情感选择上赞许友人的归隐想法,一面又在世俗生存层面肯定求仕的实用价值,又勉励朋友在学问上要持续努力,以有所进益。诗言浅意深,语淡情浓。再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诗人时被贬官,偶遇少年时的朋友,追怀往事,描述现实,情感变化复杂,悲喜交加。诗中描述了友情的温暖,也充满了人生聚散如萍、世事苍茫不定的喟叹,中间还渗杂着对安史之乱中百姓流离失所、人命危浅的悲愤记述。诗融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容量丰富,把友人久别重逢的一己悲喜扩大到整个唐代社会的百姓生活,见解深刻,引人沉思。

(二)送别亲人

唐代虽然国力强盛,但本质上仍然属于农业社会。安土重迁,聚族而居,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功业理想,也为了个体和家庭生计,经常不得不离开亲人,出外游学、求仕、入幕[1]。他们川流不息地奔波在大唐帝国的疆土上,并用诗篇表达自己的亲情。如韦承庆《南行别弟》:“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小诗以江水、落花作比,表达离开亲人的无限怅恨和对亲人的思念不舍之情。诗境清新悠远,情随境生,情境交融。

亲人的离别还有可能是战乱所致。八年安史之乱,使无数的百姓离开家乡,四处漂泊。亲人骨肉被迫分离。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表兄弟因战乱少小分离,多年未见,乍然相遇,彼此已经完全认不出对方。突然遇见,使亲人的久别重逢充满了欢喜,兄弟俩互相诉说着多年来各自的境况,一直说到天黑,才准备歇息。而这时,兄弟俩才意识到,短暂的相聚即将结束,明天又要分别。大喜之后是深浓的哀伤和惆怅。

血浓于水,送别亲人的诗篇,与送别友人的诗篇比较起来,感情的浓度更深、烈度更强,诗人对之表达得也更无遮拦。

(三)送别僧人

唐代的僧俗交往很多,有些文人如王维、郑谷等对佛教有很深的研究,有很好的佛学修养,有些文人如白居易、储光羲等对佛学思想也有所接受,有些文人如贾岛本身还曾经做过僧人。僧人中有很多如皎然、齐己、贯休、无可也有良好的文学修为,是在当时很有影响的诗僧,贯休、无可都有自己的诗集,皎然、齐己还有诗学理论著作[2]。在文人和僧人的密切交往中,双方都创作了不少送别诗,这些诗明显地表现出佛教色彩。如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以清淡寂静之景,安放淡泊闲远之情,含而不露表现出对佛教清寂世界的神往。再如钱起《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日本僧人归国,长途海路,艰难无比,诗将关怀之情和惜别之意与佛理的阐发融为一体。孤舟明月,海浪经声,处处情境都是僧人修行学法的契机。一灯明,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船灯照亮僧人回国的路,心灯更照亮僧人求法的路。再如皎然《送清凉上人》:“何意欲归山,道高由境胜。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彼此都是学法的僧人,诗的主旨也是谈明心见性的佛理。

(四)送别其他对象

还有一些送别诗的送别对象与众不同。

1.有送别故乡的。如李白初次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创作了《渡荆门送别》,留别故乡。“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笔锋雄健,把出蜀后所见之壮阔磅礴风景一一向故乡作以汇报,在见到美丽新世界的激动喜悦中也夹杂着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2.有送别歌妓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小诗只写女子的美丽,不言惜别,而离情自在其中。再如罗隐的《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与云英十二年后重逢,一个仍是布衣,一个未脱乐籍,彼此俱不如意。临别之时,诗人以诗相赠,表面安慰云英,实则浇自己怀才不遇之块垒。

3.有送别婢女的。如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在《全唐诗》中仅存此一首诗。诗意浅近又委婉,借用典故烘托,抒发权势门第的阻隔使有情人爱而不得的伤感悲愤之情。正是这首送别诗的诞生,最后却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可见诗歌在唐人心中的魅力。

二、唐代送别诗的经典意象

诗人经常借用意象,表达他们深厚丰富、色彩多样的感情。在唐代送别诗中,杨柳、春草和流水是士人们经常使用的经典意象。

(一)杨柳

唐人出行,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赠柳送别,其用意有三,一是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想挽留住行人的脚步,舍不得行人出发;二是柳丝长,表示送别者对远人思念惦记的情丝长;三是柳生命力强,柳枝插土即活,送别者希望行人不管到哪里,都能扎根安居,好好生活。赠柳,代表着对行人的美好祝福。折柳既然与送人紧密相关,那么杨柳意象频频出现在送别诗中,也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了[3]。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柳花飘香,正是江南美好的暮春时节。风送柳花,点点款款,轻轻柔柔,飘满整个金陵城,也飘进热闹的吴姬酒店。李白用这样一个意象,在一开始,就把离别氛围营造得温暖轻软、欢快活泼。再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新柳意象,雨后,空气清新,道路洁净。柳枝经雨水的洗润,颜色新鲜青翠,生意满满,柳色甚至把客舍的四壁都映照成青青的色泽。一个柳色新的意象,让一切都那么安宁干净、清新明朗,让离别也平静从容。

(二)春草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自汉代淮南小山在《楚辞·招隐士》中将春草和离思关联以后,春草渐渐成为表示相思和离愁的意象。唐代的诗人,也在送别诗中反复使用这一意象,表达各自具体而微细的情感。如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的野草逢春,必然返青,但是朋友,会随着春草摇绿而归来么?朋友刚刚别离,诗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确定朋友的归期了。只是,人世沧桑,往往身不由己,朋友能不能归来,彼此能不能相聚,连朋友自己也无法确定。诗人明知如此,还是忍不住低低地自问,是思念之情无法遏制的自然迸发。一个意象,有相思之意,有盼归之心,还有疑问之情,情感错综。再如女诗人李冶的诗句“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阎二十六赴郯县》),将离别的思念愁苦都寄托在绿草上,绿草无边无际,离别之后的孤独凄凉也无止无息。芳草的意象被赋予了更多的哀伤无奈之情。

(三)流水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士人出远门,走水路是主要的出行方式。许多送别诗甚至就是在水边写就,浩浩漫漫的流水,不止送走了行人,也带着送别者的复杂思绪和深浓的情感奔向远方。流水作为意象,大量地出现在唐人送别诗中。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岸青山,层林尽染,唱罢离歌,友人解舟登程。这里流水是迅疾的流水,水流得急,舟去得快,转眼间,友人就消失在青山红叶的远方。对于舍不得友人的送行者来讲,不免生出埋怨的情绪。正是一个湍急的流水意象,反写出送行者对友人的惦念不舍。再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水自流,谓水无情也。用流水的无情衬托人的复杂心情。被贬伤心,与友人分别伤心,前途未卜仍然伤心。一段流水意象,内涵如此丰富。

从主题上看,送别诗是唐诗中一大类别,作者众多,作品丰富,多层次、多角度地表达了诗人别离时的复杂情感。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唐代送别诗的常见类型和经典意象,希望能帮助读者对送别诗有更清晰的认知和体悟。

猜你喜欢
春草僧人友人
致友人(组诗)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春 草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白云深处
人生即修行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