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武鸣区农业产业发展探析

2022-11-21 21:40韩松原朱昱瑾张永成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优势农产品

韩松原,朱昱瑾,张永成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04)

1 南宁市武鸣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武鸣区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对全城区农业产业体系进行系统优化。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优势产品、优势区域和优势品牌,并落实粮食安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坚持永久性基本农田专项保护制度,严格遵守耕地红线,实施粮食产业升级工程,建设绿色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推进高标准农田等田间工程建设,推广“双季稻+秋冬种”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效益,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年产35×104t以上。

依托武鸣区的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品牌。积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柑橘、山楂和香蕉三大特色水果,突出市场定位和果质果品,强化品牌包装,注重拓宽渠道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着力做强生猪和家禽产业。重点提升现代高效林下经济,积极扩大特色经济林,促进林业经济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特色农产品一村一品优势区,重点打造沃柑优势区、中高端稻米优势区、高产高糖甘蔗优势区、香蕉优势区、西瓜优势区、绿色果蔬优势区、生猪养殖优势区。打造武鸣农产品区域品牌,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升级,打造武鸣农产品区域综合品牌。在加强沃柑品牌建设的同时,加强其他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建设,支持农业企业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化和许可化,建立品牌联盟,鼓励企业创立知名品牌。

延伸农业产业功能,加速三产融合协同发展。以加工增值为目标,推进粮食、水果、蚕丝、蔗糖、肉类和木材等深加工,使得农产品加工率和附加值持续提高。发展以服务性企业为主体,上下游互联互通,分工明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地加工销售区域优质农产品。推动农业与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经营模式相连接的项目[1-3]。

1.2 农业生产体系

近年来,武鸣区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农业数字化和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及健康发展,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增加农业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和智能化[4]。

绿色发展促进了农业由增产向优质转变。推进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主导制定“武鸣沃柑”质量安全标准,继续完善沃柑和火龙果等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示范,推广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清洁能源推广和化肥农药零增长工作,推广“节水农业”和“栏舍生态化+微生物”等生态栽培养殖模式,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推进环境保护绿色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学校企业联合建设柑橘、火龙果和香蕉等作物试验示范,实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推广优质高产作物,重点强化对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火龙果炭疽病和畜禽非洲猪瘟防控等重大疫病防控检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

1.3 农业经营体系

近年来,武鸣区发展壮大新型农业企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引进以果业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引领行业趋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发展合作社。规范特色产品商标,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合作组织运作能力。实施培养新型专业农民项目,培养新型专业农民。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生态联系,促进“商品小农”向“现代农户”的转化,使其成为武鸣市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者。建立农户与涉农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小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系,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和“供销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实施订单入户和股份合作等生产方式,鼓励农户适度扩大规模经营。建立农业产业联合体,建立成员分工协调机制和治理机制,规范产品质量和标识,重点发展沃柑等园艺产品产业化联合体[5]。

1.4 特色农业产业—沃柑

武鸣区是中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沃柑种植面积4.6×105hm2,总产量1.2×106t,产值1×1010元。沃柑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近年来,武鸣区以沃柑为主导产业,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打造沃柑产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巩固脱贫成果,为农民增收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为沃柑产业转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善城乡物流系统,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企业,运用“互联网+”销售模式积极助力沃柑产业发展。构建科技支撑、品牌与营销支撑和质量标准化控制“三个体系”,为沃柑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武鸣沃柑大数据平台和武鸣“鸣鸣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武鸣沃柑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支撑。

建立创新运行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沃柑产业的质量发展构筑强大优势。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多元化投资和统一管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的积极性,形成多形式和多主体的现代农业建设体系。实行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多重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户参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并获得收益。

1.5 休闲农业

武鸣区积极拓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在原有基础上,打造了伊岭溪谷示范园与沃柑、火龙果、养殖和香米示范基地。康佳龙生态农庄、嘉沃生态农庄和纳天山庄先后获得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

2 南宁市武鸣区农业产业出现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从产业结构上看,武鸣区产业有一定的规模,但产业品种过于单一,主要以沃柑产业为主,受市场经济影响波动大。并且粮食生产不稳定,基础不够牢固[6]。

2.2 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成整

产业链前端,缺少苗木和种业等相关企业;产业链终端的市场营销平台不健全,缺少交易、冷链及物流产业园;三是没有深加工企业,不能带动产业深入持续发展。

2.3 农业科技支撑不够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长期以来,科技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和农业原料综合利用率低等因素制约了武鸣区的农业产业优势。此外,技术转化率低和观念意识差也是不足之处[7]。

3 南宁市武鸣区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1.1 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支持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在稳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优化现代农业优势区规划。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立柑橘优势区、蔗糖优势区、绿色果蔬优势区和生猪养殖优势区[8]。

3.1.2 合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扩大和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质量提升,打造以沃柑产业为核心的示范区和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示范区,从而推动示范区的提质升级。推进农产品特色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国家级园区的建设。

3.2 加快三产融合

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发展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3.2.1 延伸农业产业链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种植采集、田间托管、统一防控和干燥贮藏等专业服务。加快生产区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加强农产品科技转化研究,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深度转化,延伸水果、茧丝、蔗糖、肉类和木材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原产地营销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超市和农场的生产销售。

3.2.2 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促进农业与美食、教育、医药等产业相结合,大力推动以青山绿水、乡村特色和风俗文化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的的休闲农业发展。在合理开发农业文化的同时,注重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

3.2.3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优质建设提升行动,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批特色柑橘和生猪等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牧林产品加工集聚区[9]。

3.3 完善产业链条

3.3.1 加强科技创新

围绕武鸣区急需开发扩大的特色优势品种,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加强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良种繁育创新,推进农作物良种培育、繁育和推广一体化体系建设。

3.3.2 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和项目整合,打造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优质农业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一批以区域主导产品为主体的专业化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农业优良新品种和高新技术引进,开展农业物联网、智能遥控等精准农业技术示范。

3.3.3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菜蓝子项目建设,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挖掘牛、羊、禽、果和菜生产潜力,提高肉类和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能力。

3.4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升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力度,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扩散,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创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采用“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大学+生产单位”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办以校企合作、投资多元和研发共享的合作平台,搭建果业、蚕茧和丝业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农业产业的合作创新中心,促进转型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优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画与话
农产品争奇斗艳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