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22-11-21 21:40马旭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熟期覆膜谷子

马旭丽

(左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左权 032600)

谷子是山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左权县地处太行山主脉西侧,山西省东部边陲,素有“晋疆锁钥、山西屏障”之称,太行山纵贯全境,清漳河横穿东西,最高海拔2 141 m,最低海拔615 m,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总时数为2 570 h,年平均气温为7.5℃。年平均降水量538 mm。年均相对湿度63%,该地区的气候环境适合谷子的生长,且该地区有超过0.2×104hm2的谷子,研究谷子种植及增产对增加该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 谷子地膜栽培技术作用机制

谷子地膜栽培是在传统露天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干旱地区水土成分特点,为有效控制土壤水分,保障谷子成长湿度环境而新研发的栽培技术。谷子生长条件对土壤湿度具有较高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对土壤湿度具有不同含量的要求。谷子生长周期可以分为发芽期、分蘖、拔节及穗分化。以发芽期为例,谷子进行播种后,满足适宜温度、空气湿度以及土壤湿度才能发芽。

2 地膜栽种技术的特点

2.1 有效控制水分蒸发,保障土壤水分

吸收约为25%~30%自身含量的水分是种子达到发芽的必要条件。对于传统的露天播种,天气状况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改善谷子生长对天气条件的严重依赖,山西省左权县根据区域内气候及环境状况,倡导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地膜栽培技术可有效减缓水分蒸发,对干旱地区的谷子的生长提供了保障。

2.2 提高地温,促进谷子生长

采取传统露天式栽培技术,受昼夜温差的影响,地表温度较难控制。谷子地膜栽培技术减少了地表土层空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提升地表土壤的温度,有效保持了地表层土壤处于适宜的温度。待谷子发芽后进入成长期,适宜的温度将有助于谷子根部的生长。此外,温度条件也会改善土地层土壤的湿度条件。在根部处于优良环境的状况下,适当地增加光照以及土壤环境将有助于幼苗的生长。地膜覆盖下,温度过高时,可通过适当手段进行降温,升温的难度以及操作成本远远高于降温。谷子地膜栽培技术可有效降低谷子生长过程中后续投入的成本,提高了谷子种植的经济收益,提升了农户种植谷子的积极性。

2.3 缩短了谷子生长周期,提高了产量

地表层覆盖地膜的情况下,谷子生长环境温度较高,整个生长周期内,大约补偿了300℃的积温,温度的升高有效缩短了谷子的生长期,使得成熟期提前。谷子成熟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10月初。而该地区秋季雨水较多,甚至会遇到早霜等恶劣天气,将成熟期提前则可以使农户尽早收回谷子,降低了因降雨等恶劣的自然天气给谷子种植带来损失的风险。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增温效应可使得谷子成熟期提前大约9 d,同时谷子成熟期温度补偿的方式还有助于增加谷子产量和提高谷子质量。另一方面,鉴于经济学理论中货币的时间价值,谷子较早的成熟,提前了谷子的变现速度,有助于加速农户资金周转,从宏观层面为农户增加了收益。

3 谷子地膜栽培要点

3.1 种子的选取

种子的品种及质量是谷子地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与关键。在种子品种选取中,优先选用优良高产耐旱的种子,如晋谷21、29、40号。根据常规种植流程,种植前通过一定规模的试验田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试,确认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需求数量。可根据种子的品种以及市场推广的农药进行试验,在播种前用农药对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3.2 地膜的选取与覆盖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检验地膜的合格性,农用地膜厚度主要在0.005~0.014 mm。选取过程可以依据地膜的颜色、密度、厚度以及材质。根据研究,通常选用低密度聚乙烯地膜,该材质的地膜透光性强,硬度合适,不会因过度柔软在覆膜过程中形成与地面的粘连,也减少后续使用过程中因土壤温度、湿度的增加而破裂,不能起到很好的增温效果。

对于覆膜方式的选择则需要结合谷子种植区域的地表坡度。根据地势的不同,在覆膜过程中依据等高的原则,避免因高低不一导致地膜的损坏,也避免形成低洼,影响种子的成活率。谷子地膜栽培技术虽已投入使用,但仍尚未实现机械化,因此覆膜过程多采用人工手段。

3.3 田间管理

种植与覆膜过程完成后,需依据种子的成长周期对进行田间管理。主要控制种子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做好后续施肥。追肥需要严格管控时点与剂量,以实现肥料效力最大化。根据种子成活率以及杂草的高度,采取人工或者运用除草剂来控制土壤中的杂草。根据湿度以及温度,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灌溉。合理安排灌溉、追肥的时间,力求最大化利用资源,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发挥最大化效益。

4 谷子地膜栽培注意事项

4.1 控制谷子种植的密度

根据研究,种子的产量与育苗密度并非正相关。育苗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种子品种特性、播种方法、土壤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种植过程需要对幼苗密度做出合理限定。为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升谷子的产量,可以采取试验田的形式预先进行多种密度的测试,以获得谷子生长的最佳密度。

种植密度也影响施肥剂量。可以根据种植密度以及试验田得出的幼苗存活率估算出需要施肥的剂量。把控种植密度与施肥剂量,综合作用下,直接影响着谷子栽培技术下作物的产量。在实际操作中,合理的密度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值,可以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种植密度还受到播种方式的影响,常见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撒播、穴播、条播多种类型。以穴播为例,通常情况下,利用穴播机将种子播在穴沟中,穴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0 cm,密度2.50×102株/0.067 hm2左右。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预留足够生长空间,使得存活幼苗能吸收足够水分以及养分。

4.2 加强谷子田间管理

地膜谷子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阶段,田间管理需要侧重的方向有所区别。从种植结束后开始到谷子成熟前,地膜覆盖后,不仅需要关注发芽率、幼苗存活率,还需要关注地膜的状况,如遇暴雨、连续雨季等天气,需要反复多次检查地膜的情况,发现破损的地膜,应采取补救措施,如用土压严或者增加地膜补漏破损区域。待幼苗成活后,会陆续长出叶子,而后出现明显分蘖,应及时掰掉分蘖以确保幼苗能汲取充足的营养。后续因枝干成长,需要重点培育好根部,如增加根部周围的土量。种植全过程需要注重防治病虫害,可采取人工捕捉或者运用科学有效的杀虫剂,注意杀虫剂剂量的适量性,过多过量可能会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过少可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应结合幼苗密度以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采用多种途径合理的防治病虫害。良好的田间管理以及及时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为提升谷子产量奠定良好基础。

4.3 及时收获

一般情况下,覆盖地膜的谷子较露天种植方法提前成熟7 d左右,收获时期也相应提前。成熟期会出现多项变化,谷子完全硬化、易脱落。且成熟期所处季节易出现暴雨以及早霜天气,未及时收获,可能遭受恶劣天气的破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若提前收获,可能谷子尚未完全成熟,将影响产量。因此,应合理安排收获期间。

谷子地膜栽培技术有效缩短了谷子成熟周期,增加了谷子的产量。在当今智能化以及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有关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地膜栽培技术的实际操作性,如与机械化、规模化相结合,提高谷子产量以及质量前提下,提升种植效率。对种植密度、施肥剂量等量化指标,能够实现精确定数,使地膜栽培技术更加成熟,推动谷子质量以及产量双向提升。

猜你喜欢
成熟期覆膜谷子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民和县玉米春季覆膜工艺试验研究
打谷子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晒谷子(外一首)
虚拟现实将于2020年进入相对成熟期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