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实践**
——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为例

2022-11-21 06:19马广源
地理教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柳州学科核心

马广源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广西 柳州 545006)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问题式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一个基本共识,而对于地理教育而言,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这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需要依托适当的教学方式,才可更好地落实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实践,方可更好地促使学生感知和内化生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纲领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问题”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的课堂设计,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并合理地表达。[2]由此表明,将“教”与“学”都置于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式教学是更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问题式教学的教学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氛围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问题式教学实施的开端环节,好的提问才会形成好的教学开始。并且问题的提出不能简单粗暴,需要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因此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就需要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地理问题情境,并且这个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标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等紧密关联的。如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这一节内容中,笔者没有选择教材中“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这个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案例,而是创设了“柳州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柳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置于该问题情境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营造出一个渗透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氛围。

2.设计问题链,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

设计问题是问题式教学课堂的基础,没有好的问题设计,也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需要给问题设计更多关注,设计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最好能够形成问题链。因为问题链中各个问题之间有很强的逻辑联系,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利于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的方法认知地理环境。[3]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目的,设计真实的活泼的地理问题,并且还得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形成一定的问题链,。

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交通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从空中俯瞰柳州城市变迁(1985~2018年)的视频资料,又给各个探究小组分发了如图1所示的柳州市不同时期的建设用地扩展图,然后基于这些材料设计出以下问题链。①1950~1995年以来,柳州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②1950~1995年以来,柳州的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城区面积、发展方向、城市轮廓形状等方面进行说明。③分析柳州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图1 不同时期柳州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扩展图

问题①着力培养学生从时间的尺度理解柳州的交通运输变化;问题②是让学生描述不同时间段内柳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从时间与空间的视角去理解柳州城市的发展;问题③则是让学生能够将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问题①②探究解决和对柳州的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有更加全面和更具深度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对柳州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解,不仅包括了时空综合的理解,还包括了要素综合的理解,所以在学生对问题①和问题②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其从整体与局部的视角去认知柳州。如学生在问题②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区域整体的视角认知柳州的空间形态类型,然后还需要从区域局部的视角分析其城市发展延伸的方向以及不同方向上的扩展速度等内容,这也很好地渗透并落实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

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借助了如图2所示的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假设图中所描述的空间尺度是柳州某县城,展开“我是小店主”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激发其探究热情,然后以其作为情境材料,设计问题链。①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有什么差异?②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是什么?③请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表达说明。

图2 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

从问题①到问题③难度在逐渐增加,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递进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思维水平得到逐步进阶与提升,最终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此外,通过“画出流程图对其进行表达说明”的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突出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训练与生成。

3.迁移运用,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进阶

迁移运用强调给学生一个新的地理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里对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规律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内化生成,最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阶。如在完成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内容学习后,笔者主要做了两个模块的迁移运用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出本节课程内容的思维导图,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份课后实践的小组作业,即“我做规划师,为柳州明日绘蓝图”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假如让你来规划柳州轻轨3号线的线路,你会如何规划布局呢?你的规划布局会让柳州产生怎样的变化呢?”在该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学生思维探究过程的显性化,而学生在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其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原理、观念、思维等内容的融合与深化,并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内化生成。“我做规划师,为柳州明日绘蓝图”这一课后实践活动,不仅与本节的教学内容紧密关联,也在进一步地落实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且课外实践活动还渗透着对学生价值观的强调,即驱动学生要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地理中的生活,让学生对柳州的城市发展、柳州的人地关系有更好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人地协调观念。

三、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结合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进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时,课堂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保证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是学生习得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过程,所以在用“问题”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用问题过度地牵引学生、甚至是过多地困扰学生。因此,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信,相对充足的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问题解决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更好培养。

2.注重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设计问题是问题式教学的基础,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梯度上升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将“问题”与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梳理清楚其内在逻辑联系,把握好“问题”的跨度与梯度,对“问题”进行层次清晰的呈现。从而让学生可以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生思维水平进阶提升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逐步生成发展的教学目标。

3.关注问题解决的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与“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评定,是一种适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4]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纸笔测试上的答案对错,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品质、能力水平、思维表达等,并且还需给学生一些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当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时,也需要用合适的言语及时指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问题式教学课堂实践后,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喜爱度提升了,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对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地理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也更深入了。由此表明,“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星星之火,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地理教学需要重视问题式教学,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于问题探究解决的能力训练。当然,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和实践,给学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将所学到的知识、概念、原理、观念、思维等内化,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柳州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